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一次清华精神的教育--访国家司法部部长张福森(1965届)

2004-04-17 |
一次清华精神的教育--访国家司法部部长张福森(1965届)

一次清华精神的教育--访国家司法部部长张福森(1965届)
作 者: 发布日期:2004-04-17

4月份的北京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我们清华法学院团委的4名同学,有幸采访了司法部部长张福森学长。他的言谈举止和蔼可亲,令我们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我想这不仅是因为张福森学长平易近人,更因为张福森学长是清华人,清华就像一个家,清华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恋家的情结。在采访中,我们强烈感受到张福森学长对母校的眷恋,他向我们特别谈到了自己多年来对清华精神的领悟。

司法战线上杰出的清华人

张福森学长是北京顺义人,1958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至1965年在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计算机专业学习,曾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1979年后相继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大学部部长,团市委副书记,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司法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中共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200011月任中共司法部党组书记,同年1228日被任命为司法部部长。

在任司法部长以后,张福森学长提出:要整顿监狱劳教系统执法执纪,确保监所稳定;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继续深化法律服务工作改革,推动法律服务工作上新台阶;狠抓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司法行政干警队伍;建立有特色的司法行政体制。

他向我们指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康社会应该是崇尚法治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党中央把完善法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司法行政工作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改革:

第一是律师制度。我国的律师制度自从1979年恢复以来,一直发展很快。这几年律师行业逐步与行政机构分离,现在形成了以合伙所为主体,合伙、合作、国办三种组织形式并存的格局。截至目前,我国大约有12万注册律师,但是这个数量远比美国甚至是印度还要小,我国律师的综合素质相对还比较低,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进一步探索律师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要探索建立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完善律师队伍结构。进一步拓展与规范律师法律服务。

第二是公证制度。要努力促进符合条件的公证处由行政体制向事业体制转变。

第三是监狱制度。我们一贯主张惩罚和改造相结合,劳动是一种改造的手段,法律规定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犯人必须要参加劳动。但是由于现在我们国家监狱的经费不足,还需要犯人劳动创造的效益来补充经费的不足,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目前,我们正按照“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要求,在部分省市开展监狱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

第四是社区矫正制度。刑罚执行方式可以多样化,根据罪犯的不同类型,探索建立社区矫正制度,从而适应罪犯改造需要,降低改造成本,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第五是司法考试制度。要按“最权威、最规范、最廉洁、最严密”的目标和“组织严密、程序严谨、标准严格、纪律严明”的要求,做好国家统一考试工作,不断提高法官、检察官和律师队伍的素质。

第六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十五大报告提出了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十六大报告将司法体制改革纳入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予以突出强调,明确了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审判、检察、侦查和执行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司法行政机关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在中央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一起加强配合,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与实践。

张福森学长还指出,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人民调解制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司法外事交流与合作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加强与完善。

听完张福森学长这番话,我们备感兴奋,不禁为社会主义法治的美好明天喝彩,更为眼前这位司法战线上杰出的清华人喝彩。

张福森学长心中的清华精神

对于清华精神的含义,张福森学长赞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提法,但他还有更深刻的体会。

他分析道:“如果把这八个字具体分解一下,大体包括五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革命的精神。从1911年建立清华学堂到现在已经有九十余年了。这九十多年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变迁,但是不管是哪一个时期的清华教师、学生,有一条都是不变的,那就是始终把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远的不说,抗日战争时期喊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解放战争时期,朱自清教授‘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很有革命气节呀!再往后说,典型的就是粉碎‘四人帮’之后,清华喊出了‘从我做起’的口号。从这些事可以看出,不同的历史时期,清华人的脉搏都永远和国家的脉搏一起跳动。咱们可以这么来归纳,就是清华人身上有一种爱国的热情、强国的愿望,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从上述历程可以看出来,这种风气还是很浓厚的。”

“第二就是科学求实的作风。它的内涵是什么呢?就是在清华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其他的工作,都要讲究科学,实事求是,不搞虚假。虚假的东西站不住脚。要讲究按规律办事情,搞学问有搞学问的规律,搞社会工作有搞社会工作的规律。我在清华也做了较长时间的社会工作,讲究务实,就是要扎扎实实地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有政绩。你光会高谈阔论,光会喊口号,光会搞形式主义的东西是不行的,而是要具有一贯的科学求实的精神。”

“第三是民主团结的精神。清华是讲‘团结’的,讲团结就要讲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团结。讲团结为什么要有民主呢?团结必须讲道理,不讲道理就没法团结人,不能搞简单化,要讲政策。1959年,我一进清华就赶上反右倾,报到第二天就有人敲我的门,说因为我是党员??我那时是预备党员,要去听一个报告。那个报告是蒋南翔校长传达庐山会议精神,然后党内开展了反右倾的学习,学生当中也开展了一些学习活动,展开了辩论,叫做‘三面红旗大辩论’,批评右倾的观点、右倾的思想。所以,清华也摆脱不了当时的历史环境,也曾经有过一些‘左’的做法。但是很快就纠正了,后来就开展了‘吐瓜子’的活动,就是说在运动中伤害了一些人,批判了一些学生,人家不服但是不敢说,后来就‘吐瓜子’,有什么心里想不通的就吐出来。再后来又搞了《学生工作五十条》,主要是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政策。现在你们可能看不到了,那五十条也脱不开当时‘左’的影响,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很不容易了。它的基点就是团结,就是要讲政策,所以后来学生工作很快就纠正过来了。这五十条对我们这代人影响很深。任何时候都要讲政策,毛主席都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我进清华的时候19岁,20岁的时候担任团支部书记,现在回想起来印象很深,清华的这个风气还是很浓厚的。”

“第四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也是清华比较强调的一点。让我们这一代人回忆起来最大的一个考验就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你们现在已经很难想象了,我和我的儿子和女儿讲起来,他们老是说时代不同了,现在不会再出现了。但是在那种困难的情况下,大家的精神还是很好的。我记得1959年前后,吃饭是这样安排的:早、中、晚三张饭票,进门的时候就买票,早餐交一张早餐券,午饭交一张午餐券,主食馒头和米饭随便吃。那时候有一些社会青年到清华,不花钱就可以在这儿生活??不能从前门进,从饭厅的后门进,进去以后可以随便吃。1960年困难时期开始,就要定量了,每个人申报自己的定量。我自己报得比较低,最后评下来我是34斤粮食。饭卡把一个月的定量按本月的天数分成一份一份,像我一天只能吃一斤一两,今天只能吃今天的粮,只能少吃不能多吃。当然现在伙食好了,生活条件高了,也吃不了34斤粮食,但那时候副食是没有的,菜就是一勺,也很简单,肉很少,水果糖一个月只能买二两,也需要票证,点心好像是一个月半斤,真的很艰难。但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有些同学甚至都缺营养浮肿了,精神状态还很好,学习的气氛仍然很浓。大概到了1964年、1965年的时候,学校强调学生要能吃大苦耐大劳,也就是说毕业以后可能要去比较艰苦的环境??在任何一种环境下都要能够适应,能够贡献你的力量,做出你的成绩,所以说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很浓厚的。”

“第五句话就是谦虚谨慎。清华是全国最高学府,在这样的学校里出来的学生或者在这样的学校里工作的人,容易形成一种傲气,或者叫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所以清华比较注重这个问题,讲求谦虚谨慎。给你们说一段故事:我们上学时,每年的毕业生毕业,蒋南翔校长讲话,都是经过仔细考虑的。先要在大礼堂开毕业典礼,毕业典礼的讲话里面有特别的内容,然后晚上有个毕业生会餐??由学生会主席主持的,我主持了3年??1963年至1965年。我第一次主持的会餐上蒋校长就讲到这个问题:清华的同学毕业以后,要注意谦虚谨慎;不要到处贩卖清华香肠??一个比喻,不要到处说清华这个好那个好,还是要讲求谦虚谨慎;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64年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在第七饭厅,也是我主持,又是这样的,毕业典礼的时候没有讲,晚上会餐的时候讲了。我就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原来毕业典礼的讲话内容很多,怕把这个冲淡了,因此到晚上会餐的时候(这是蒋校长给毕业生讲话的最后一次机会),别的话都没有,就这一个内容,‘清华的学生毕业以后要谦虚谨慎,不要到处贩卖清华香肠’,所以说学校非常注重谦虚谨慎。”

“我想这五个方面可以综合起来,作为清华一个总的校风。这个作风要说得很明白、很清楚,还很难。它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常讲一个好的单位有一种好的作风,就像一个大的熔炉,人的一生在大学里的时间是比较短的,所以这种好的作风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我回忆起当时在学校的情景真是历历在目,在大学里人生观基本形成,对一生的影响很大。”

对清华学子的殷切期望

张福森学长认为清华大学法学院要办出特色,一定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与其他大学法学院相比,北大法学院比较重视理论,政法大学的培养对象更多是针对司法机关,清华法学院要注重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张福森学长对法学院学生提出三点要求:“第一,注重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树立坚定的信念,要有宽阔的胸怀、扎实的作风、渊博的知识,作为法学院的学生、复合型的人才,应该具备这些条件、这些标准;第三,还是理论联系实际,要一边学习,一边参与一些社会实践。”

这些话语显得那么平易而朴实,但内涵很丰富,令我们回味良久。短暂的40分钟采访很快就过去了,告别了张福森学长那简朴的办公室,我们的心却久久难以平静。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清华学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沉淀,才铸就了今日清华的辉煌,也只有一代一代的清华学人将清华精神的火炬传递下去,清华才能永葆她的辉煌。而我们就是这一代代清华人中的一分子。今天,我们为清华而骄傲;明日,我们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母校、报效祖国,让清华的伟大精神永远流传!

(杨继、梅臻、李迎春)

张福森,男,1940年生,现任国家司法部部长。1959?1965年在清华大学自控系计算机专业学习,曾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1979年后相继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大学部部长,团市委副书记,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司法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司法部部长兼党组书记,中共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附 件:


相关新闻

  • 262005.04

    司法部部长张福森学长的校庆贺信

    司法部部长张福森学长的校庆贺信 司法部部长张福森学长的校庆贺信 ...

  • 092025.05

    计算机系举办1965届校友毕业60周年纪念活动

    4月26日上午,计算机系1965届校友毕业60周年纪念活动在自强科技楼1号楼(新系馆)3层会议室举办,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计算机系原主任、1953届校友唐泽圣,1965届校友、司法部原党组书记、部长张福森,系党委副书记赵颖出席活动,1965届在校学习期间的教师代表吕文超也应邀参加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校友欢聚一堂。活动由年级代表王诚主持。王诚主持赵颖致辞赵颖首先代表计算机系对校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 242016.03

    清华大学1965年大事记

    3月27日 校党委扩大会原则通过:学制,除个别专业5年半及4年以外,其余专业均为5年制。4月24日 本校举行1964-1965年度研究生毕业典礼,100多名研究生毕业。7月16日 《新清华》报道:本校于1964年4...

  • 232019.09

    计算机系1959级校友举办入学60周年纪念活动

    近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65届校友入学60周年纪念活动在近春园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吴宏鑫,司法部原部长张福森,国家图....

  • 152005.03

    致1965届各系、专业联络人的信

    致1965届各系、专业联络人的信 致1965届各系、专业联络人的信 ...

  • 242010.04

    老领导刘冰、何东昌在《红旗文稿》上发文 回顾并思考清华1965届现象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总结历史经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对清华大学1965届现象的回顾与思考◎ 刘冰 何东昌 清华大学1965届校友,自觉地组织起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清华百年校庆,举行入学50...

  • 112025.05

    电机系1970届(1965级)入学60周年座谈会

    2025年4月27日,欣逢母校清华大学建校114周年之际,也是电机系1970届(1965级)入学60周年的重要时刻。四月的清华园正浸染着桃李芬芳,阔别经年的同窗们相约学堂路畔,共同回忆那段青春岁月。在西主楼活动现场,大家畅所欲言,述说各自经历。历经岁月积淀,同窗们在不同领域绽放光彩:有的在专业领域精研深耕,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领航者;有的专注科研创新,始终站在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有的潜心教书育人,为年轻学子点亮理想明灯...

  • 092025.05

    建筑学院召开1965届校友返校座谈会

    4月26日上午10:00,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65届毕业六十周年秩年校友座谈会于建筑馆多功能厅召开。建筑学院院长张利,建筑学院校友会副会长、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建筑学院校友会秘书长、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弘,以及林贤光、高亦兰、郑光中、周逸湖、单德启、常友石、郑国卿等多位1965届教师及辅导员,与叶如棠等60余位1965届校友及其亲属共同参与交流。座谈会现场会前,校友们齐聚建筑学院楼前大喷泉处,背对主楼,面朝绿茵与...

  • 092025.05

    土木系1965届校友毕业60周年返校活动纪实

    甲子重逢,故园春深2025年4月27日,清华园春意正浓,紫荆烂漫。清华大学土木系1965届校友跨越山海,重返母校,共庆毕业六十周年。年逾八旬的老校友齐聚新土木馆429会议室,老友相逢,相互问好致敬,他们步履虽缓,目光却如少年般炽热,用白发与皱纹书写对母校的深情眷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聂建国,土水学院院长吴璟、土木系主任冯鹏、建管系主任郭红领,土水学院...

  • 082025.05

    航院召开工程力学数学系1965届毕业60周年校友座谈会

    4月26日上午,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1965届毕业60周年校友座谈会在航天航空学院N414会议室举行。航院院长曹炳阳出席活动并致辞,19位1965届校友及3位1964届力401班校友齐聚一堂,共叙情谊、畅谈发展。座谈会由1965届校友孙学伟主持。座谈会现场曹炳阳院长首先对校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航院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果。他回顾了航院自建院以来的奋斗历程,强调学院始终以“建设旗帜性顶尖一流学院”为目标,紧密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