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徐葆耕遗作探索知识分子心灵史

2010-09-13 |

一本讲述中国功勋科学家与混血名媛曲折爱情故事以及概括中国知识分子80年心路历程的长篇小说《半个月亮 半个太阳》近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这部小说讲述了深居北京什刹海小红门里的蓝眼睛少女耶娃先后邂逅了大学学子章一丁和卓凤之,三人情深意笃的故事。耶娃相信雪莱所云:人之所爱,需要有一个月亮、一个太阳,缺一不可。当时中国正处于黎明前的黑夜,三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并没有沉湎于个人的感情之中,而是分赴美国和法国留学深造,攻读各自的学位,决心用科学报效祖国,拯救民族。临行前他们签下三人协议,率先取得学位的男士归国后将迎娶耶娃。两个优秀的青年同时爱着耶娃,耶娃也深爱他们两人,由此,开始了三个人相伴一生的传奇般的相知、相恋、相助。全书以耶娃的女儿、从美国归来的中国女孩小恍的视角进行阐述。

  通过这一段轰轰烈烈却干净纯粹的三角恋爱,将众生百态,尤其是徐葆耕亲身经历过的中国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还原在读者的面前。可以说,知识分子是这部小说中最主要的群体,他们是中国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见证人,同时也是施行者。这些中国老一辈的知识分子的原型就来自徐葆耕过去的生活,他们中既有一身傲骨、醉心于科学研究的爱国者,亦有酸腐势利、工于心计的伪君子。徐葆耕生前曾言:中国的知识分子堪称世界一绝:不仅在亢奋于国事、钟情于民族方面享誉海外,在“窝里斗”上也颇负盛名,对于争取精神自由的“站起来的猴子”必要剿而灭之。二十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或如虎如狐,或如狗如鼠,风貌不凡,慷慨悲歌,壮丽而且滑稽。人们渴望真实而又害怕真实,知识分子尤然,越是害怕越该揭下面具看看里面的究竟。

  据该书责编吴方泽介绍,徐葆耕,1955年入清华求学,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后没有实现“走遍高山大河的梦想”,却成为清华园里的一名教师,今年3月辞世前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文系主任。撰有文艺理论著述《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西方文学十五讲》、《电影讲稿》、《叩问生命的神性——俄罗斯文学启示录》和《清华学术精神》等。《半个月亮半个太阳》是其最后一部同时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吴方泽称,在当今世界,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多少年来全世界作家钟爱的选题之一。然而,这个话题,在东西方文化冲突愈加明显的中国,却很少成为作家们所思考的内容。尽管也有人尝试涉猎,却终因缺少真实的生活体验,而无法写出足以传世的佳作。徐葆耕先生(笔名达江复)的呕心沥血之作《半个月亮半个太阳》的出版,可以说是填补了内地文学中此类文学作品的空缺。(朱玲)

转自 北京青年报 2010913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