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母校四小时之旅

2008-02-25 |

祁庆中

作者简介:1993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本科毕业,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电信集团上海研发中心、上海电信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现任上海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四年没有到母校里来了,这几天在北京出差,123日上午11点开会结束后就没有当天的安排了。叫上出租车直接去清华东门,开始了我的4小时之旅。

天气寒冷,气温零下5度,风大,我必须竖起风衣高领,戴上围巾和手套,全副武装。

决定直接去清华学生食堂吃饭,回味一下当年的生活。穿过几个学生楼,来到了7食堂,已经改名为“清芬园”了。餐厅里面满是朴实的师弟师妹,大多数穿着羽绒服,有些戴着帽子。不能用现金购买饭菜,必须买学生餐卡,至少20元,买了一个牛肉拉面、一个花卷、一个玉米棒,问师傅有没有当年我爱吃的长条的、里面有馅的白馒头,师傅摇摇头。

吃完后就在校园里转,学校里的自行车依然都很旧,一些被吹倒在了地上,经过了本科时的13号楼,经过了博士时的1号楼,惊奇地发现1号楼前面已经有了一大片竹林,经过了著名的女生楼——新斋,发现它竟然已经成了“人文社科研究院”,每次经过新斋,都想起那条我不赞同的对联“清华多才子、新斋少佳人”。水木清华荷塘底部结上了茫茫白冰,清华学堂成了研究生院。

最后来到三教一段的教室,看门的女士说“是学生吗”,我说“我是工物系的博士”,又问“带学生证了吗”,我说“忘带了”,最终她还是让我进去了。然后我就安静地在教室里看了三个小时的书《简单思考》,周围的学生也很安静,有些在用手提电脑,有一个人在做GRE题目。

教室环境简单、淡雅,相比之下自己平时的工作环境反差太大了,说实在的平时经常觉得自己很难静下心来深入看书,而眼前的这个熟悉的环境能使我的内心达到宁静的程度,可以高效地看书、精心思考一些事情。

时空变幻,4小时,一次心灵净化之旅,永远难割舍的,是母校情怀。

2008124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