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馈母校

“清华校友——张维陆士嘉奖学励学基金”设立

2011-09-30 |

2011年9月,已故两院院士张维、流体力学科学家陆士嘉夫妇的学生、家人和亲友共同倡议设立了“清华校友—张维陆士嘉奖学励学基金”,两位先生的家人捐赠人民币10万元作为基金的启动资金。他们希望通过该基金的筹集及发放的过程,宣传先生们的功绩,激励在校学生;同时,也希望张先生和陆先生的学生们参与到这项筹资活动中来,为经济困难、成绩优异的清华在校生提供资助,使两位先生的优秀品德和人格魅力得到传承与发扬。


校友总会为捐赠人张克澄(右二)、漆丹(左二)颁发荣誉证书

附:张维先生简介(1913-2001)

张维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科技活动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执行局首任中国委员、德国总统大十字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协前副主席及书记处前书记、欧美同学会前常务副会长、中国老教授协会前会长。

张维先生一生经历曲折而成就非凡。1929年从北洋大学预科考入交通大学(年16岁),1937年考取第五届中英庚款留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一年后获硕士学位,后转德国,1944年获柏林高等工业学校工程博士学位,学成以后回国报效。他紧密结合我国工程实际展开科研工作,成就卓著,获首届中国工程院科学技术奖,他的壳体理论享誉世界;在教学领域,他教过的学生无数,指导了几十名研究生和年轻教师,他们大多已成为专家、教授,其中有二十余人当选为院士,曾因研究生规模培养获全国高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他长期从事学校科研、教学和行政管理,为清华、深大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社会活动领域,他积极参与开展国际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参与和领导各种科研团体的活动并担任负责人,1993年他同王大珩等六位老科学家共同倡议成立了中国工程科学院,此外,他晚年潜心从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获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授予的“工程教育优秀奖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

1956年,张维先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为人正直豁达,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乐于助人,任劳任怨。张维先生高瞻远瞩的学术思想,深入工程实际的科学研究作风,对后辈、对学生热心扶植的高尚品质,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奋斗精神,给后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陆士嘉先生简介(1911-1986)

陆士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女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执委、民盟中央常委、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空气动力系研究会副会长《航空学报》主编等职务,从事团结知识分子、妇女和国际交往工作,受到各界人士的尊敬、爱戴和信任。

陆士嘉先生1911年出生于苏州,1929年从北京师大女附中毕业,以第一名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并于1933年以第一名毕业;1937年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师从著名的近代流体力学奠基人普朗特教授,成为他唯一的女学生和唯一的东方国家留学生。

在哥廷根大学,陆士嘉先生用理论方法处理了一个极复杂的流体力学问题,所得结果与实验完全吻合。她的卓越才能受到导师的称赞。1942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哥廷根毕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她是第一位获得洪堡奖学金的女博士。她的成功为中国人争了光。

1946年回国之后,陆士嘉先生曾先后在天津北洋大学航空系、清华大学水工试验研究所和航空系任教授,开创了夫妻同时在清华大学任教授的先例。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大调整,在新建的北京航空学院,她担任建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她是北航第一任空气动力学教研室主任,也是建立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在60年代初,她以统观全局的战略眼光,支持开展一些新兴流体力学分支的研究。从事前沿学科领域的研究和组织工作,编写出版《高速粘性空气动力学》等多部讲义,并亲自授课。五十多年来,这个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科技战线的骨干力量,包括部长、将军、两院院士、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型号总师、以及教授和研究员数百人,对我国空气动力学和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6年,陆士嘉先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8年,在改革开放初期,她积极推动重建我国与德国洪堡基金会间的交流关系,努力开辟派遣留学生的新通道。她胸怀坦荡、不慕名利,她常说:我是一颗铺路的石子,要为教育包括小学教育尽力做些有益的事情。1981年,她两次谢绝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候选人,并亲自写信给学部,表示自己年事已高,愿把更多机会让给年轻人。科学院在回信中赞誉她的高尚情操,此事在科技界、教育界一直传为佳话。她一生为人热情谦逊,刚直不阿,严以律己,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她的高尚品德直到今天还为接触过她的人们所赞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