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有一部纪实电影《九零后》,引起了我的关注。影片中出镜的并不是现在“90后”的年轻人,而是平均年龄9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都有过一段在西南联大的青春时光。其中有物理学家杨振宁、作家马识途、翻译家杨苡和许渊冲等。诗人袁可嘉也毕业于西南联大。1921年,他出生于姚北六塘袁家村(今属浙江省慈溪市崇寿镇),到2021年整整100岁,可惜他已于2008年离开人世。我在想,如果可嘉先生还健在,面对...
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大学联合起来,在昆明组建的大学。从1937年开始办学,到1946年日本投降结束,办学8年。联大的....
有关西南联大的书出版了不少。为什么怀念西南联大?学者们从史料研究出发作了分析和解读;联大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从师生自述、回忆以及小说中可以看到。
金先生没有按死规定以50分的不及格评判一个学生,而是在认真执行校规与正确评判学生成绩之间,注意掌握尺寸。从金先生的这一做法,可以看出西南联大老师的一种....
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学系隶属理学院,由北京大学地质系和清华大学地学系合并而成,承清华旧制分地质、地理和气象三组,其中地质组的教师和学生最多,地理组次之....
《文聚》的创刊宣言奠定了新诗歌的阶级属性和意识形态。此时轰轰烈烈的新诗大众化活动基本都在为民族危亡进行呐喊。
我和父亲有聊不尽的话题,那就是昆明。我们家是1938年12月随同济大学搬迁到昆明的,那年父亲33岁,正是如《神曲》开篇所写的,“在人生的中途”。第二年8月他就辞去同济大学的工作到西南联合大学任外国语文学系教授,一直工作到联大结束,1946年6月我们随北京大学复员回到了北平。在昆明住了七年半,其中有七年在联大度过,这七年,他在研究歌德、里尔克与杜甫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在创作上也出现了一个高峰,思...
亲爱的同学:你好! 祝贺你获得2013年度西南联大奖学金! 为了表示我们老一辈西南联大人对年轻学子的关心,特别赠送给你《西南联大建....
今年11月1日是西南联合大学建校84周年纪念日。前段时间上映的纪录片《九零后》,又将这所群星璀璨的大学,呈现在社会大众的眼前。《九零后》的16名主演,年龄最大的已经106岁,最小的也92岁了,平均年龄则超过96岁,是名副其实的“90”后,堪称电影有史以来最“资深”的本色出演。主演者分别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99岁)、翻译界最高奖北极星奖得主许渊冲(享年100岁)、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王希季(99岁)、世界焊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