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李路:IC工程师的弘扬武学之路

2020-11-05 | 李路(2009级微纳电子系) | 来源 公号“清华职业辅导”2020-11-04 |

作者简介

李路,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2012届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就职于某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从事IC设计工作。于2013年自主创业,创办武道国术馆,从事青少年武术教育工作,致力于青少年体质健康和传统文化传播。

缘起清华

我是从一所二本学校,考研二战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工科生。清华大学曾是我无比向往的“殿堂”,希望能够考入这里聆听大师的教诲与精英们交流。已是考研二战的我始终没有放弃做一名优秀电子工程师的梦想,于2009年如愿以偿的考入了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没想到的是,进入清华大学却开启了我的武学之路。

在水木清华前留影

受武侠电影的影响,我从小就十分喜爱舞刀弄枪,但一直无缘学习武术。真正开始练习武术是到了研究生二年级。同学中有在本科是校武术队的,那时我每天晚上从实验室出来就求着会武术的同学教我,从最最基础的冲拳、压腿、初级拳术开始。随着对武术学习的不断深入,更加体会到武术绝不仅仅是一种肢体上的运动,她更是一种文化,它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教育和提升的作用,所以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有了一定的武术基础,后来大着胆子参加了2011年的“马杯”武术比赛。机缘巧合被当时的裁判张继东老师看中,并将我推荐给了校武术队的王玉林老师。经过自己的不屑努力,从试训队员到正式队员,在清华武术队正式开始跟随王玉林老师学习武术。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技术水平有了质的提升,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高校武术比赛,传统导引养生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王老师在教学中,不但精扣技术细节,更注重对武术的理论传授,不以竞赛拿成绩为导向,而是以传递武学真谛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对我今后的武术教学和开武馆的定位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在清华学习虽然只有三年的时间,但清华的体育教育理念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57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祥先生向学生们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这代表着清华大学的体育精神和“体以育人”的教育理念,这种体育教育对每一个清华人的一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武术队训练期间,我也积极参加校武术协会的活动,跟随当时清华武协聘请来的著名武术家秦庆丰老师学习少林拳,由于表现出众,被秦老师于2012年正式收为弟子。我虽然真正开始练习武术比较晚,但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走太多的弯路,这得益于我的两位非常好的老师,一位是我在清华武术队的启蒙老师王玉林教授,另一位就是我的恩师著名武术家秦庆丰先生,两位老师给予我的不单单是武术技术的指导,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个正确的方向,什么才是真正的武术以及从武术中所感悟的人生哲理,从两个老师身上我看到了真正武者的智慧和精神。我想清华的这种教育氛围以及老师的教育引导对我决定从事武术事业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在自己几年的习武过程中,我发现国人对武术的认识存在极大误区,国民身体素质尤其是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下降极其明显,人们对健康知识比较淡薄,而更重要的是国人、特别是青少年精神意志的萎靡、民族精神的缺失,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关系着民族的命脉。要想改变这样的状态,唯有提高武术教育水平,需要有大量的会武术,有高文化素养的人才投入到青少年武术教育事业中来。

清华大学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在知识和技术的传递,她更教会了学生应心系天下,为民族国家的繁荣复兴而奋斗终身。毕业后,我在私企从事IC工程师的这一年里,拿着让人羡慕的薪酬,提高了生活水平,但同时我也在不断的反思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否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随着自己对武术热情的不断攀升,想自己能不能在武术教育中有所作为?清华的著名学长钱伟长先生能够弃文从物,科技救国,我何不弃工从武,投身教育!便于2013年辞职开起了自己的武术教育事业—武道国术。

具有现代国风的武道国术馆一角

文化自信,文武兼修

很多人会说,“一个好好的清华大学的硕士,教起了武术”。当人们有这样想法的时候,其实从他们潜意识里还是“重文轻武”的观念。也有些师长朋友说我“不务正业”,放弃了自己大好的学历、专业和工作。可能在他们看来,没有做自己所学专业的相关工作就算是“不务正业”吧。但我觉得所谓“正业”关键在于一个“正”字,只要是对国家民族有意义的事情都应该叫正业,所学专业与将来从事的工作并无必然联系。工作无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自己!每个人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要在社会中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贡献和力量,这不就是最优化分工吗!

当决定开办武术培训的时候,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取名字,为这个事情也是费了一番脑筋。名字中既要体现“武”,同时又要能够表达出我们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应当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层次,需要我们不断的追求和探索,也就意味着我们所做事情能够到达的高度。

“道”,《易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即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运动轨迹,她与具体的事物结合,由此衍生出了“茶道”、“武道”、“剑道”等词汇,“术”是道的具体体现与载体,“术”又必须升华到对“道”这一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武道”精神源于中国,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的武术精神。

孙中山先生曾提笔“尚武精神”,以勉励国人应发扬武道精神励精图治。尚武是对武道、武德的崇尚,一个健康的民族应该具有“尚武精神”,具有尚武精神的民族必定是具有活力充满朝气的民族。“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武者崇尚的是爱国主义的武道精神,我们华夏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生息,绵延不断,靠的就是“尚武精神”,时至今日我们似乎已将其遗忘甚至摒弃。“武术者,强身健体;国术者,保家卫国”,国术指中国传统武术,是对武术的尊称,更加突显其强身卫国的重要性和民族性。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因此,将我们馆的名称命名为“武道国术”,就是时刻激励我们自己,崇尚“武道精神”,在教育理念中注重“外强体魄、内修精神”,弘扬武道精神,传承国术技艺,在增强国民体质的同时,使武道精神得以回归。我对“武道国术”的定位就是做武术教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而绝不是知识和技术的贩卖。自古习武先习德,我们的武术教育应该是文武并重的,所以我提出“武以强身、德以修身、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教育理念。

毕业后参加体育部成立60周年大会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只有科技和经济,更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特意强调了“文化自信”。改革开放这四十年间,经济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也受到大量外来文化的冲击。如跆拳道1992年进入中国,1994年才开始正式推广,短短20多年间,已在我神州大地遍地开花。相比之下,我们本土的武术馆却少得可怜。

对于国家来讲,武可以不用,但不可不备,对于个人亦是如此。武术是对肢体的锤炼,是对健全人格的塑造。古人讲“文武兼修”,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认为真正有才干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相较之下如今的教育只重文化课分数,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

我以清华硕士的身份开武馆,就是想通过自己努力,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习练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通过武术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培养尚武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感!以武术为教育手段,培养孩子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过我们培养的孩子,将来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尚武精神一定会时刻激励他们,无畏困难,努力“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指导学生梁云鹏练习武术

我们的武术教学区别于其他馆,会将我们传统国学经典融入武术教学之中。武术技术教学方面我们选择最最传统,最适合孩子们身体成长发育的内容进行传授,文的方面我们在浩如烟海的传统经典中选择了《弟子规》。《弟子规》是古人学前的开蒙读物,是对即将成为学堂学生的孩子们行为举止的一种规范。《弟子规》在总序中讲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与我们所讲的“习武先习德”是一脉相承的,先学做人再学做事。

七年之痒,砥砺前行

从2013年开馆至今已经第七个年头,从第一个暑假班的四个学生,到如今一个实体场馆,两个教学点,累计培养学生上百名。我们的课程也不断丰富完善,现被授予《少林五形八法拳》和《沈氏躀跤》两项非遗传承基地。

在我们培养的学生中,数十人在北京市少儿武术比赛中获得金牌、银牌等优异成绩。学生李广拓更在今年“首届昆仑决中国式摔跤挑战赛”中,以业余选手的身份挑战职业运动员,获得55公斤级亚军。同时我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也都十分优秀。说明我们的教育思路是正确的,武术和学习可以相互促进,事半功倍!

带学生李广拓参加首届昆仑决中国跤挑战赛

在从事少儿武术教育这七年中,我得到了许许多多师长、朋友和家人们的帮助与鼓励。同时也感到这条弘扬武学之路的艰辛与不平坦,如同校园体育课常常被语数外等课占有,家长们会优先安排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在为孩子选择体育运动和防身自卫方面的课程,还是更喜欢选择跆拳道等项目,甚至于看到我场馆上面有“武”字,都会认为我们这里是教跆拳道的,多数家长会认为跆拳道更实用,武术“花架子”,这只能说明国人对武技认知的局限和对本民族优秀武学知之甚少。每每遇到这样的家长,总会让我有极强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文化侵略在武术这方面已经快到根深蒂固的境地,更需要我们武术人去发声、去弘扬我们自己优秀的武道文化。

欣慰的是,我身边有一大批跟随我多年的学生,也有一些学其他武技的学生,开始跟随我们练习传统武术,并且感慨相见恨晚,这说明我们的武术教育得到了家长和学生们认可。今年十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特别强调了“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认真梳理武术、摔跤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教育部也说明力争在2022年全面实现体育中考比重与语数外相同。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之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参与和传承我们传统武术。

我也会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继续传播清华的体育教育理念,将弘扬武学之路变成康庄大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