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纪念《清华校友通讯》复刊30周年座谈会举行

2010-03-22 |

320日上午,纪念《清华校友通讯》复刊30周年座谈会在我校工字厅东厅举行。《校友通讯》的读者、作者校友代表,《校友通讯》创刊号的编辑和历任编辑、编委代表,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校友通讯》发展的学校老领导、校友总会老领导、校内教师代表,以及学校党委宣传部、校史研究室的负责同志等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校党委书记、校友总会副会长胡和平,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校友总会副会长陈旭,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校友总会副会长贺美英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由校友总会秘书长郭樑主持。  

座谈会会场    

《清华校友通讯》创刊于193411日,由于历史原因几度中断,19804月复刊,今年是《清华校友通讯》创刊76周年,复刊30周年。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大家欢聚一堂,纪念《清华校友通讯》复刊30周年,总结办刊经验,创新办刊思路,提高办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校长、校友总会会长顾秉林,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友总会副会长胡和平为复刊30周年题词。  

顾秉林校长题词    

胡和平书记题词    

陈旭常务副书记在座谈会上致词。《清华校友通讯》主编孙哲老师作了工作汇报,他说:“校友们认为,《清华校友通讯》是联系校友和母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校友们的精神家园。更重要的是,《清华校友通讯》促进了‘清华校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清华校友所处的特定的社会环境形成了清华人‘爱国、爱校、互助’的清华校友文化。《清华校友通讯》正是清华校友文化的载体和平台。”孙哲主编的汇报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  

陈旭常务副书记在座谈会上致词    

孙哲主编作工作汇报    

与会代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回顾了在改革开放初期《清华校友通讯》复刊的历史意义,历任编辑为办好《校友通讯》付出的不懈努力,作为读者阅读通讯后的感受,对《校友通讯》的热爱和真挚情感,在《校友通讯》发表文章过程中的难忘记忆,《校友通讯》对自己人生的滋养,并就如何办好《校友通讯》,使《校友通讯》这个清华好品牌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1963届工化系校友张绍溥学长是通讯的忠实读者,他收藏有《校友通讯》自复刊以来的60期全套。他说:“每年4月和11月通讯出版前夕,我都热切地希望她的登门造访,三十年来有了通讯,我感到自己始终和母校在一起。通讯是我人生旅途中的加油站,作为一名清华学子,在工作中不论遇到困难和挫折,成功与失败,我都能坦然面对理智处置,是《校友通讯》给了我力量,给我智慧。阅读《校友通讯》不是单一的理性选择,是感情、亲情、友情的需要,她使我对母校、同窗的感情有了寄托、得到释放,我衷心感谢通讯编辑们的辛勤耕耘。”  

张绍溥学长发言    

1964届自控系毕业的丁文魁学长是中国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原副院长,现任天津校友会副秘书长。30多年来,他积极为《校友通讯》写稿、推荐稿几十篇,为此2009年荣获校友总会颁发的“清华校友紫荆奖”。他说:“通讯对我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中我能感受到清华精神的精髓,感受到广大校友对母校的热爱,我也存有全套通讯。他就放在我书柜最显著的位置。我儿子也是清华校友,我告诉他,我离开人世时,其他东西都可以扔,但惟有通讯你一定要保存下去,如果我的孙辈中有人有幸能考上清华,你一定要把这套书传给他。”  

新华社原副社长﹑1968届土建系校友徐锡安说:我和母校取得联系就是通过《校友通讯》开始的,校友通讯有非常强的可读性,她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版面清新,是一部清华人的家谱、家事和家史。读校友通讯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感召。她所倡导的道德、文化正是当前社会所缺失的,应当扩大这种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力。  

徐锡安学长发言    

校史研究室田芊老师说:“《校友通讯》是清华办得非常成功的一份刊物,他是联系校友的桥梁,宣传学校的窗口,校友们的文章对研究校史是非常宝贵的资料。”  

胡和平书记代表学校对为《清华校友通讯》作出贡献的各位编辑们、校友们表示感谢。他说:听了校友们的讲话我很感动。《校友通讯》办得很好,是极具价值的好品牌,在清华校友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他回顾了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收到《清华校友通讯》的感受和自己为通讯撰写四篇文章时的心路历程。对《校友通讯》今后如何坚持好的做法,提高创新精神,扩大覆盖面,扩大影响力和发行量寄予厚望。  

胡和平书记发言      

贺美英副会长,《校友通讯》老编辑孙殷望、曲文新、周家悫、钱锡康也在座谈会上纷纷发言,对如何办好《校友通讯》、进一步提高《校友通讯》影响力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清华校友通讯》复刊创办人之一曲文新老师发言    

《清华校友通讯》前任主编钱锡康老师发言    

出席座谈会的读者校友代表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水道与港口工程专家梁应辰(1952土木),《中国包装报》副总编辑王越炜(1974工物),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孟凡茂(1979自动化),原光明网总编辑﹑原辽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碧涌(1990工学、中文),北京大清创业投资有限公司CEO李次会(1988化工),北京道康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地产观察》主编屠晓光(1995工物)。  

(黄文辉 撰稿,解红岩 摄影)    

 

相关新闻

  • 292010.06
  • 112020.08
  • 142025.07

    永葆活力的《清华校友通讯》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42025.06

    我在西南联大接触的一个中共地下组织——“文化小组”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12013.04

    清华校友总会百年历史简介

    清华校友总会百年历史简介孙哲(1970工物) 今年是清华校友总会成立100周年,现将清华校友总会100年历史简要介绍如下。

  • 302016.03

    1995级(1995-2000)年级概况

      1995年入学时,共招收本科新生2242人,共23个院系,76个班。2000年本科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2182人获得学士学位。 1995级入学时的院系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电子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工程物理系、化学工程系、化学系、环境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建筑系、经济管理学院、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汽车工程系、热能工程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数学系、水利水电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外语系、现代应用物理系、中国语言文学系、自动化系。

  • 302016.03

    1996级(1996-2000)年级概况

      1996年入学时,共招收本科新生2321名,共23个院系,80个班。2000年本科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2182人获得学士学位。 1996级入学时的院系设置:建筑系、土木系、水利系、环境学院、机械系、精仪系、热能系、汽车系、电机系、电子系、计算机系、自动化系、工物系、力学系、化工系、材料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命学院、经管学院、中文系、外文系等。

  • 072025.04

    《清华校友通讯》复刊100期座谈会举行

    3月29日上午,《清华校友通讯》复刊100期座谈会在校史馆314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清华校友通讯》主编向波涛,《清华校友通讯》指导委员会成员庄丽君、胡显章、王凤生、白永毅、钱锡康、田芊、孙哲,编辑委员会成员邱显清、孙海涛、金兼斌、杨士强、李军、郭谦,校友代表以及校内部处代表共30余人参加座谈会。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赵劲松主持会议。座谈会现场向波涛表示,《清华校友通讯》是联结校友和母校的重要纽带,...

  • 222021.02

    《清华校友通讯》复刊40 周年纪念座谈会举行

    《清华校友通讯》复刊40 周年纪念座谈会举行

  • 092020.11

    《清华校友通讯》复刊40周年纪念座谈会举行

    2020年11月7日上午,《清华校友通讯》复刊4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甲所第三会议室举行。《清华校友通讯》指导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成员,读者、作者、校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