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两岸清华携手欲在厦门筑科技“鸟巢”

2009-10-09 |

这是北京清华和台湾清华首次提及科技成果转化合作

两岸清华大学部分校友昨日在厦探讨在厦门建立科技“鸟巢”的可能性,用来吸引两岸清华大学科研人员来厦门下“金蛋”。

  北京清华大学和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部分校友勾勒的蓝图说,科技“鸟巢”相当于科技园,它可以“孵化”两岸清华大学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完成的科技成果,最终把它们转化为可运用的产品。

  两岸清华在厦建立科技“鸟巢”设想,是在昨日举行的一个名为“两岸清华人,一颗清华心”校友联谊活动上提出的。

  北京清华和台湾清华同根同源——1949年后,国立清华大学被历史一分为二,195512月,台湾的清华大学在新竹展开“复校”工作,由1948冬被中国国民党当局接往台湾的北京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主持。如今台湾的清华大学也已发展成与北京清华大学相同的理工科、文科综合性名牌大学。两岸清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开始往来,在学术,师生等方面的交流日益活络。

  不过,这是两岸清华第一次提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据信,两岸清华校友之所以考虑在第三地建立科技园,最重要原因是海西建设和厦门特殊的地理位置。

  清华厦门校友会说,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厦门一再表示,愿意为两岸清华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一些初步的构想是:厦门将为两岸清华科技园提供倾斜政策,以吸引两岸清华大学科技人员到科技园完成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等工作。

  目前在厦门的清华校友有五百多人,其中包括几位台湾新竹清华校友。

两岸清华人一颗中国心——访台湾清华、北京清华两位校领导

昨天,我们在不同的地点,几乎用同样的问题,分别采访了两岸清华人——一位是台湾清华大学原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刘炯朗,另一位是北京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郑燕康,以此来验证两岸清华人的相似度。

“测试”的结果正如联谊活动的主题“两岸清华人,一颗清华心”,两岸清华人,对于同一问题,虽然给出答案不完全一致,但是,大同小异。

台湾清华大学原校长刘炯朗

北京清华大学原副校长郑燕康

75岁的刘炯朗被形容为“一位七十岁的人,干着两位35岁人的活”,2002年,这位电脑科学家从台湾清华大学校长位置上卸任,目前,他每周要在电台主持谈心节目,在台湾和香港大学当讲座教授。

身材高大的郑燕康是福州人,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

两岸清华就是“一家店”

问:听说这次校友联谊活动,北京清华提出的主题是“两岸清华一家亲”,刘校长作了小修改,定名为“两岸清华人,一颗清华心”。

这也让我想起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北京清华发表的演讲,他用16个字形容两岸清华“一块招牌,两间店面,殊途同归,自强不息”。请问二位,两岸清华,最终会在多大程度归到一起?

郑燕康:两岸清华,同源于一所学校,由于历史变迁,变成两所学校,不过,我们有很多共同点,我们同宗同祖,校训、校风都一样。过去十几年,随着两校交往不断深入,无形之中,我们已成为一家人,我们的感情,越来越真实,彼此间,也越来越不客气,我们就是“一家店”。

刘炯朗:1998年,我才担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但事实上,我和清华渊源很深。1956年,我从台湾成功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台湾清华大学研究生,不过,当时我选择出国留学。

说是“一块招牌,两间店面”,其实两岸清华是一个品牌,我们有共同的心愿和目标,那就是:都把自己看成世界一流大学,追求学术上的活跃,培养一流人才,为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希望两岸清华和厦门形成“铁三角”

问:这次两岸清华人聚会厦门,一个重要目的是在厦门建立科技园,我好奇的是:为何两岸清华会把交流平台搭建在第三地?厦门在两岸清华交流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郑燕康:十几年来,两岸清华在学术、人才、赛事等方面有诸多交流合作,现在我们在科学成果转化上探讨更深层合作。

一直以来,清华大学非常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我们和许多省份建立合作协议,厦门拥有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又愿意为两岸清华校友合作提供平台,换句话说,是天时、地利和人和,将我们三方捆绑在一起。

刘炯朗:在两岸清华交流中,厦门扮演一个很特别的角色,不要说五缘,就说说过去一年,从台湾到厦门的路程缩短,我从台北的家到厦门,已经可以做到早出晚归,这就是厦门的优势,我希望未来两岸清华和厦门形成独特的“铁三角”组合,在研发、教育上展开合作。

至于两岸合作,“112,这是毫无疑问的。

问:两岸清华,一水之隔,两地相望,有人说,两岸清华的不同在于:北京清华是培养领袖,台湾清华是涵养学术,两岸清华,存在这样的区别吗?

郑燕康:我的确听说过这样的说法,但是,我觉得不太合适。北京清华培养的是创新性高层次人才,他们中的一些人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贡献,得到认同,成为领袖。

刘炯朗:我不认为可以一分为二地划分领袖人才和学术人才,最好的例子是,我所接触过的两岸清华的校长、副校长,我就认为他们既是学术上的人才,也是领袖人才。

我在美国麻省理工、伊利诺大学呆过,我不断地被问一个问题:北京清华和台湾清华有何不同?或是,清华和美国的大学有何不同,我可以诚实地回答你:在我看来,没有分别,我们都拥有一流教授,网罗一流学生,追求学术上的一流,所以,有人说,清华是中国的MIT(麻省理工),但是,你也可以说,MIT是美国的清华,所以,我认为,两岸清华,没有区别。

作为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的厦门火炬高新区,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一区多园”生机勃勃,三大主导产业高度集聚,先后获得10多个国家级创新和孵化基地称号,以占厦门市不到3%的工业能耗、不到1%的土地面积,实现全市30%的工业产值,在推动厦门特区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佘峥 文, 郑晓东 图)

转自 厦门日报 2009年10月7

相关新闻

  • 272022.10

    奚树祥:两岸清华情

    我一度在台北工作。台北有一个历时很久的小型清华联谊会,成员都是西南联大的清华校友,大家每月聚会,几十年来从未中断。那时两岸交流很少,突然发现一个北京校友,大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盛情邀请我参加,后来我把高我两届,因服侍双亲而定居台北的戴吾明学长也介绍进来,使联谊会变成真正两岸校友交流的纽带。

  • 132023.02

    两岸清华情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02009.06

    董达生/王灵梅:祝“两岸清华”栏目的“开通”

    北京-新竹清华学子敞开心扉 心声互通 携手共进“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2009年4月,北京《清华校友通讯》的“两岸清华”的栏目开栏了,值得祝贺。回溯近20年,北京清华倪维斗与新竹清华倪维斗两位知名教授“戏剧性”地不期而遇,开拓了两岸清华鱼雁往还与学术情感交往的良好开端。王灵梅(2004级博士后)作为北京倪维斗院士的第子,向新竹维斗大师致以真挚的敬意。清华学长,校友,这是最尊贵、最真挚的称呼,可以...

  • 152011.03

    两岸清华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开幕

    百年卓越•合作发展 3月11日上午,北京清华大学和新竹清华大学主办的“两岸清华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清华大学开幕。

  • 022008.09

    “海峡两岸高校赛艇龙岩邀请赛”清华大学夺冠

    来源:台海网 2008年9月2日 开赛前清华大学赛艇队队员英姿( 中新社 刘可耕 摄)9月1日,2008海峡两岸高校赛艇龙岩邀请赛在福建省龙岩上杭水上运动中心举行。

  • 172009.08

    甘肃校友会承办两岸清华经济管理学术研讨会

    两岸清华学者 金秋金城聚首由北京清华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兰州大学主办,甘肃省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会和清华大学甘肃校友会承办的《两岸清华经济管理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暨西部发展论坛(兰州)》2009年7月16日日在兰隆重召开。甘肃省副省长郝远、甘肃省人大副主任胡慧娥、白银市委书记袁占亭等领导出席了论坛,北京清华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等16位教授学者做了精彩报告,同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热烈地互动。...

  • 182010.03

    两岸清华大学 明年合办百年校庆

    新华网消息 据台海网援引台湾媒体报道 明年2011年4月24日是北京清华创校100周年,也是台湾清华大学建校55周年的重要日子,台湾清华大学和北京清华决定合办百年校庆活动,包括出版系列专书、筹划百场庆祝活动、百场学...

  • 152011.12

    香港清华同学会开展两岸四地—清华百年—新竹台北之旅

    11月中旬,香港清华同学会李佳林会长率团访问台湾新竹清华大学,进行“两岸四地—清华百年—新竹台北之旅”。

  • 112020.08

    校友关心母校建设:李然、施锦珊捐赠“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发展基金”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件

  • 122011.04

    华府两岸清华校友同庆母校百年华诞

    4月3日,美国首都华盛顿花团锦簇,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