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再返清华园

2008-11-26 |

莹

父亲是清华大学1941级校友,在参加了学校九十周年校庆大会后,父亲和他的同学们虽然被学校安排乘车浏览了校园,但因当时细雨绵绵,未能看清学校新貌,父亲为此深感遗憾?在得知清华大学每日都有校车围绕校园行驶的消息后,父亲决定与我一起再次到清华园去游览?

84岁高龄的粟一凡()与老伴傅秀君在武汉东湖梅岭赏梅

五月七日,我和父亲打的来到清华西门,只见一辆辆小公汽停在那里等候乘客?我搀扶着父亲上车后,向司机兼售票员的小伙子说明了来意,他非常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校车行驶的方向和路线,不一会儿,车就启动了?

我们行进在宽阔?整洁的校园大道上,一路经过二校门?工字厅?东主楼?综合体育馆?跳水游泳馆?气象台?闻亭?自清亭……只见诺大的清华园里,一处处新老建筑相得益彰,一片片翠草与红墙?蓝天交相辉映?我和父亲倚着车窗尽情浏览,水木清华令我们目不暇接?

新斋到了,”一听到司机报这个站名,父亲连忙起身,迫不及待地让我扶他下了车?只见马路右侧座落着一幢三层楼的红砖房,中间的大门上醒目地刻着“新斋”两个大字,原来,这里是父亲当年的宿舍?这幢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楼房一点儿也不显得陈旧,在我的心目中,它好像没有一点古老的气息?父亲凝望着“新斋”两个大字时,脸上显露出兴奋的神采,我不觉的也有几分激动:是呵,一位耄耋老人在六十多年后回到自己风华正茂时代的故居时,他的心中该有多少沧桑感慨!

走进楼房,父亲告诉我说一楼西侧的第一间屋就是他的寝室,站在那间紧锁的房门口,父亲久久不愿离开?我猜测他一定是想进去看一眼,于是,我找到宿舍管理员,当她听说父亲是曾住在此的老校友,并且不远千里,专程从武汉到此时,立即破例为我们打开了那间房门?她告诉我们说,这里如今是两位女博士生的寝室?这间约十平方米的小屋内放着两张床和书桌?凳子,屋内陈设很简单?父亲深情地望着屋内一角的小贮藏室说:“还是过去那个样,我们住的时候就是这样设置的?”因主人不在,我们不便多探视,为了纪念六十年后重返故居,父亲站在宿舍楼前要我为他留影?于是,一位童颜鹤发?手拄拐杖的老清华学子在“新斋”前定格?

离开新斋,我们横过马路,就到了大图书馆,这幢老建筑用现代的标准来看并不起眼,红砖?灰瓦,最高处仅四层,但就在这所古朴?宁静的楼房里,孕育着多少厚德载物的国家栋梁!我们边走边看,平日步履蹒跚的父亲此时显得格外稳健,他兴致勃勃地指引我步入了校园西区中心地带的大礼堂?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罗马式与希腊式的混合建筑,圆顶铜门,门前四根汉白玉大石柱,外表虽未加任何雕琢,但其风格别有一番?我们漫步在大礼堂前,父亲向我讲述了1936年他刚进校时在此参加迎新大会的情景,他还深情地回忆起在那次大会上,校方向每个新生发放一包点心,他舍不得一下子吃完就匆匆将点心送回宿舍,再又跑回礼堂参加大会?说到这里,父亲自言自语地念道:“以前我觉得新斋到大礼堂没几步路,现在怎么感到路这么长呢?”我笑着回答他:“这还不明白吗,那时你是十九岁的小伙疾步如飞,而今你是拄拐杖的老头子,走走歇歇,当然就觉得路远了呀?”父亲听后恍然大悟似地点点头?

大礼堂的正前方是一个宽大的广场,广场的中央是一大片青脆欲滴的草坪,草坪的两边有两条林荫道,我们沿着东南方向的大道,不觉地来到了“清华学堂”?“清华学堂”是一幢式样别致的二层楼房,青砖灰瓦?坡顶陡起,大门外正额端书:“清华学堂”?据说这里曾是“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在这里荟聚,培养了整整一代“国学”研究家,为这所楼房增添了新的文化色彩?我为父亲在此留影后继续往前走,又来到了被视为清华大学标志的“二校门”,这里是清华园的又一道靓丽风景线,前来观光的游人络绎不绝,人们纷纷站在这形体肃美的圆形拱门前留影,我也挽着父亲,请别人为我们按下快门,照下了一张非常完美的合影?

在离开清华老建筑区之前,我们还去了一家纪念品专卖店,父亲挑选了一套清华新老风光图片和一件印有“水木清华”的T恤衫,从这里,我也看到了父亲以清华为荣的拳拳爱校心?

不知不觉,我们在老校区逛了三个小时,八十五岁的父亲这才感到有些疲惫,我不敢让他太劳累,在打道回府的那一刻,我竟与父亲一样有些恋恋不舍?

我被清华的悠久历史和辉煌今天所折服;

我为这所全国第一的高等学府而倾倒;

美哉,清华园!

相关新闻

  • 112020.08

    旧闻照登:复员后之清华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122021.01

    丁建华:我的清华缘——献给清华物05班毕业50周年

    我出身在一个贫寒的普通家庭,哪有奢望与清华结缘;若不是初中老师的劝阻,我已去上了中专;若不是高中老师的建议,我就报了南京工学院;当接到了那份录取通知书,我与清华真就结了缘

  • 242023.08

    清华二校门十二咏

    今有两岸清华十二位校友——张成昱、朱宇、吴锌、朱蕤、王钰、朱顺波、黄唯、俞爱群、戚前方、董重青、赖敏儿、刘洪亮再聚“清辉雅集”,共创《清华二校门十二咏》分享给世界各地的清华大学校友,同寄对清华母校之思,同寄对清华大学美好未来的衷心祝福和深切期盼。

  • 022009.06
  • 262024.04

    寻迹——先父马玉铭三十年代在《清华周刊》的工作

    先父马玉铭(1908—1950),笔名般乃,浙江东阳人,是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第六级(1934届)毕业生。1950年9月,父亲因突发心脏病英年早逝,年仅42岁,我未满3周岁,那样的年龄记忆尚未成熟。长大后,我们对父亲的印象始终是个遗像,还有就是幼时每年清明,母亲带着我们在虹口公园附近的天通庵站坐上小火车,在“咣当咣当”的车声中到江湾的一处墓园扫墓。偶尔也听母亲念叨过父亲在清华求学时与吴晗是同宿舍的好友,“文革”中北...

  • 242018.02

    清华大学1961届热一班五十五年后欢聚杭州

    这是一次来自国内、国外各个地方的大聚会。潘道才夫妇来自美国波斯顿,丁敬干、高景行夫妇从美国新泽西州来,朱绮红从加拿大来,叶灵德则从澳大利亚赶来,近一点....

  • 232008.10
  • 282015.10

    重聚绵阳分校圆梦有感

    记清华大学无线电系雷达专业七〇级部分学生赴绵阳分校圆梦之旅

  • 252015.04

    水利系1955届校友毕业60周年座谈会举行

    4月25日上午,三十余位耄耋学长齐聚水利馆406室,举行水利系1955届校友毕业六十周年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