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清华文化----我终生的动力之源

2007-10-18 |

山(66冶金)

我喜欢徽章,她是旗帜,是导航,是引擎!

当然,我最喜欢和佩戴的徽章还是清华校庆纪念章,不管是日常,还是会议;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有几分光荣,有几分骄傲,但更多的却是激励加上弘扬!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及“追求卓越”――时刻让我心胸博大,志存高远,且又脚踏实地,继承、发扬和不断创新!不管是在工业化时代,还是信息化时代;不管是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不管是在红色工程师时代,还是“知识英雄”时代,特别是现在进行时的“智能英雄”时代……

60年代伊始,我考入清华。开学后的第一课就是协助高年级(金0班)同学进行一项特殊材料的实验研究(在生物馆的地下室里),可谓“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之教学创新吧!

虽然,那时还有“大跃进”的影子,但“自力更生、勇于创新”却使我们铭刻在心,永远发扬光大!当然,也打上了现在更加时尚的烙印:跨越式腾飞!这段科技创新的开学生活不断进步,以至于演变成现在的新理念和座佑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那时,我所有的老师都引导我们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并孜孜追求!我当时是大一学生,但前苏联卫星上天的激励及“红色工程师”的理想已深深扎根于追求领先及卓越的脑海中,指导我的终生实践!

三年困难时期开始了,但清华文化却使我们万名学子幸免于健康危机。“少而精”原则不仅仅是权宜之计,它更是一种创新的科学教育思想,一种科学的教育方针,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由于“精”,使得清华学子原理扎实,基础牢靠,潜力十足!由于“少”,抛开了一般化或很快过时及不必强记的“垃圾”知识,而有条件进行兴趣扩张,增加知识广博度和思维创新能力——真正的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记得仅清华文艺社就有3000多学生参加,我也是其中的积极分子。

在蒋南翔校长“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倡导下,我们得到了全面发展,也深深种下了热爱祖国并为之振兴和强大而奋斗的神圣种子!

尤为重要的是,这种宽松环境,以学为主,潜移默化,鼓励创新的教学方法,演变成了当时清华就已开始提倡的“终生教育”思想和习惯养成。工作以后,更深刻感到,无论是社会适应力,还是技术创新力、管理创新力,清华学子均占上乘(一些知识积累型院校的学生则后劲乏力)!为什么清华出精英,我想,奥妙就在于清华的创新时空和智能沃土。

近年来,我与母校机缘越深!水木清华时刻欢迎万千校友回校感悟新清华精神,而且特别敞开胸怀,几乎全部先进的实验室对校友开放。近年来,我是每年校庆必回的游子。参观一日(校史馆和实验室),充电一年!特别是清华教育科研网、清华同方、紫光、万博与华旗创业家――“智能英雄”们的光辉业绩和先进榜样,使我深受鼓舞!这对我整合国际先进资源,创新“智能化时代”、创新“智能教育”、创新“智能经济”,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清华大学是一所“知识创新”型大学,是信息创业大学,是智能创值大学!

清华学子不是“书生”,不是“公子”,是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大量需求的“智能英雄”和“智能家”!

21世纪,地球村世界:智能化时空,智能化生存!即人类社会正从后工业化社会快速经由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跨越式地进入智能化――新时代、新世界!因而,信息和人才成为世界第一战略资源和国际一切竞争之焦点!

在一定意义上讲,在胡锦涛主席“和谐世界”“国家创新”及“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平台上看,清华大学正在向国际一流大学迈进,我很赞同杨振宁博士对母校的高度评价。

从红色工程师到CEOCIO,从高等教育组织负责人到智能策划机构与智能化推进组织领军人,清华园是我终生的课堂,是我终生的充电站。而报效母校的强烈愿望时刻激励着我不断进军――新时代、新经济、新战略!为教育革命开辟思维创新、科技创新及市场创新之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生命之树常青!

无疑,清华教育思想、教学环境、教学模式的创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为我日后的创新突破并作出了几许贡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变的工作适应能力,让我提出了“智能化时空,智能化生存”的创新时代理念及“智能教育”思想及智能化、复合式、创新型人才新标准……

现在,国际上先进的老年科学学说更是为清华的先见之明作了注脚。注重老年智力开发,将促进老年健康长寿。

所以,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方针,是科学、先进并切合实际的。接下来,我给自己订的目标和任务是:办好智能策划家总汇(智库);推进智能化大教育(智能化人才工程);构筑智能化学习型城市,创建智能化新经济产业园区。旨在全面消除贫困,为国家创新与和谐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智能创新,思胜于行”(《智能化宣言》)――这是我作为清华学子给母校95周年的一份爱心和献礼!

王义山:清华大学冶金系金属学及金属材料专业1966年毕业生,高级工程师,曾在国营大企业及新华社、出版社任职,曾任企业集团执行总裁、民办高校校长、全国民办高教委秘书长、中国国际教育促进会秘书长,现任北京博思先智能化研究院院长、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