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赵英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2010-03-31 |

2010121日晚7点在中意节能楼533会议室,“与杰出校友面对面”活动嘉宾之一的赵英杰学长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提出了对新一代环境人的殷切希望。

赵英杰,清华大学1984级校友,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时任清华大学环境系学生会主席。1996年到1998年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完成了EMBA学习,先后就任于北京化工集团东方化工厂,威立雅水务集团以及地球泰科管理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现在是普拉克环保系统(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正确认识自己,永葆学习的心

毕业后,赵英杰学长认真的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北京的发展比较机会多,就算吃苦也希望能留下来。因为清楚的知道个人兴趣、爱好、性格方面不适合教学,更希望到企业里,跟工人阶级,去实践去管理,扎扎实实地学一些东西,所以在北京化工集团东方化工厂(国企)工作的八年时间里,就算开始只住着单位的宿舍,一日三餐吃食堂,都不觉得苦。就这样从水厂车间主任干起,慢慢做到分厂责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后来做副厂长,负责生产运营等等。

98年之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一页,国企的某些机制让许多年轻人的抱负实现受到限制,赵英杰学长也不例外。但机会总是留给给有准备的人,98年学长得到了在威立雅工作的机会,一直以来的学习没有白费。4年时间里,学长先后负责了现场技术服务,项目管理,政府贷款醒目等,从开始不敢说英语到会说再到流利,得到了许多锻炼。正是有了这段经历,使得之后学长能够在02年在美国地球泰克公司工作,负责投资BOT,担任高级项目总监;08年至今在瑞典普拉克中国公司,并担任总经理要职。96-99年间学长还在在清华经管学院读了EMBA。学长回忆说,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对后来的职业生涯大有帮助。

纵观从毕业至今的工作经历,赵英杰学长从来没有因为职位的高低放弃学习,从来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绩。面对生活的挑战,以积极的心态去尝试,以学习的头脑去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去体会,是永远前进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

胸怀大志,不骄不躁

从学习到成才,从成才再到成功,都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肯尼迪说过: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面对社会和企业,也要有相似的想法,没有贡献只讲索取,是不会有成就的,更不用提社会的认可。

目前学校教授给学生的大多是理论知识,虽然与实践有一定的差距,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时候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有能力抓住才是关键。讲到学习,赵英杰学长举了一个亲身经历,在威立雅工作之初,由于英语的关系,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为了能够胜任工作,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字,就是“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时注意在工作中利用一些机会锻炼,如今作为外企总经理的赵英杰学长,运用英语交流已经成了最基础最熟练的技能。所以说,学生应首先夯实自身基础知识,除此之外多参加社会实践和企业合作计划,了解现今社会的需求,明确自身的定位,锻炼所需的能力,立志做社会和企业的有用人才。

学长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需要,但是不管做什么,先要树立人生目标,然后一步一步朝目标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这个过程中,好高骛远是事业成功的大敌,要学会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出来。

同一个专业一起成长

环境事业刚刚起步,又受到经济和政策的众多制约,很多情况下还不能作为主流产业,受到应有的重视。环境专业何去何从,面临毕业的学子在这一问题上有诸多困惑,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就这个方面,赵英杰学长谈倒了他对于环境事业未来发展的看法。

学长先就清华学生最大的弊病——自命清高、频繁跳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学长分析说:如果作为招聘企业,那么我不会怀疑清华同学的素质,可能会担心要付出很大成本去培养一个学生。希望同学们找工作时一定要给人谦虚的感觉,表现出希望长期工作的意愿,如果只想去一个单位工作一两年,对自己和对企业都不利,要到企业去接触过后才会知道,还是要从基层做起。其次要找对希望进去的企业和方向,肯吃苦,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薪水和职务都是次要的,积累经验才是最宝贵的。第三需要耐心,不能太高估自己。第四需要坚定信念,主动争取。即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又要做好功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谈到环境事业的前途,学长比喻刚刚开始的环保产业如同早上89点钟的太阳,还有许多的潜力和能量,还有许多棘手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去研究和解决。学长说:我现在坚信,在这个领域需要继续深造,中国环境专业不是过剩而是不够,现在退出这个领域是十分可惜的,在清华学到的扎实功底不能学以致用也是十分可惜的。

“环保行业肯定会持续发展,让我们掌握高精尖技术,成为一个潜力股”。现在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是机遇和挑战的并存期,学长希望我们能够扬起人生的风帆,在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一展身手,担负起清华人的责任和使命,成为为让中国环境事业发展和腾飞的中流砥柱!

(环境系:刘静 余忻)

转自 清华博学网 2010329

相关新闻

  • 192016.03

    广阔天地 大有可为 ——清华大学[1996级] 侯贵松 访谈纪实

    2000年8月28日,本科毕业的侯贵松踏上了西行的列车,作为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古浪队队长的他,与来自清华的另5名同学、西南师大的4名同....

  • 162009.12
  • 092016.12

    李星:从小事做起,方有大作为

    回顾20多年的互联网研究与建设历程,李星说自己很幸运,能遇到互联网,能参与到第一批中国互联网的建设工作,能与优秀的科学家一起从事互联网研究与建设。作为....

  • 242012.11

    到广阔的天地去 ——石羽

    1944年暑假,日寇发动湘桂战役,威逼黔滇。《新华日报》号召知识青年下乡,发动群众,准备抵御日寇西进。当时联大不少同学响应这一号召,纷纷下乡。我和陈狄....

  • 022016.03

    胡徐腾:扎根国企有作为

    胡徐腾,199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作。2003年6月,30岁的胡徐腾被任命为中石油炼油化工技术研究中....

  • 242008.10
  • 072007.11
  • 122018.01

    横看成岭侧成峰——与西南联大有关的几部小说剪影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许多大学都有着流亡的经历。至今能够搜集整理出来的史料甚微,仍需有识者继续努力。在文学领域,诗歌、散文、小说均不乏对战时大学岁月的吟....

  • 042019.12

    作为演说家的闻一多

    今年是闻一多先生诞辰120年。闻一多不仅是伟大的诗人、学者、斗士,也是杰出的演说家。他有“一部好胡子配上胡子发光的眼睛”,有诗人的辞句、革命家的热情以....

  • 272024.09

    垂范立教 桃李春风——作为教育家的贺麟

    贺麟(1902—1992),四川金堂人。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1919年入清华学校学习。1926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奥柏林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攻读西方哲学,获奥柏林大学学士学位和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30年到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德国古典哲学。1931年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1955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著有《近代唯心论简释》《文化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