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君骅,1930年10月出生于上海吴淞,江苏常州人。应用光学专家。苏州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52—1980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工作;1980—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
杨宜勇*(1980级机械)我是1980年夏天考上清华的。本来报的第一志愿是经济管理工程系,第二志愿是力学系,结果录取到了第三志愿机械工程系,分在压02班。进校后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当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在四川只招一个人,录取的就是现在回归经济系的李稻葵教授,他的总分比我高。 杨宜勇学长 我入校是8月28日,那时的北京全然是一种盛夏的感觉。开始我住在三号楼,便经常去老图书馆自习。一是非常近(刚开始还没有买自行...
我们眼中,父亲是一个勤奋工作、平易近人的教师,在家言语不多,从不宣扬自己的工作成绩,因此,对于他的学术成就,我们知之甚少。直至“文革”结束后,通过1982年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和1983年地学界为袁复礼90寿辰举行庆祝会...
顾毓琇先生一生著述宏富,中西融汇,文理兼通,是少有的在人文和科学领域均取得世界公认成就的大师
纪录片和传记里,他一次次讲述自己从一个化学门外汉,到钻研化学并研制出治病救人的药物的经历。终其一生,他都在用行动阐释孔子的忠恕之道。一个人立身处世,要忠于国家、忠于朋友、忠于工作,宽以待人,这是他一生的信条。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药物所)原所长谢毓元(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谢毓元的一生曾多次根据国家需求转换研究...
──在2009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2009年1月19日)校长、学位委员会主席 顾秉林老师们、同学们: 再过一周,就是牛年春节了。
父亲谢国章的一生及他的清华情结
萧涤非先生执教山大47年期间,辛勤耕耘,培育桃李;研究古典文学60载,著作等身,成绩斐然;研究“杜诗”造诣精深,解读“诗圣”一副血诚,深得名家风骨。在百廿校庆到来之际,我们回顾萧涤非先生的传奇人生和非凡业绩,展示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成就,以此激励山大学子向先贤学习,不负青春、不负韶华,走好未来之路。
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身着西服,仰靠在家里最时髦的家具——一把米色仿皮摇椅上睡着了。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半小时,他语音高亢地连续“喊”话,实在是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