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华盛顿地区校友会举办水木燕园沙龙第四期:触电好莱坞

2014-08-18 |

电影镜头照进生活。日常市井,社会历史,梦想与幻想,悲剧与喜宴——通通借助电影艺术之手,娱乐化地呈现、消费。电影里的角色令观众产生共鸣——或许是因为着同样的肤色,或许是因为遭遇过类似的处境,或许是因为企及了凡人只能在梦里希求的伟大。

201483号,独立电影人Lewis Liu带着他记录LA新生中国影人生态的纪录片Drifting in LA,和DC华语电影节的好搭档Echo Xie,做客水木燕园。

纵观影史100年,好莱坞电影里的华人形象经历了重重变迁。从Token Asian到实实在在的血肉之躯,从Fresh off the Boat (FOB)ABC,亚裔是移民、是外族、是少数派。从性格特征而言,亚洲之于西方,长期以来是一个柔弱、内敛、恭顺的女性形象——her mouth says no, but her eyes say yes。 “东方主义”VS“黄色脸孔”,“龙妇”VS“功夫猴王”,“Hypersexualized trophy VSIT nerd”——亚洲的男星和女星,境遇大有不同;电影海报和Trailer里的亚洲角色,却总是站在几乎要被剪切出镜的边缘。大银幕上的华人形象,从邪气外溢的帐房先生、到勇敢通婚的Anny May Wong、到把双截棍抡向世界的Bruce Lee、到HangoverCreepy韩国人为代表的顽商、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影迷疯”的新星代冰冰和韩庚——集体身份的刻画,审美风向的扭转,其背后的驱动力,既有认知上的变化,也少不了商业的真金白银。

国产华语电影在北美票房表现欠佳。《泰囧》的落差,不仅是院线铺展不开的硬伤,也是受众不感冒的反照。即使如此,中美联合制片仍然风生水起、形势大好;好莱坞大片的对华出口,也在主席的钦点下,从每年20部扩增到34部。这中间,有软实力的博弈,也有文化和自我认同的全球投射。对于下一波华语电影,是继续在Stereotype做文章,还是秉承独立、另辟蹊径?老中青的从影者在摸索,观众们尚有期待。

刘导一气呵成、影图文并茂的讲座,带着50多名沙龙客,乘上了一场两小时的华语电影之旅。更多的华语电影体验,请关注94日至7日的DC华语电影节。对于刘导的下一部纪录片,你有什么好提议?水木燕园沙龙继续做你发声献策的平台。

特别鸣谢

摄影组三架马车:若思,元辛,李想

点心:诺亚中心

第一笔捐赠:张婧($100 Walmart gift card)

GWU-CSSA友情场地

水木燕园策划组

下期预告

Presenting with Confidence: Develop and Deliver Engaging Presentations in 5 Steps

微信扫一扫 获得更多内容

清华大学大华盛顿地区校友会新会员注册系统

http://www.capitalcityinfo.net/TsinghuaMembership/membership.htm

校友会网站http://www.tsinghua-dc.org/

Facebook校友会group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82433091830013/

Facebook校友会PAGEhttps://www.facebook.com/DCTsinghua

(华盛顿地区清华大学校友会 供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