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王大珩:缅怀恩师叶企孙先生

2008-10-13 |

值此叶企孙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我荣幸地被邀请参加纪念大会。由于我的健康原因,医生劝告不宜参加大型集会。这里写几件往事,表达我对先生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第一件事,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爱国者。

  大家都知道他在美国学成回国后,以极大的爱国热情从事教育工作,创办全国闻名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培育众多的科技人才。所以我们尊称先生是我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正因如此,我认为先生对国家两弹一星研制是由重大贡献的。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23位科技工作者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其中有10都是叶先生的学生。他们是:王淦昌、赵九章、彭桓武、钱三强、王大珩、陈芳允、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王希季。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先生虽然没有机会直接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与开发,但是通过他的学生们的工作为国家做了贡献。先生功不可没,他的丰功伟绩应载入史册,国家和人民将永远纪念他。

  第二件事,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善于识别培养人才。

  我是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那一年全国有两千名多学生报考清华,而只录取340余名,录取比例是71。当时清华物理系是热门专业,先生对想进物理系的45名学生,亲自面试选拔,最后录取了24名。最可贵的是先生指点未被录取的学生去更合适科系学习。而后证明这些学生在所学领域也均有所成就。我还记得何泽慧先生对先生颇有微词,大概是因为先生认为女孩子不适于学习物理学吧。那一年只录取了三名女生,她们是:何泽慧、戴中扆和许孝慰。

  先生对教学工作极为认真负责,他为我们讲授分子运动论、热力学等课程。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先生有口吃的毛病,这对教师来说是不利条件,而先生讲课时采取慢说细讲的方法,他讲述的物理概念言简意赅、学生可以完整记录下来。先生的课收到学生的欢迎,还因为内容新颖,经常介绍世界上物理学的最新成就,即使重复再听一遍仍然有新的收获。

  在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四年学习,先生谆谆教诲奠定了我们一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扎实基础。我们班入学时24人到毕业时只剩10人,可见物理系的淘汰率之高,要求是多么严格。

  第三件事,讲讲先生对青年的关怀和爱护。

  先生是系主任又是教授,当时清华的教授与学生的关系有一种尊严性的界限。而先生却是平易近人。他对学生要求严格,爱护帮助学生。我们班的同学郁钟正,也就是著名哲学家于光远先生,他学习优秀但生活很困难。我把郁钟正同学的情况,向叶先生反映希望予以帮助。后来叶先生推荐他到北京今是中学去教物理课,勤工俭学解决了他的生活困难问题。还有他对熊大缜同学的关注,并且住在他的家中。

  第四件事,我想谈谈叶先生对我的教诲和影响。

  先生的名字,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就知道了。他是著名的教授。我第一次见到先生是1932的入学面试,他给我的印象是和蔼可亲,能见到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对他有肃然起敬的心情。

  我在校期间跟先生学习本科课程,也选修他给研究生讲的统计物理课。听先生的讲课使我受益匪浅,他的严谨学风,对我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在以后科研工作中,都以先生为榜样,力求简洁扼要,高效果断。
1938
年,我考取了第六届中英庚款留学生。先生参与庚款留学计划制定和选拔工作,他根据国家的需要,选拔人才,为青年创造条件,鼓励留学深造报效国家。我有幸考取庚款留学的应用光学专业。在英国的十年学习与工作,决定了我一生的事业,学成之后和我的同学钱三强、何泽慧先生相约回国参加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我所学专业有了用武之地,为国家光学科技事业做出贡献,也先生的希望也如愿以偿。现在我已年过九旬有三,愿以喜看祖国日益昌盛的心情,仍希望努力有所作为。先生对我的培养教育终生铭感,谨以此文纪念叶先生110周年诞辰。

相关新闻

  • 152020.12

    缅怀恩师潘隐萱先生

    恩师祖籍江苏宜兴,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毕业后留校。1952年院系调整时,先生转入清华电机系任教。“文革”前,恩师曾调到清华水利系搞水电工程十余年,直到“文革”结束后,又回到电机系执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恩师曾受国家派遣,赴伊拉克参与某水电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并带几名毕业设计学生一同前往。回国后,他一直从事钢铁、化工等大企业供电系统谐波检测与治理领域的科研工作。从水电厂建设转到发电厂建设,再到供电系统谐波治理,恩师从未停止学习、钻研、实践的脚步,并且总是那么较真求实,追求更安全、更可靠、更准确。先生在我国快速发展的那段时期,默默地工作、奉献了五十余载。

  • 112020.08
  • 162021.06

    缅怀恩师潘隐萱教授

    电力科研及产业化

  • 042021.08

    王大珩:爱淘“宝”的光学专家

    “我告诉你们一个真理,所有精密的东西都是用不精密的设备制造出来的。”面对学生嫌弃实验室的设备太简陋、太破旧时,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如是说,“我也是直到毕业以后,才越来越懂得动手能力对一个学物理的人来说有多么重要。现在,即便是给我一堆破铜烂铁,我也能想方设法把它凑出个像样的东西来。”有一次,王大珩在一堆破烂里发现了一块没人要的玻璃。他眼前一亮,当...

  • 112020.08
  • 062022.05

    众弟子缅怀恩师李三立院士

    惊闻李三立院士不幸因病辞世,我们这些弟子都以各自的方式缅怀了李老师生前的方方面面,表达了对李老师的追思。本文试图把这些点点滴滴都汇集到一起,还原出李老师立体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寄托弟子们的思念。一、作为学者,纯粹认真对于国家,李老师首先是一位功勋卓著的院士。李老师是一位难得的纯粹的学者。我们诸位弟子们在跟随李老师治学的经历中,都不禁对李老师的学术造诣和治学严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受益终身。王晓...

  • 212016.12

    叶企孙:大师之师

    历史课本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故事乏善可陈。1964年,新疆罗布泊上空腾起的巨大蘑菇云,算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抹亮色。因为这团云,人们知道了“两弹一星”....

  • 152020.01

    王大珩家风:务实自强 勤学互助

    王大珩是中国光学事业奠基者,国家“两弹一星元勋”。他的父亲王应伟是天文气象学家,也是中国天文学会的创始人之一。王应伟十分重视子女教育,主张因材施教。王....

  • 062015.01
  • 182018.07

    低调、爱学生的“大师之师” 纪念叶企孙先生诞辰120周年

    叶企孙先生7月16日,清华大学物理系在叶企孙先生当年办公的地方——科学馆举行了叶企孙诞辰120周年纪念会,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杨振宁,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叶企孙侄子叶铭汉院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