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李亦农的建筑之旅:廿年相守淡亦浓

2020-05-12 | 高原 | 来源 公号“建筑设计管理”2020-03-23 |

“其实刚刚工作的时候,非常单纯,就是迫切地希望自己设计的房子能够尽快地盖起来;工作了二十余年,现在不管是慢是快,我只希望,我们做的设计要一个比一个更好;这就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步一步前进的脚步……”

这就是本文平静从容的主人公,李亦农。

李亦农,19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学士),199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1999年进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现任公司副总建筑师、建筑规划一中心主任、6A8工作室总监/主任,兼任北京建筑大学、中央美院等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导师。

清华园到北京院

“在我心目中,建筑学是一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学科,非常适合我”。

中学时代的李亦农,各科成绩均衡且稳定,手工、书法、绘画,多样的爱好丝毫没有影响高考时的高分,李亦农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就读建筑学专业。想象中的背个画夹到处游逛,变成了入学后的忙和紧张。坚持,不觉间八年。建筑学的深入和城市规划专业的研习,让李亦农收获了全新看世界的方式,用专业知识去看待周边的一切,“这对我的职业生涯非常有益”。

“我们既要做重点工程服务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又要参与一些纯建筑的研究和尝试实验性的项目。这样就得到了个人价值观和建筑观的持续培养和进步,北京院带有的包容性使我的两个方面都得以实现。”

1999年,李亦农入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2000年,成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至今,在北京院这个大舞台工作整20年。

清华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院,寿与国同,底蕴厚重。每一步,与翘楚同行,李亦农以“不断进步”致敬优秀。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银帝艺术馆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抢险中心

多点开花的二十年

“坚持深度参与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以兼具创意和高完成度的设计成果实现并带动团队实现业务量的增长和设计水准的提高,是我工作的目标。”

北京院的业务范围包括城市规划、投资规划、大型公建设计、民用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工程概预算编制、工程总承包等领域,李亦农也一直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为宗旨,持续深耕,多领域开花。

办公建筑领域,从最初的燃气集团生产指挥调度中心开始,边进行工程设计边展开相关研究和积累。之后分别在企业总部办公楼和政府办公建筑完成多个项目,尤其是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市政协楼组团等建筑中,克服多重困难,不仅按时优质完成了设计任务和施工配合,同时对政府办公建筑有了深刻理解与研究。多个项目获得了市级优秀奖,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同时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奖。

科研实验建筑领域,先后完成北京市药品检验所、首都医科大学科研楼、清华大学蒙民伟科技大楼的设计并已陆续竣工。这几项工程涵盖干式实验室、湿式实验室、特殊实验室,以及动物实验室等。以此为基础,形成李亦农工作室的专项之一——科研实验建筑,并完成院内科研;《医药实验室设计研究》,获得二等奖,并于2012年9月在清华大学物理楼项目国际招投标中一举中标。

文化建筑领域,完成设计、实施的包括燃气集团培训中心、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等,并先后获得市优及行优奖,建筑创作银奖。同时为徐悲鸿纪念馆、中国雕塑院、山东定陶王陵博物馆等项目完成创意方案,并开始涉足文保领域的博物馆及保护建筑,已完成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与展示利用工程,中标北京唐代遗迹保护工程设计。

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领域,积极参与包括城市规划与设计类、工业文化遗产类传统民居类、城市大型民用建筑类和乡村振兴类的改造更新设计建造和研究工作。积极组织和参与相关学术活动,参与历次北京国际设计周活动和展览,并在北京国际设计周“遇见什刹海”任设计总监;在“第一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高峰论坛”做《关联的发掘与建立》主题演讲;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策划分会2016夏季峰会做《以“国保”文物为起点的逆向城市区域复兴设计》主题演讲。积极参与公司各类改造更新的项目和科研课题,包括南锣鼓巷、前门草场地区、什刹海地区、百万庄社区的改造项目以及院科研项目《北京既有建筑改造研究》。

乡村振兴领域,积极参与公益性及研究性乡建项目,为乡村复兴作出应有贡献。在“遇见夏木塘”乡建设计中完成江西省万安县木塘大院的设计实施工作,并做跨界合作,带动乡村复兴。积极参与中国建筑学会组织的乡建扶贫工作,带领团队赴云南怒江州贡山县偏僻山村实地考察调研。工作成果包括图文并茂的农房设计通用图集,技术操作手册及当地农房正负面清单等,同时形成科研成果论文。

教学科研工作,2007年起担任北京市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研究生导师,连续12届带硕士研究生。同时积极参与公司与中央美院合作办学工作,兼带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开拓校企合作渠道;并在两校历届毕业生中选择其中优秀人才推荐留院工作,目前已在各自岗位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工作中一直致力于产学研一体化、互动互补的工作模式,指导研究生结合工作实践完成了《北京地区民办博物馆个性特征研究》《企业总部建筑的个性化定制研究》《新时期我国高等院校通用性科研实验楼设计研究》《医药类实验室建筑的灵活性设计研究》等论文及相关研究整理工作。

清华大学蒙民伟科技大楼

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

对话李亦农:2020,亦淡亦浓亦从容

“在我工作的第三年,我第一个项目就在院里获得了优秀工程一等奖,还获得了市优,我毕业后第一个梦想就这样实现了……我只希望我是永远在进步的。”

ADM:您是否为自己设定过阶段性规划,期望中的自己和现状基本一致吗?您想达到的高度是什么?

李亦农:刚刚工作的时候非常简单和单纯,并没有特别宏伟的设想。非常迫切地希望自己设计的房子能够尽快地盖起来。这个目标在三年之后实现了,而且我第一个项目就在院里获得了优秀工程一等奖,还获得了市优,就是燃气集团的办公楼。我并没有什么特别宏大的期望,只是随着自己的发展,希望设计的房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其实我的工作之路也很简单,在前辈的带领之下做设计,然后自己独立做设计,再到带领团队在做设计,这就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步一步前进的脚印,如果说对自己还有什么期待,我只希望我是永远在进步的,不管是快还是慢,我们做的设计要一个比一个更好。

ADM请您谈谈取得的成绩。您是如何得到本领域专家或企业家认可的?

李亦农:关于取得的成就,我想我的简历那里能够看到我近五年的奖项,我想不用拿出太早的,但是从工作的第一个工程开始,我的每一个工程都会获得一些大大小小的奖项,这是一个成绩,但是我认为最大的收获是——我的建筑观、我的人生观都在不断地完善着我的建筑设计,我带领团队的水平、专业水平一直在不断地提高,我认为这是我最大的成就。至于如何被甲方和企业家们认可,我感觉是一颗全力以赴的心和实际行动,包括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水平,首先是因为工作态度受到别人的认可,在这个认可不断积累的基础之上,就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机会,也可以说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所以我的甲方延续性很强,这也给我带来了一种非常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ADM除了设计工作,您还投身教育?您能否谈谈您的初衷和目前的状态?

李亦农:除了北京院的工作,我还在北京建筑大学和中央美院兼职一些教育工作,其实最大的初衷是2006年我获得了建筑学会第六届青年建筑师奖,当时我非常兴奋,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理论学习和在专业素质上还应该不断提高。最初我坚持从2007年起做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时候,我是想坚持一些教学工作,可以督促自己在这些方面更加敏锐;同时也和学生们在一起共同提高,这样不知不觉间已经十几年了,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也有二十几位,每年同学毕业的时候我们都一起聚会,我也感受到了为人师的乐趣。

ADM您认为建筑师应该培养哪些爱好,以助于职业的进步?

李亦农:建筑师的工作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它具有社会属性,我觉得作为一个建筑师应该有非常广博的爱好和胸襟,包括关注社会、关注新闻、关注美学、关注艺术、热爱音乐,一切都是我们建筑师必备的素养。所以比如我平时对实事政治非常关心,对艺术动态也非常关注;我们有很多跨界的工作,我也参加一些包括北京国际设计周,还有一些跨界的设计和集群设计展览等,这对建筑师的综合素质都是考验和提高。

ADM请您简要为我们介绍下北京院这类大型国有设计企业的特点,与您理想中一致吗?

李亦农:我工作的第二年就来到了北京院,一直在这个大型的国有企业工作。其实我想谈谈他和我的关系。这个大型的国有企业近四千人,那如何既实现集体的价值,又使个人价值得到自我实现。我觉得去完成群体性的重要的工作,又保持自己一定的独立的建筑观和价值取向,并且在这个工作中实现双赢,这是一个需要平衡和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们既做重点工程服务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又参与一些纯建筑的研究和尝试实验性的项目。这样就得到了自己个人价值观和建筑观的持续的培养和进步,这个企业带有的包容性使我的两个方面都得以实现,所以我认为这个国企还是在不断进步,适合我。

ADM对于即将进入这个领域的女生,您有什么建议?您认为优秀女性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特质?

李亦农:关于女性从事建筑行业的建议,首先我觉得男女都一样。但是女性可能更感性,更加有激情。我观察到的尤其是年轻的女性更加灵动。但贵在坚持,这是第一点,因为我们从青年到中年到老年,随着体力的变化和生活琐事的增加,激情会消褪,执着心也会失去。另外我认为女性更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其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我认为我们女性建筑师从立业之初就要从心所欲,跟随自己的内心去工作,就会得到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