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士莪,就是“三牛精神”的模范践行者。他出生于民族危难之际,早早就在心中埋下了兴国强国的种子。在与祖国共奋进的生命历程中,杨士莪始终以兴国为旗帜、以奋斗为引擎、以奉献为底色,甘当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树立起水声科学领域教学科研的丰碑。俯首甘为孺子牛,一生只为强国梦。从青年才俊成长为科技脊梁,杨士莪总是把自己的前...
作为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和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带领团队为我国万里海疆装上“千里眼”和“顺风耳”,为祖国筑牢坚不可摧的“水下长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24年3月19日,杨士莪因病逝世,享年93岁。回忆起杨士莪,他的学生——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海刚眼里闪着泪光。杨士莪离世前的日子,他一直陪伴...
8日,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庆祝杨士莪院士90寿辰暨2020水声技术高峰论坛,为我国水声领域著名专家,中国水声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1947-1950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贺寿,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老师...
“莪”,诗经里一种长在水边的植物。中国水声工程奠基人杨士莪院士,毕生工作在水边。杨士莪1931年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抗战时全家辗转逃难,心里种下爱国种....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杨士莪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3月19日22时58分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3岁。杨士莪院士,河南南阳人,1931年8月9日出生于天津市。1950年,他响应党中央号召,从清华大学肄业参军。1952年12月,作为第一批教员,奉调参与新中国首个综合性高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筹建。...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当被问及为何冲破重重阻挠也要回到祖国时,白发苍苍的沈善炯院士吟唱起了这首家喻户晓的抗日歌曲。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相关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沈善炯生前留下的这段珍贵影像。3月26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著名微生物生化学家、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院士在上海逝世,...
中央宣传部日前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集中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杨士莪(1931.08.09-2024.03.19),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是中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和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1947-1950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他胸怀祖国、志存高远,青少年时期就立下了“读书是为了救国和报国”的铮铮誓言,始终把祖国需要作为人生奋斗目标。他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全力投身水声科学研究,攻克...
9月6日上午,杨士莪院士报告会暨传记赠书仪式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
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陈清泉,是香港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耄耋之年仍奋斗科研和育人一线。大湾区之声在新年伊始特别策划《湾区·腾飞之光》,邀请陈清泉畅谈国家科技强国建设和香港创科发展。“虽然我86岁了,但是很有奔头”2017年6月,陈清泉牵头,与香港其他2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表达了香港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巨大热情,同时也期待国家能够帮助解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