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杨绛先生新书出版:思考人生终极意义

2007-09-21 |

杨绛,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1911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3-1934年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译作《堂吉可德》等。“文革”后主要的散文创作成果是《干校六记》。另出版有《杨绛译文集》以及近年出版的《我们仨》。

近日,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显示了作者对人的生死、灵魂等问题的思考。《走到人生边上》一书共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杨绛关注了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后一部分则由注释《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的多篇散文构成。在《〈论语〉趣》一文中,杨绛提到,钱钟书和她都认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子路而不是颜回,最不喜欢的是不懂装懂、大胆胡说的宰予。
本书不是封笔之作
杨绛在书中称,自己三年前患病住院期间,一直在思索《走到人生边上》这个题目。回到家后好像着了魔,给这个题目缠住了,想不通又甩不开,然后通过读书帮助自己思索。按照她自己的话说,“这篇短短的小文章,竟耗费了我整整两年半的时光。废稿写了一大叠,才写成了四万多字的《自问自答》。”“在思索的过程中,发现几个可写散文的题目。我写下了本文的草稿,就把几篇散文写成《注释》,因为都是注释本文的。费心的是本文,是我和自己的老、病、忙斗争中挣扎着写成的。”

据本书责任编辑,商务印书馆郭红说,“杨绛老人头脑很清晰,这本书不能算是她的封笔之作。”
主题:追问人生价值
每个人迟早都要面对死亡,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基督教,对于死亡都有一套自己的解释系统。《走到人生边上》可以看作是杨绛对于生死以及人的本性、灵魂等哲学命题的一次终极思考。按照她自己的说法,“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世纪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能证实的予以肯定,不能证实的存疑。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好在我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无党无派,也不是教徒,没什么条条框框阻碍我思想的自由。”因此,本书更多的只是杨绛先生的个人感悟,少了些羁绊和束缚。
《走到人生边上》与我们的思考逻辑大异其趣,一些只存在于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被杨绛先生从记忆的深源和生活的隐秘所在发掘了出来,诸如农民讲述的“鬼打墙”,杨绛自己到过的凶宅……除此之外,杨绛还引用了孔子对“神鬼”的看法,以及古书记载,据此推断“谁也不能证实人世间没有鬼”。不过,杨绛并不悲观,她从万物之灵的角度为人类和人类文明及其价值进行了肯定,并提出人需要锻炼和修身,继而追问人生的价值。
不难看出,杨绛的思考有着一条清晰的脉络。从人一产生意识就被困扰的生死问题到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探求。如果说,杨绛以前的著作主要局限于文学,那么《走到人生边上》则纯属从经验出发的形而上学。对于这样的思考来说,纯粹作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判断并无意义,更无法用科学的眼光来进行评判。毕竟科学并非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的唯一法则和标准。
然而,这并不表示我完全认同杨绛先生的观点。在我看来,人所要面对的真正难题在于,在荒诞的现实和无法把握的命运中追寻生命的意义。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历杨绛这样的思考。

(来源:广州日报 转自 中国经济网)

相关新闻

  • 062008.10

    钱钟书夫人杨绛将出版传记 记录98年风雨

    来源:京华时报2008年9月27日9月26日三联书店透露,钱钟书夫人、著名作家杨绛传记《听杨绛谈往事》即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并计划于10月8日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步上市。据称,该书作者为教育家吴宓之女吴学昭,书中记录了自杨绛出生至98岁的经历。杨绛在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称“征得我同意而写的传记,只此一篇”。新书将于10月8日全国同步上市。据三联书店透露,《听杨绛谈往事》实际上相当于一本杨绛的自述。作者吴学...

  • 262016.05

    杨绛 写完人生这部大书

    这位与辛亥革命同年,走过105载风雨的老人,终于写完人生这部大书,留下她的文字,她的思考,她的风骨与情怀,任后人沉思与缅怀。

  • 122016.12

    杨绛先生回家纪事

    杨绛先生遗嘱执行人之一吴学昭,记录了杨绛先生“回家”之前,生命最后一段时光鲜为人知的内容,非常珍贵。

  • 262016.05

    杨绛先生与清华的情缘

    杨绛,本名杨季康,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中国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是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锺书的夫人。

  • 132016.12

    《杨绛:永远的女先生》首发 全书选收文章46篇

    杨绛先生纪念集《杨绛:永远的女先生》昨天在京首发。全书选收文章46篇,近30万字,从不同角度记述了先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 262017.05

    杨绛:最美大先生

    “杨绛先生生前对身后所有重要事项,已一一安排妥帖;与众不同的是,讣告居然经杨先生本人看过……那种向死而生的坦然,对身后事安排考虑的睿智、周到、理性,使....

  • 312016.05

    杨绛先生的温度

    杨先生走了,但是她的睿智、幽默、坚忍、倔强……还有她的温度,将永远萦绕在我们心中。

  • 242016.03

    杨绛先生的梦

    亲人离开快二十年了,杨先生独自留下打扫战场,凭着她的倔强和坚忍,一点一点地实现亲人未竟的心愿,也为世上的读书人留下一个又一个文化瑰宝。

  • 252017.05

    我为杨绛先生拍照

    能为杨绛先生拍照留影,是我十分荣幸的事。杨绛先生关心清华的发展,在学校设有奖学金。我当时正在教育基金会从事项目宣传工作,因为工作关系,凡是与先生捐款项....

  • 212016.06

    杨绛先生和“好读书”奖学金

    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与世长辞,享年105岁。杨绛先生的仙逝使我们清华人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杰出校友,清华学子失去了一位倾心关怀的人生导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