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16日17时52分,清华大学物理系1948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辐射防护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辐射防护专家,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原院长、名誉院长李德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2016年,清华校友总会工作人员看望李德平先生(左二)
2024年,中核传媒记者曾叩开李德平先生的家门,记录下这位科学家在晨光中的动人一幕——手腕上跳动着时代节拍,眼眸里沉淀着科学星火,98岁的灵魂仍在书页与网络界面间轻盈穿行。
当我们重新展开这份珍贵的记录,银发先生与时间赛跑的脚步声依然清晰可闻,那些关于"安全必须较真"的铿锵话语,仍在时空回响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这位曾用三块手表丈量光阴的"时尚老头",最终在时间长跑中留下了永恒的刻度。此刻,让我们循着先生留下的时光轨迹,再次走近这位永葆赤子心的科学家。
窗外晨曦散落着的光打在满头银发的他身上,光圈在银丝间“舞动”,眼前的色彩别样绚烂,两鬓染霜,岁月的行囊里装满了他对核工业的拳拳热情。整洁的衣衫,和蔼的面容,唯独手腕上的三块表显得格格不入,“我这三块表,都有它们的用处,我可不想被时间落下。”老人笑着调侃道。这位98岁的长寿老人,不仅言语幽默,更是每天都会定点上网冲浪的时尚“老头”,他就是我国辐射防护领域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辐射探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李德平。

《科学画报》种下科学种子
1926年11月,李德平出生于北京,随父亲在天津南开八里台和北京清华园度过了他的童年。在成志学校念小学时,他就常常对身边事物感到好奇,总是兴奋地翻阅父亲买给他的《科学画报》。这本充满新思想、新概念的期刊成为了少年李德平的喜爱书目,而这或许也在他心里栽下了科学之路上不断前行的种子。
“物理研究,我在行”
1944年春,他考入西南联大先修班,半年后以优异成绩保送到物理系,真正开启了他“感兴趣”的这份事业。那时候的李德平对实验课较有兴趣,喜欢动手,肯下功夫,实验做得好,在同学之间口口相传。1946年,西南联大结束后,李德平选择在清华大学物理系继续学习。当他回忆起那段时间,布满时光印记的眼褶下,依旧充满着对这份事业热爱的目光,“我当时有别的选择机会,但是物理研究这件事,我在行,那我就要继续做啊。”于是,这份事业,他又继续做了下去……
1948年,李德平毕业于清华大学,留校做了助教。那时候,清华大学物理系招生人数迅速增长,物理课还是所有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原有的实验室、实验器材等远远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条件艰苦,年轻的助教们便竭力充实实验室,没有教材就动手编写讲义,大家一起商量解决对策,师长们鼓励大家相互讨论,李德平就在其中,这样的氛围深深地影响着他。
“吹玻璃管”的研究员
1951年,李德平调入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在这里,李德平作为助理研究员在钱三强先生担任组长的探测器组工作,从事辐射探测器的研究。当时条件十分困难,制作仪器设备的原材料都没有,是同事们去各处找来的。有的设备需要自己吹玻璃制作,李德平的实验能力便派上了用处,用上了大学时学会的吹玻璃抽真空的技能,吹制了探测器需要的单级汞扩散泵。李德平通力配合,因陋就简,带领大家吹玻璃管,自己设计并焊接电子线路。在解决了许多工艺难题之后,他们终于研制出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用卤素盖格计数管做成的便携式辐射探测器和一个用强流管做的探测仪。戴传曾、李德平及其合作者关于卤素计数管与强流管的制备及其放电机制的研究成果获得中国科学院195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这些计数管和探测器的研制成功和批量生产,为地质勘探、中子物理实验和核试验等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测量手段。

20世纪70年代,李德平在室外做实验
“押中高考题”的伯乐
“我常常会感到好奇,到现在我还要学点新东西。”李德平一直在为中国辐射防护事业后继有人而默默耕耘,他说过:“世上只有一样东西给了别人自己不会减少,那就是知识。”在建立华北工业卫生研究所(现为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之初,他就注意设立恰当的科研课题并挑选一批勤奋、踏实、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中青年人才挑起重担。正因有了李德平这样的“伯乐”,一些工作没几年的年轻“千里马”,才能被发掘,很快独立地拿出科研成果。李德平一直默默鼓励新一代年轻人,给予他们机会,对一些后来获奖的重要项目做了许多关键性的指导。
“你的老家是太原的吗?太原!那我可太熟悉了。”和记者聊到太原,李老开心地主动分享起他曾经在那里奋斗过的时光。“那会儿,还没有那条路呢”“那会在太原,孩子们要考试,邻居之间自己押题,没想到,押中了那年的高考题!”“这不,我这里还有从太原带回来的老陈醋。”一桩桩、一件件都被李老记得那样清晰,可能是那时候的时光让他记忆犹新,也可能是那段奋斗过的历史,暖在心间。
1992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咨询顾问组全体成员在早期许多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李德平曾率领业务骨干赴日本、德国等国家进行辐射防护科研考察,还邀请国际知名的辐射防护和核安全专家来所里讲学,介绍国际上的最新动态(ICRP)。专家组来中国考察1984年冬,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在核工业部的安排下,专家组得以到地处太原的七所考察,了解该所在辐射防护各个领域的工作进展,发现了中国从事辐射防护工作的主力军原来在这里。

1984年,李德平陪同ICRP主委会主席等参观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实验室
“5G网速”的冲浪老头
对生活的热情,他一直没有改变。他对新鲜事物充满着无限好奇。互联网普及之后,李德平便会用网络搜索自己的老同学;通过自学编程,画出相应图形;在软件修图技术未完全普及之前,他已经在学习如何用软件将自己的孙子与长颈鹿完美地融合于在一张照片上。现在每天“头条”必看,还时不时看看抖音的搞笑视频……
数十年来,李德平在辐射防护领域默默地耕耘,取得了骄人业绩,他的卓越成就得到了国内外同仁的认可,被公认为我国辐射物理、辐射防护专家,中国辐射防护领域的奠基人、开拓者之一。98岁高龄的他仍关心着中国辐射防护研究的发展,追逐这一领域世界最新动态。眼前的他还是最初那个刚刚走出清华校园,胸怀事业梦想的他……他的身后是一代又一代追随着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