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过去的教授

2007-08-17 |

自由流动的教授

过去的教授是可以自由流动的。所谓自由流动,是指大学校长有聘教授的自主性,而教授也有自己选择大学的自由。自由流动其实就是迁徙自由和择业自由的具体化。由于过去的教授社会地位较高,经济上相对也有保障,这使自由流动成为教授生活的一种常态,就是说,过

去的教授一般不会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大学里混下去,特别是年轻教授。教授最终固定下来的大学,通常就是他们比较满意的大学。这种自由流动的机制,对于展示一个人的才华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对教授保持学术活力有促进作用。

1932年,杨树达在清华执教,因为有人说了杨树达的闲话,他就决定离开清华。当年鲁迅在中山大学,后因傅斯年又聘了顾颉刚来中大,而鲁迅和顾颉刚有积怨,不愿待在一个学校,所以很快就离开了。由于有自由流动的机制,大学里教授之间的矛盾一般能够减至较低程度。

说痛快话的教授

张奚若是知名的政治学教授,抗战期间,曾做过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他在参政会上多次对国民党的腐败和独裁提出尖锐的批评。有一次担任会议主席的蒋介石听得不高兴,打断了张奚若的话。张盛怒之下拂袖离开会场,返回昆明。下次参政会开会时,张奚若收到邀请信和路费后,立即给参政会秘书处回电:无政可参,路费退回。”1946年初,在旧政协开会前夕,张奚若应西南联大学生会的邀请,做过一次演讲,开讲之前,他就说:假如我有机会看到先生,我一定对他说,请他下野。这是客气话。说得不客气点,便是请他滚蛋。

讲课自由的教授

讲课自由是学术自由在大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所谓讲课自由,是指大学教授在讲台上有自由传播自己学术观点的权利,也有自由表达自己政治见解的权利。旧大学里对前一点体现得较好,而对后一点限制颇多。

旧大学在课程设计上留给教授很大的空间,简单说就是那时没有统编教材,在课程设置好大体范围之后,教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术专长选择教材。教授的讲义通常就是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由于没有统编教材,教授就必须学有专长,如果随便找一本专著来做自己的讲义,不但同行会看不起,学生也不买账。

没有统编教材,也就没有统一考试,所以旧大学里教授的权力是很大的。比如说,当年陈寅恪在清华国学院,有一次招生出的考试题就是对对子,他出了上联孙行者,请考生对出下联。据说当年对出下联胡适之的只有一人,即后来成为古汉语专家的周祖谟先生。

不以政治衡量人

旧大学里教授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但总体说来,还是人情味较浓的。那时对于多数教授来说,评价一个教授的好坏并不因他的政治观点而有偏见。将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和他的政治活动分而论之,是文明程度较高的体现。

杨树达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说到过他和陈独秀的一点关系。他说:从清华入城,车中遇邓叔存(以蛰)。告余云,陈独秀在狱中,专治文字音韵之学。今日正以陈缄嘱,入城购余所辑《古声韵讨论集》云。余因邀叔存来余寓,以《清华学报》所载余说字之文单印本二册,交叔存,请其转致。

邓叔存、杨树达都是对政治兴趣不大的人,但他们并不因此而反对别的教授对政治有热情,这也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情。陈在狱中研究文字学,很得到他当年教授朋友的帮助,其中就有他不相识的杨树达。教授和当时知名的政治犯往来,也很自然,这和陈独秀当时的社会声望有关,但也与当教授之间形成的不以政治论成败的做人准则有关。

(谢泳 来源:文摘报)

相关新闻

  • 182012.11

    记黄祖洽教授—老爸还在给大一学生上大课—黄萌(黄祖洽长女)

    暑期就要过去,眼看就要开学了,2012年,今年88岁的老爸还要坚持给大一学生讲大课。用他的话讲,“大学教授给学生讲课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一生做事认真,....

  • 302021.12

    薛其坤:“7-11”物理学家的光荣与梦想

    “管它什么内卷、外卷、上卷、下卷,希望青年人能够有定力,保持‘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状态。”近期,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在科学网“院士与科学基金”系列直播访谈中回答网友提问“如何看待内卷”时这样说,“相信你们都是有智慧的青年,一定可以找到解决办法。”同时,他也在直播间求助网友:“同事们过去都喊我‘7-11教授’,但现在作为导师、研究团队负责人、校长,...

  • 072024.05

    共谋发展,展望未来︱清华校友总会水利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圆满落幕

    在春意盎然的四月,清华校友总会水利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泥沙数字厅召开。会议汇聚了众多水利行业的杰出校友和专家学者,共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为水利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献计献策。会议由清华大学水利系安雪晖教授主持。

  • 292024.04

    清华校友总会教研院分会理事会换届大会暨校友座谈会召开

    2024年是清华大学113周年华诞,是教育研究院(室、所)成立45周年。4月27日,清华校友总会教研院分会理事会换届大会暨教研院成立45周年校友座谈会召开,邀请各位校友回家,共叙师生情谊,回首过去,共划未来。出席座谈会的有院校友分会名誉会长史静寰,会长石中英、刘惠琴,秘书长乔伟峰、副秘书长赵琳,李曼丽教授、韩锡斌教授、李锋亮教授等8位教师。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单位、各个年级的校友理事和校友代表及在校生代表等60余...

  • 242025.03

    梁屹天:数字化营销时代的理想与奋斗

    全新探索过去的几年里,全球曾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疫情的暴发导致国人的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在居家的日子里,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家里健身。这使得居家线上锻炼的市场得到迅速发展。梁屹天副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梁屹天先生就是线上锻炼大军中的一员。疫情期间,他不仅坚持居家锻炼,还将一项基于在线瑜伽锻炼平台数据的实证研究作为自己的课题项目,而研究的主要目的则是检验压力在线上...

  • 202023.08

    清华校友鏖战马约翰杯围棋赛

    8月19日,2023年度清华校友“马约翰杯”运动会围棋比赛决赛在有百年历史的清华大学西体育馆成功举行。“马约翰杯”是清华一年一度的校级体育赛事,以清华大学教授、知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命名,在所有清华学子的记忆中,马杯都是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家为各个院系争金夺牌的活力和勇气一直是大家回忆过去时津津乐道的主题。今年开始,清华校友总会举行了针对全体清华校友的“马约翰杯”运动会,首届比赛共包括跑步、足球、...

  • 012023.03

    高宇宁主讲“清华校友学习日”第41讲:全球价值链与全球经济治理

    2月25日下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长聘副教授高宇宁应邀出席“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学习日”第41场活动,分享了以“全球价值链与全球经济治理”为主题的讲座。清华校友总会副秘书长施嘉儒出席本次活动。本次讲座是2023年度第一场校友学习日活动,近2000名校友、师生线上线下同步参与学习。高宇宁授课过去一段时期,国际局势急剧变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使得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

  • 152021.03

    王友清:为糖尿病患者装上“智能胰脏”

    刚刚过去的寒假,山东科技大学教授王友清(2003级博,自动化)几乎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他想早日让糖尿病患者用上“智能胰脏”。他研制的“智能胰脏”能根据患者血糖动态变化,实时调节胰岛素注射速度。

  • 292022.04

    如何从历史记忆中了解过去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92022.09

    历史是什么?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