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赠应(1962土木)
中秋佳节感怀
天上银盘照九州,城乡百姓过中秋。
吴刚捧酒嫦娥舞,玉兔良宵桂窟游。
今日万家亲聚会,明朝两岸众同舟。
齐心协力共圆梦,华夏复兴宏愿酬。
注:
①银盘、桂窟:均为月亮的借代词。
②采用《平水韵》,韵脚尤韵。
游成都杜甫草堂①
杜甫草堂游客旺,主人遗产有千诗。
华章指吏如强盗,忧国忧民丧乱时。
茅屋秋风掀草顶,床头雨脚似麻丝。
身居困境心连众,颠沛流离志莫移。
注:
①杜甫草堂:在四川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为唐代诗人杜甫成都故宅旧址。原宅中唐后已不复存。北宋元丰间,始重建茅屋立祠宇。元、明、清历代均曾改建修葺。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及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的两次修建,大体奠定了后来草堂规模。今主要建筑自前至后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
诗史堂两侧为陈列室,环以回廊与大廨相连,布局紧凑,相互呼应,别具一格。园林总面积约300亩,梅园楠林,翠竹千竿。溪流小桥交错庭中,使诗人故宅,增添无限诗情画意。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属河南)。自幼好学,知识渊博。举进士不第。后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在洛阳与诗人李白相识。安史之乱,颠沛流离,逃至凤翔(在今陕西省),任左拾遗。又于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流寓成都,濒浣花溪筑茅屋而居,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并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因蜀帅相攻杀,杜甫携家出四川避扰乱,大历五年(公元七七0年)病逝于湖南耒阳,享年59岁。
作品揭露了社会矛盾、政治腐败,反映了人民深重的苦难,表现了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语言精练,诗风沉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诗圣杜甫一生诗作,现存有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在成都草堂历时近四年,作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二百四十余首。
②用《平水韵》,韵脚支韵。
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