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朱(1962土木)
2010年《建筑时报》7月5日刊登了一篇《展示上海建筑师风采〈建筑十人〉面世》的文章,文中所介绍的十人中的邱江乃我较熟悉的清华校友,他是上海校友会土建与环保委员会的成员。
邱江校友(1983级建筑)
看了文章,深受感动的我忆起校友总会要求我们多多报导校友们创业成长事迹的要求。上海事业成功的校友很多,我土建与环保委员会成员中也为数不少。但他们都太忙,约过好几人除万科集团副总裁兼华东地区董事长刘爱明校友因工作机会见面抓住时机访问过外(载《清华人》2007年第三期),其他人都还没机会约到。于是给邱江校友去电祝贺,试约采访,虽经同意,由于双方都比较忙,直到今天才把采访结果整理出来。和邱江校友近半个多小时的谈心使我受益匪浅,现向广大校友汇报如下——
邱江,天津人,1964年生,1983—198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以当年校内唯一的一位全额奖学金赴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1993年毕业后加入埃利克森事务所,成为加拿大知名建筑大师埃里克森的学生与助手。1994年和夫人梅玫(清华建筑系1984级校友,加拿大Kwantlen大学硕士)创建了自己的CPC设计事务所(埃利克森大师任顾问),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996年在埃利克森大师指导下,回祖国设计了一系列大型规划及建筑设计项目(这之前已经参加过国内的一次设计竞赛并获胜),他深深意识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上海惊人的发展,认为回国比在加拿大更有发展。2001年毅然将CPC总部搬回祖国上海,就是现在位于北京西路静安中华大厦的加拿大CPC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邱江任董事长、总建筑师。
回国近十年来,他们设计了很多项目,取得了丰富的设计经验,获得众多客户的好评,迄今已完成超过2000万M2的各类建筑设计,项目类型涉及规划、住宅、商业、酒店、办公等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工程项目遍布上海、北京、重庆、成都、苏州,大连等十几个国内城市,如上海宝华国际广场、嘉定新城总体规划、北京同庆街景观、成都三峡大厦、大连开发区文化广场、苏州金鸡湖酒店等等,不少项目获得了国内及国际的奖项。
短短十年,CPC设计公司已成为上海的知名公司,任务源源不断,邱江也成为上海设计的领军人物。(详见由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建筑学会理事长吴之光教授作序的《建筑十人——上海建筑领军人物》,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邱江校友访后几点认识,很值得我们借鉴:
1、他是位理想主义者,他的建筑理念不会过分受制于商业利益的控制,他们整个团队对设计严格要求,坚持设计质量,往往和某些开发商急功好利发生矛盾,他们绝不迁就,而是引导、说服,最后能和业主达到相互谅解,相互信任,使业主心悦诚服地接受方案。
2、他的业绩虽好,但很低调,坚持不靠营销和宣传立足于市场,很大程度靠作品和口碑,对公司的发展不求大型,但求长久,设计工作坚持正确对待质和量的关系。自己不做单纯的管理者,坚持参加设计工作。非常重视整个团队能力的培养,实实在在做,以沉稳平实的心态力争把每个项目做成精品,把自己的公司经营成“百年老店”。
3、他常常把“诚惶诚恐”四个字记住心上,认为设计也好,学习也好,都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老老实实吸收知识和新的东西。他特别对我国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急于打工赚钱持反对态度,他希望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在校期间一定要踏踏实实学好本领,认认真真吸收知识。
4、邱江校友知识全面,除专业外他博览群书知识面极广,他的办公室和家中床头都堆满了书。他认为应该广泛涉猎,不能只专注建筑学,如历史的、哲学的等等他都看,这些和建筑学没有直接关系,但他认为很多内容都是想通的,也因此大大拓展了视野,提高了设计水平。
5、作为设计公司,要养活5、60人,当然要赚钱,但他不追求功利,而热心社会公益,如他们和上海证大置业、中国残疾人基金会共同捐助了都江堰太平街小学的重新设计,建设办成了九年一贯制的中国首家“残健学校”——四川都江堰友爱学校。他和夫人梅玫对校友会的工作也很关心、支持,虽然工作忙,对我们是有求必应。邱江除了办好设计公司外,还担任了上海市闸北区规划局专家库成员,都江堰友爱学校理事,CPC还是《时代建筑》杂志的理事单位。
吴之光教授在《建筑十人——上海建筑领军人物》一书的序言开头有“大师雏形”几个字。我们预祝邱江校友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我们新一代的建筑大师!
最近,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院长系主任大会分会场上试图对“培养什么”与“怎样培养”等核心问题寻找答案。邱江校友的成功可以给我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吧!
2010.11.1
作者徐俊朱为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副秘书长、土木与环保委员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