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物系四字班,说起这个名词,过去的时光像无声的雪片,人物和场景在回忆的光影里互相追逐,有的人想起微积分3,有的人想起紫荆八号楼,有的人想起那个他(她),有的人想起落英缤纷。无论如何,愿我们不忘初心。

这就是我们的大一。那时候大家都还瘦,跑跑跳跳,壮志踌躇。新生入学教育之后,工物系应该比其他系都骄傲。骄傲在于两点,一是两弹一艇精神。工物系前辈们,为了祖国需要,隐姓埋名,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王大中校长、顾秉林校长,都出自工物系。在不久的将来,大三还是大四,在某一个春天的下午,王大中校长等工物系前辈和我们坐在教室里,亲切的谈心。也是这样的家国精神,那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愿以身许国”的基因,从入学就根植我心,成为工物系四字班同学的精神养分。以至于到现在,不管经历多少,不管身处何方,我敢打赌,《无问西东》一入眼,撑不了多久,四字班的同学们,不是热血沸腾,就是热泪盈眶。家国精神就像勋章,赋予你使命,也赋予你珍贵的不同。第二个骄傲,就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工物系四字班男生和女生共用紫荆八号楼,登录BBS、maze等论坛,IP显示总会加个括号:男女混住。作为全校本科生唯一的男女生混住院系,工物四字班的男生们总是能轻松获得羡慕的眼光,哪怕某些班级(如工物43)只有两位女生。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相当的特别,以至于在后来男生将搬到紫荆十号楼的时候,系里还专门做了预案,对全体同学进行动员,尤其是男生同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军训和新生入学教育之后,进入清华繁重的课业。天气越来越冷,南方来的男同学不信北方的冷,短袖加身扛到初冬,终于在加入健美协会的同时认可了羽绒服。微积分、马哲等大课是年级同学互相熟络起来的环境,翠导和周导逐渐被同学们预约答疑解惑,或参加活动,还记得我们班级活动“你比划我来猜”,张广远老师成功进入题目。等到一二九合唱之后,大一的上半学期,就这么匆匆的过了。

再以后的日子,四字班和水清木华大园子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工物系各班各有特点,也渐渐形成工物四字班的特质。那时候紫荆地下和桃李三层是我们的最爱,十食堂还叫十食堂;那时候杨振宁老师还在六教开过公开课,有同学(包括我)斗胆选了纯英文的大学物理;那时候五一假期有七天,我们一起去看望留守儿童;那时候以为日子会很长,立志要吃遍清华所有食堂;那时候金工实习,车、铸、磨,做出一个能走能叫的机器猫。火花四溅,燃烧的都是青春。

四年有多长?1460个白天黑夜。除去节假日,184周的朝夕相处,35000多个小时的完全浸染,园子给了我们美丽的风物,教给我们微积分、统计学、模电数电机械制图etc.,更是让我们认识了园子里那些执着的人,流传的精神。回来看看吧!想想曾经N次从六教旁边的大坡骑车溜下来,曾经为了考过1500m和3000m,夜夜在操场上跑步,想想互相帮忙占座,去图书馆借书还书,N次讨论方案,N次编排节目,等成绩出来,等试验成功,等学生节开演……仅仅回想那些心怀期待,团结协作,就能感受行胜于言的感召,再次记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就会让你记起你的珍贵,坚信你的珍贵,在迷茫时、沮丧时、怀疑时、难过时,也能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








又是四月,清华园迎来了她最美丽的时光,关门极其宁静,出门极其喧嚣。那一大片仿佛全新的空气和阳光,重生一样。窗外雀鹊,窗内书尘,开合从容自然。

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同学们已经散落在天南海北,各行各业。不管是在哪里,大家应该都会回忆起当年在清华的点点滴滴,那里珍藏着我们最宝贵的回忆。

十年很长,十年很短。别以为我们走散了。若不能回家,回首看看。在此鸣谢周导、翠导,感谢你们,给我们营造的工物系四字班。爱你们。
————————————————————
作者祁婷,现工作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