
2017年11月初的一个深秋佳日,苏州校友合唱队一行50人旅游到无锡荡囗古镇。
上有蓝天白云,下有古镇美景;众队友欢聚立后,两美女护旗于前。天有情,友犹亲!
全队集体出㳺,浩浩荡荡去荡囗,热热闹闹赏秋色。走到哪,说到哪,笑到哪,唱到哪。
荡口离苏州不太远,队里有不少人来过,但全队集体旅游与个人或同家人出游气氛及乐趣有天壤之别。姚燮庭学长(精6)以往戏称自己“只会苦笑,不会大笑”。但是,他今天笑得格外阳光灿烂,可谓“皮笑肉也笑”!哈,跟大伙儿一起去玩嘛,开心着呐!

我身边是一脸微笑的汪闻熹学长和他女儿,而我在一旁乐不可支!但我实在想不起来我究竟为啥笑得这付样子!谁拍的?望告知!

笑容,是全队旅游中的主要色彩。
古镇呈现一派江南风情。这汪水塘,就是鹅湖荡。“荡囗”因其得名。

还有名人故居,以及隔壁一位一动也不动的卖蟹的无锡老阿乡。再细看,哦,是尊蜡像!

老队友们小歇片刻,养精蓄锐。抬头忽见桥上一对新人正在秀恩爱,诸位赶紧把眼睁大吧,不,把眼闭上吧!

盛菊芳(83岁)学长与她丈夫吴当时(87岁)学长都是我国核科技专家,此时此刻触景生情,也欲重温一个甲子前的求婚佳话。两人手牵一条红丝巾的两端,盛大姐热情奔放主动示爱,开口高歌一曲,只是照片不载音频,不知她唱啥,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大爱无声嘛!

俺用心聆听,盛大姐唱的正是《凤求凰》,这对耄耋之年的夫妇都是“舞者”,去年在清华苏世民书院师生访苏州校友会期间,为来自各国的学员表演了他俩的保留节目:双人舞《梁祝一化蝶》,让那些老外们看得眼球差点掉出来。

已近中午,在中华赏石馆看到一块五花肉,顿时体内五脏齐鸣。走近细端详,像是块咸肉,而且还有点哈喇,想必难以下肚,只得悻悻离开,脑中还浮现台湾故宫里的那块小一号的五花肉……越想越馋,饥肠辘辘,赶紧离开赏石馆奔向饭店。

到达迎宾楼酒店,只见五张大圆饭桌上摆满该店的名菜,于是各就各位,捧碗运筷让口腔里的牙、舌还有吞咽肌肉统统活动起一一吃!我们进食的图片就不多晒了。菜香扑鼻,赞声不绝,场景动人,可谓:佳肴共笑颜一色,口水与眼神齐飞。
酒过三巡,举杯祝愿全体队友在荡囗,要吃好,玩好,聊好!人人都当三好“老玩童”!
到古镇逛街,大家都挤到店铺前选物购物。我却盯上了一付铁圈。久违了,童年时最好的“玩伴”!

65年前,刚上小学,就爱玩滚铁圈,常跟小伙伴比赛谁滚得快,一玩就是几小时,天天玩得满头大汗还不肯回家。美中不足的是铁圈是由粗铁丝圈成,有接头,要磕碰导杆,滚起来不利索。咋办?于是开始琢磨家中一切圆形的用具,最后眼球盯上一只紫色描金马桶,桶上箍了三道铜箍,于是把桶里留底的清水倒掉,费尽力气把桶底部那只铜箍圈拆下,一试,真捧!铜圈是铸件,无接缝,滚起来光溜溜的真爽!于是拿到弄堂里去滚,不过瘾,干脆滚到马路上。玩够了晚上回到家,结结实实挨了顿揍,因为马桶漏水了。从此就与“圈”拜啦,以后再也没见过这儿时的玩伴。今番在荡口又见它,感慨万分:刚过古稀,重拾童趣,让俺返回65年前,乃天意?65年,弹指一挥!人生如白驹过隙,信然也!最大的遗憾是没买上一付回家送给外孙女,她名字就叫“天意”。

旅游近尾声,要离开古镇了,最后以“荡口”金字为背景与几位老队友合影留念。照片上俺左手边依次是杨冀平(电机系0字班,苏州校友会前任副秘书长)、金宜亨教授(国家一级篮球裁判),俺右手边是陈丰(1960届建筑,当年清华合唱队及首都大学生合唱队成员,1958年首届全运会女垒冠军成员,清华第一位女运动健将),照片前排最左边是王琬(动农系汽7,为当年校文艺社团管理层成员),后排两位分别是盛菊芳(工物系1958届)和夫婿吴当时(北大物理系毕业)。咱合唱队里人才荟萃,他们仅为“冰山一角”。
2017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