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何鲁敏:为奥运洗净空气(一)

2007-09-14 |

何鲁敏,1973年进入清华大学热能系

对于很多人来说,奥运可能不仅仅意味着竞技和奖牌,也意味着商业的机会。当奥运经济的各种纲领及方案层出不穷之际,如果有人想做奥运的赔本买卖,是不是会让人觉得有点匪夷所思呢?
  如果有这样的人,面对奥运商机,放着现成的钱不赚,就是要自找赔本,而这个人还曾经一手打造了一个产业神话,那么这件事情是不是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呢?
  确实有一个这样的人。这个人,一直希望做个纯粹的科学家,却为了给自己赚科研经费而误打误撞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创业20年后,他领导的企业成为了北京奥运会的独家供应商。
  这个人,本已退隐江湖,躲在实验室里用这些年赚来的钱老老实实地继续着他的科学之梦,公司生意上的交接都已顺利完成。但是奥运这个特殊的话题,却让他突然之间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这个人,名叫何鲁敏,在国际空气科学界大名鼎鼎;在国内,人们知道他更多的是因为他是亚都的创始人,中国的空气产业之父。
  何鲁敏其人

——如果以素描的方式来勾勒,他的人生浓缩了一个时代
  何鲁敏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却出生在遥远的东欧国家保加利亚。从会说话起,他就同时能讲汉语和保加利亚语两种语言。身为外交官的父母曾希望自己的孩子子承父业。而历史的洪流却在1968年冬天把这个走资派的后代抛进了到山西运城插队锻炼的知识青年队伍当中。插队的5年里何鲁敏自学完了高等数学的所有课程,甚至通读了《资本论》。爱动脑筋的他还为当地老乡发明出了扬场机、电碌碡等简易农机设备,有些发明,老乡们一直用到了现在。
  1973年,清华大学的一纸录取通知书结束了何鲁敏的插队生涯。 6年后,在清华大学研究生录取考场上,他奋笔疾书对导师所出试题中的错误进行了长达5页的批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个在当时看起来多少有些骇世惊俗的做法,却被开明的导师大加赞赏,何鲁敏最终以专业课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研究生院,师从彦启森教授从事空气调节方面的研究。

研究生毕业后,何鲁敏进入一家国家级的科研单位,并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日本。作为当时国内在空气领域取得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的青年学者,何鲁敏面前,原本是一条充满了鲜花和掌声的学术大道。
  而他,却选择了下海。当时看到日本企业的科研条件受到了极大的刺激,选择下海经商就是想为自己赚点不用打报告的科研经费,怀揣这个简单而朴素的愿望,1987年,何鲁敏在北京钟鼓楼的一个旧仓库里创建了亚都
  经历并见证了改革开放的种种艰辛和磨难之后,亚都成长为空气产业领域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企业。这样的行业排名在国内企业中非常鲜见,但是由于技术型企业低调的特点,这一成绩很少被外界所知。就在亚都发展如日中天之际,正值壮年的何鲁敏却急流勇退,把企业的指挥棒交给了同是清华出身的文辉——亚都现任CEO,自己又一头扎进了实验室。
  做经营既不是我的擅长,更不是我的爱好,我的特长还是在搞技术研发上,被业内尊为中国空气产业之父的何鲁敏在他53岁之际,再一次华丽转身,他回到了自己最为热爱的实验室并打算就此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之外。
  但是闲云野鹤的日子并没能过多久,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开始进入一周年倒计时,他,何鲁敏,开创了中国空气产业并掌握着全球一大半以上空气净化及加湿技术专利的科学家,又一次闯入了公众的视野。他给我们带来了一封信,也为亚都带来了一笔赔本的买卖。

(转自 《竞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