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服务

何金良主讲“清华校友学习日”第60讲:全景感知构建智慧电网

2025-01-03 | 清华校友总会 | 来源 微信公号“清华校友总会订阅号”2025年1月2日 |

2024年12月28日下午,“清华校友学习日”第60场活动举办。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所长何金良应邀出席,为校友们带来题为“全景感知构建智慧电网”的专题报告。近千名校友、师生线上线下同步参与学习。清华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清华校友总会副秘书长朱亮出席本次活动。

何金良主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核心工具,被视为数字技术的核心和国际高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更被称为数字时代战略竞争的三大杀手锏之一。在数字中国建设国家战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传感器在实现设备及电网数字化转型,建设数智化坚强电网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何金良指出,尽管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创新能力不足、高端市场受国外垄断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构建智慧电网方面,对传感器需求极高,面临着测量范围大、频带宽、监测对象量大面广以及运行环境复杂等诸多挑战。

聚焦技术层面,何金良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并着重阐述了用于电网的核心传感技术——微型磁场传感器和微型电场传感器,这两种传感器分别通过测量磁场和电场来间接获取电流和电压这两大电网核心参数。通过建立广域、分布式电网深度全景信息实时采集的传感网络,实现多流合一、深度融合,将带来电网运行管理模式的巨大变革,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还对比了各种电力传感器的原理、性能及关键参数,并分享了清华大学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在“深瞳”系列传感器研发上取得的成果,以及清华大学电机系先进能源材料及装备研究中心在全光学电场传感器构建方面的最新进展。

在智慧电网应用方面,何金良介绍了分布式传感器在智慧输电线路、智慧电力设备以及智慧配电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在智慧输电线路中,以智能金具为载体,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线路状态及周边环境,精确定位雷击等故障位置,极大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智慧电力设备上,内置传感器构建其数字孪生系统,实现预测性维护,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于智慧配电系统,传感器实现微秒级数据的实时采集,实现实时故障预警、电能质量监测、节能调控、智能化管理和大用户碳足迹跟踪。

展望未来,何金良认为,随着定制化智能传感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与突破,将实现电网全景信息深度融合感知,推动中国电网向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体迈进。

在互动环节,何金良和校友们就构建智慧电网的关键技术、探测手段,智能电网投资性价比,以及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赠送纪念牌

讲座结束后,朱亮向何金良赠送了校友学习日活动纪念牌。

师生合影

2018年,清华校友总会正式推出“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通过“校友学习日”“校友学习班”“校友学堂”等项目,整合校内外资源,满足校友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践行服务校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2018年11月25日,“清华校友学习日”开启首场讲座,此后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围绕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学科前沿、人文素养等主题,邀请专家、校友开展专题讲座。“清华校友学习日”系列活动由清华校友总会、继续教育学院共同组织并协作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