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杨振宁在香港度过九十大寿

2012-09-17 |

中大设寿宴,杨振宁教授高兴地与妻子翁帆一起切生日蛋糕

据香港大公报消息,九十岁的杨振宁,除了听觉稍差之外,完全没有一点龙钟老态,依旧思路清晰、反应敏捷,而且精力充沛、记忆力惊人,他的生日是在一整天繁忙的活动中度过的。

昨天(916日)上午十时正,中大先为杨教授举办“科普讲座”,由中大物理系杨纲凯教授主讲“希斯玻色子与杨米理论”。“杨米理论”是杨教授与好友、美国物理学家米尔斯合作研究创立的“规范场论”,识者都认为其重要性绝不在“宇称不守恒”之下,杨教授为此应得第二次诺贝尔奖。

讲座及午餐过后,第二项活动是学术研讨会,由下午三时到六时,六位讲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杨教授的学术成就,杨教授自始至终兴致勃勃的参加。

白天两场学术活动结束后,紧接着就是酒会及晚宴。杨教授一点不用休息,偕同翁帆愉快地与宾客一一握手及拍照留念。晚宴直至晚上十时半才结束,期间有致词、切生日蛋糕、致送礼品、欣赏表演、放映短片、往来祝酒……,杨教授可能是全场精力最好的一位。

沈祖尧“胃镜”初识杨教授

中大校长沈祖尧在晚宴上致词,他说:“五年前,在杨教授的八五华诞庆祝晚宴上,刘遵义校长代表中文大学跟杨教授约定了五年后再一起庆祝。转眼之间,五年很快就过去了,社会跟大学也经历了不少变迁,但杨教授跟中文大学的情谊却是永恒不变。”

“杨教授于一九五七年以‘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取华人首个诺贝尔物理学奖,震惊世界。他的知识渊博,他的坚毅不朽,在过去的九十个年头中充分表现了出来,为世人所赞叹和学习。而杨教授跟香港中文大学的渊源则始于一九六四年应中文大学邀请来港演说,那时候的观众都为杨教授的演说着迷,并送上如雷的掌声。至今四十八年过去了,但中大人给杨教授的掌声却从未中断过。杨教授在一九八六年起出任中大博文讲座教授,为莘莘学子讲学,传承知识,贡献良多,并于一九九七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杨教授于二○○○年成立了‘杨振宁奖学金’,表扬研究及学术成绩优秀的中大同学,直到目前为止,已有二百零九名本科生及十五名研究生获得该奖学金。除此以外,杨教授于一九九九年把所有珍贵奖项,包括诺贝尔奖章,以及学术文章及著作都慷慨送赠中文大学,大学亦因此成立了‘杨振宁学术资料馆’,让科研学者可以进行系统性研究。凡此种种均可见杨教授对中大深厚的情谊,让我们深感荣幸。”

沈祖尧最后还提出:“今天,我们聚首一堂祝贺杨教授的九秩荣庆,表达我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护。我希望可以得到杨教授承诺,五年后让我们为他九五华诞祝寿,再在二○二二年,为杨教授的百岁寿辰举行盛大的庆祝。让我在此代表香港中文大学,祝杨教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生日快乐!”

在致词中,沈校长还说出了一些有趣的轶事。原来,沈校长首先认识的是杨教授的胃。二○○六年,杨教授在港肠胃不适入院,时任医学院内科教授的沈祖尧为他进行胃镜检查,结果证实只是小毛病,但沈祖尧惊讶地发现:当时已年过八旬的杨教授竟然有一个“十分年轻的胃”!

病愈后的杨振宁请他吃饭,席间杨教授最感兴趣的话题是“幽门螺旋杆菌”。沈祖尧说,他在小学课本上读过杨振宁的故事,想不到有机会和“故事”中的人一起吃饭。

短片见证真挚美好感情

宴会上放映了两段杨振宁和翁帆在北京清华园和香港石澳海滩上的短片。清华园桃花盛放,石澳滩头海天一色,片中翁帆问杨振宁:“Darling,你今天快乐吗?”杨教授回答:“我很快乐。”

片中真挚美好的情愫令人感动。而不少来宾亲友都认为,杨振宁在夫人杜致礼去世后与翁帆展开第二段婚姻,是一个好的选择,翁帆的朝夕相伴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是他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

宴会的“压轴”节目,由杨振宁主持,他没有冗长的发言,而是放映了纪录他九十载人生道路的照片,每放映一张照片就会带出一段小感言或小故事,来宾都深受吸引。

其中一帧一九七三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的照片,杨振宁忆述说,两人谈了一个多小时,工作人员一再进来催促:当时毛身体已欠佳,坐在沙发上一时站不起来,他叫杨“你拉我一下”,然后拉着杨的手说,我年轻时也很想搞科学,做出贡献,但没有成功,我很高兴看到你能够成功。

九旬人生幸运拥有一切

照片放映末段,杨教授引用了莎士比亚晚年的一段话:人生就像七幕戏,第七幕就是最后的一幕:没有牙齿、眼睛看不见、味觉消失,一切也都没有了。

杨教授说,我现在也应该是人生的“第七幕”了,但我还有牙齿、眼睛看得见、味觉也还在,而且我还有一切,“所以我觉得,我的人生是很幸运的。”

转自 人民网 2012917

相关新闻

  • 052012.11

    简讯目录1~29期(文纪俊整理)

    筹备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情况汇报 欢庆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成立 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名单及情况简介 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

  • 062021.10

    翁帆|与杨振宁先生一起走过的日子

    9月22日,依旧俗,杨振宁先生喜迎百岁大寿。商务印书馆出版《晨曦集》(增订版),作为生日贺礼。翁帆女士为这一版《晨曦集》写了后记,中华读书报获得授权内地独家刊发,以飨读者。

  • 272021.09

    寒春与杨振宁

    纽约挥手一别,半个世纪过去,寒春和杨振宁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得到不同的评价和荣誉……

  • 242021.09

    百岁杨振宁

    据新华社消息,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教育部负责同志9月22日到清华大学看望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代表习近平赠送花篮,转达习近平对他百岁生日的祝福,祝愿他健康长寿。9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亲临现场,与大家一起庆祝他的农历100岁生日。1922年9月22日,杨振宁出...

  • 172021.05

    杨振宁先生捐赠清华大学暨“杨振宁资料室”揭牌仪式举行

    5月14日,杨振宁先生捐赠清华大学暨“杨振宁资料室”揭牌仪式在图书馆北馆举行。为支持清华大学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杨振宁先生决定将他的办公室和资料室内的图书、文章手稿、来往书信、影像资料,以及字画和雕像等艺术品(共计2000余件/册)无偿捐赠给清华,由清华图书馆接收并设立专室进行保管和展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

  • 282022.10

    真实的忆述 感人的际遇——读《我知道的杨振宁》

    在杨振宁先生百岁寿辰到来之际,商务印书馆推出了《我知道的杨振宁》。该书作者是南开大学的葛墨林院士,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与杨先生相识,八十年代曾多次赴美追随杨先生开展物理学研究,还在杨先生的直接领导下创建了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并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杨先生交往40余年,葛院士积累了数百封通信、邮件,千余张照片,大...

  • 152021.10

    “我为杨振宁先生塑像”

    我们将真性比喻成天空,云之上,一片澄明。杨先生,一个世纪走过来了,这是无数次吐故纳新的生命历程。他在自己的汉白玉像前伫立、凝神,那微笑可算是这世界上返璞归真的最纯真、最灿烂的笑!

  • 232021.09

    杨振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编者按:为庆祝杨振宁先生百岁诞辰,9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会上,杨振宁先生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发表了讲话,特刊登全文,以飨读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在杨振宁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上的讲话杨振宁各位首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亲戚:我非常感谢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跟中国...

  • 232017.08

    杨振宁先生九五华诞 三十余院士齐聚南开贺寿

    8月20日至22日,包括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等在内的3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与数十位知名学者齐聚南开大学,参加由南开大学陈省身数....

  • 052021.10

    杨振宁百岁 有生常感国恩宏

    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与杨振宁先生虽只有一面之缘,却所获良多。值此杨教授百岁生辰,聊缀数语,谨祝先生生日快乐,福寿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