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1981级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清华大学[1981级] 缪文民 访谈纪实

2016-03-21 | 来源 《世纪清华人 从清华起航 千名校友访谈录》第二辑 |

【编者按】在清华,他注重提升自身能力,花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毕业后,他投身国家重点行业,兑现了年少时“为国家做点事”的诺言。作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他带领企业走上了技术创新、做大做强的进步之路,为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清华大学[1981级] 缪文民 访谈纪实

机械工程系  李金玺  黎铭锋  郭 超


【缪文民简介】

缪文民,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公司总经理,内蒙古一机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1986年7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锻压工艺及设备专业,2002年10月取得大连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硕土学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9年荣立国防科技工业一等功,2006年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8年被选为内蒙古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是内蒙古代表团中唯一的中央驻内蒙古军工企业的代表。


   地处包头的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祖国六十华诞庆典上令人瞩目的主战坦克方阵,便在那里孕育诞生。由于地处偏远,2004年之前的近20年里,仅有寥寥数名清华毕业生选择了这里,而有一个人最终在一机放飞了自己的辉煌人生,他就是清华大学机械系81级校友缪文民。


“很自然的毕业选择”


   1981年,15岁的缪文民学长走进清华园,就读机械系锻压专业。在清华期间,缪文民是体协成员,对踢足球、健美、长跑、游泳都感兴趣,同时还是舞蹈协会常任理事。他很注重和同学的交流,集体活动都积极参加。说起班级第一次春游、运动会、东区地下餐厅的舞会时,缪学长至今还津津乐道。

   在清华,经过几年时间的接触了解,缪文民学长对于自己所学的锻压专业越来越感兴趣。适逢此时,国家“一五”计划期间新兴的城市之一——包头正踌躇满志地要走工业化道路,亟需一大批专业人才。国家发展的需要向清华发出了急切的召唤。在80年代,国防工业虽然前景不甚明朗,但在缪学长看来,投身国防工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内蒙古地区求贤若渴,对清华学生非常重视。这些都进一步坚定了缪文民学长的就业选择,最终促成了他与一机集团的缘分,对此学长说到:“没有太多的顾虑,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在那个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下海潮流火热兴起的年代,缪文民学长的选择似乎有些另类。但在当时的他看来,这个选择并没有太多的特殊之处,只是一个青年十分纯粹的想法。出身于普通的传统家庭,在红色思潮的影响中长大的缪文民学长,有着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男儿不怕艰苦,四海可为家。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多的是一种行动理念。初到企业,缪文民学长的岗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铸造分厂车间技术员。那时候CAD技术还没有完全普及,所有的图纸还是手工绘制。在这个最基层的位置上,他一干就是8年。几乎所有人都是既佩服他,又会好奇他究竟是如何坚持下来的。缪文民介绍了他的法宝:对机械行业的热爱是最重要的,他愿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基层的成果让人不断感到兴奋。或许在别人看来这是一名高素质人才的埋没,但缪学长并不这样认为。学长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正是那8年的艰苦岁月造就了他丰硕的人生阅历与经验积淀,为后来的鹏程万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长强调,身在基层虽然艰苦,但要学会深度观察与思考。那时候,学长更多看到了一机集团作为大企业所具有的宽广的事业平台与发展空间,那是别的企业所没有的;学长还看到了一机集团健康的用人导向,那就是“重实践、重基层、重人才”。因此,缪文民学长坚信,自己将来大有用武之地。


基层、基础、基本功


   让我们来简略看看缪文民的成长之路:1986年参加工作成为基层技术员,时隔八年任车间班长、组长,后任科室主任,1996年任分厂厂长,之后历任总厂总工程师、总厂副总裁、总厂总裁,到现在任兵器集团的副总裁。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走到了云端之处。职业生涯路上的各个阶段各种角色所带来的亲身投入体验的过程,缪文民学长视之为莫大的财富。他始终认为,这样的人生道路才是健康的,才是全面的,是无法取代的。

   进入一机之后的八年,缪文民一直在铸造分厂担任技术员。一名清华毕业生在铸造分厂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干技术员,八年没有调动、提升,这在很多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缪文民却毫不在意:他对机械行业的热爱是最重要的,他愿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车间的工作看似繁琐,实则内涵非常丰富,是一名毕业生学知识、用知识的最佳场合。一批批技术员决定了每一个重大项目的进展,其中的成就感醇如酒甘如泉,叫人酣畅淋漓。“当看到新产品研制成功,我高兴得就像儿子出生一样!”。每一次看到项目取得的进展,就像“看见自己孩子茁壮成长”一般,兴奋莫名,满心欣慰。八年的基层工作让缪文民积累了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我学到了新的、更适合实际工作的方法、思路和思维习惯,看问题的角度不再是理工科的典型的线性思维——认为所有问题都可以用数字来计算和衡量。”

   如今,缪文民学长已经走上领导岗位,而20年前的工作经历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好一名领导?如何推动工作?答案从基层就开始积累。循序渐进的生涯道路,让他对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群体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些积累让他在协调工作推动工作时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缪文民学长同时告诉同学们,如今多样化的职业选择“一点错都没有”,但换个角度看,不管何种选择,都离不开基层,离不开基础,离不开基本功。业务素质、办事能力、判断力、决策力这些基本功,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必须具备的,它们是我们获得成功的有力依靠。


认清“清华光环”


   回顾五年清华的学习生涯,缪文民学长感到清华给了他很多东西,自己受益匪浅。谈起大学学习学长说:“有了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保证学业,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道理。”缪文民认为清华给他的最丰厚养料莫过于此。

   本科期间,缪文民并没有把所有精力都花在提高分数上,而是真正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要去琢磨我感兴趣的什么东西,把精力花在对事物的认识分析上。”他说自己当时所在班级的同学们现在的发展也说明了这一点:“事业做得比较好的并不是当时分数最高的那些人,而是综合能力比较好的。”

   毕业多年,缪文民依然和学校保持着联系,他坚信自己“也有机会能给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第一机械集团现在还是清华机械系本科生的学习实践基地,大量的学生可以来这里学习实习。对于清华学生的品质,学长说出了他的看法:“我觉得清华的学生,最突出的品质,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对自身的人生、自身的事业,都非常踏实。这是清华人的素质,是对自身的要求,以及教育、学科特色综合作用的结果。”

   2004年本科生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缪文民结合自身经历做了发言。他说:“清华的学生到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放低,否则就会成为阻碍与别人合作共事、沟通交流的屏障。一定要从最简单的事情干起,让你干什么,就一定要竭尽全力把它干得最好。我就是从最简单零件开始的,有不懂的,就放下面子,不耻下问。“清华学生不错”要让别人来评价,而不要成为自己前进的包袱。清华学生只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就一定能把同样的事情做到最好,就一定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当我们问起缪学长是如何看待清华学生现在毕业后的出路时,学长说:“有了基本能力以后,先去实践。你可以去检验一下你学习到的这些东西,体会一下自己的能力,再来看你哪有不足,再来学习。那个时候,你对学习就有了渴望,收获也完全不一样。”

   百年校庆之际,缪文民留下了他对清华的祝福“百年树人,基业常青”!


【同学感悟】

  厚积薄发,是对缪文民学长最好的诠释。在基层的这么多年,磨砺的不仅是他的技术,更是他的意志和信念。清华人就是要有这种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的精神,不断积累,在实践中提升自己。低调为人,高调做事,有了基层的深厚基础才能不断向上发展,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

——潘浩威

   在和缪文民学长的访谈中,学长爽朗的笑声和真切的话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长的经历阐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们深深感受到学长作为一名清华学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基层、基础、基本功,让清华的光芒更加灿烂。厚积薄发,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是清华人一生的使命。    

——郭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