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与世长辞,享年105岁。杨绛先生的仙逝使我们清华人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杰出校友,清华学子失去了一位倾心关怀的人生导师。全....
9月22日,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向档案馆移交了杨绛先生遗嘱执行人吴学昭女士捐赠给学校的《杨绛日课全唐诗录》原始手稿和刚刚出版的手稿影印本图书。这份由钱锺书先生精心亲定篇目、杨绛先生以毛笔亲笔手录,并带有钱锺书先生圈点的全唐诗录,与钱锺书、杨绛夫妇的其他珍藏史料一起,在清华大学档案馆“会合”
本文是杨绛为《钱锺书手稿集》写的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大师是如何做学问的。在钱锺书天才光环的背后,是超出常人的勤奋。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卓尔不群的学者兼作家,杨绛学贯中西,成就涵盖文学创作、文艺理论和作品翻译三个领域。她的创作跨越70年时空,反映了时代演进和一....
杨绛先生的学识及为人,得自智慧。由于智慧,她为人祥和,为文温润。
杨绛先生晚年最后做的一件她认为很必要的事,是亲手销毁了钱锺书先生和她本人的日记,以及某些亲友的书信。虽然我觉得很可惜,曾多次劝阻,但未能让她回心转意。其后不久,我应约往谒。那天恰巧保姆小吴休息回家了,是杨先生亲自开的门。经过走道时,她指指左侧的壁柜说,“一些保留的读者来信(一般均已读过)都用纸箱分盛了摞在里面,将来连同我们近年收存的报刊杂志的评论等,一同交清华档案馆保存。”那天在她的卧室聊天谈...
从出版到赠送,《回忆两篇》充分彰显出杨绛先生谦虚谨慎的学人风范。
杨先生走了,但是她的睿智、幽默、坚忍、倔强……还有她的温度,将永远萦绕在我们心中。
杨绛先生遗嘱执行人之一吴学昭,记录了杨绛先生“回家”之前,生命最后一段时光鲜为人知的内容,非常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