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祝贺!五位清华人获得2025年科学探索奖

2025-08-27 | 校友总会 |

8月25日,2025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公布,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其中包括5位清华人,他们分别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吴嘉敏、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胥蕊娜、材料学院教授宋成,以及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闫浈与徐和平。

获奖人简介

生命科学领域

46E93

闫浈(2011级博、2016-2018博士后,医学院)

闫浈,女,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2011年于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6年于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清华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9年加入西湖大学。长期从事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系统地揭示了叶绿体蛋白转运系统和动力系统的组分、组装、工作机制和进化多样性及保守性,为深入理解叶绿体蛋白的跨膜转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结构依据,并为相关研究和潜在的应用奠定了关键基础。

医学科学领域

11B22

徐和平(2010级博,医学院)

徐和平,男,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2014年于清华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4-2019年先后在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哈佛-麻省理工Broad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19年入职西湖大学。

研究方向:系统免疫学与免疫生理学,在调节免疫细胞分化与功能的内在分子机制与外在组织微环境方向做出了多项原创性成果。

信息电子领域

1481A

吴嘉敏(2010级本、2014级博、2019-2021博士后,自动化)

吴嘉敏,男,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2014年、2019年先后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21年在自动化系博士后出站。致力于计算成像、介观显微仪器与跨尺度生物数据理解的交叉研究,提出扫描光场成像原理与数字自适应光学架构,打开了活体介观尺度下大规模细胞间相互作用研究的大门,成果获2022年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2022、2023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等。

研究方向:计算光学、显微仪器与光电智能计算。

能源环境领域

30CCD

胥蕊娜(1998级本、2002级博,热能;2007-2009博士后,核研院)

胥蕊娜,女,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2002年、2007年先后在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现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09年在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出站。长期从事低碳能源与动力领域复杂条件下热质传递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获得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以第三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研究方向:围绕非常规能源资源(页岩气、页岩油、深层增强型地热系统、超稠油热采)开采技术、CO2地质封存与利用技术(CO2强化页岩油气开采、CO2增强型地热系统、CO2超稠油热采)以及航空航天热防护领域所涉及到的热物理现象及相关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开展科学研究。

前沿交叉领域

7C8F

宋成(2004级博,材料)

宋成,男,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2009年在清华大学材料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在国际上较早开展了反铁磁自旋电子学研究,阐明了反铁磁磁矩翻转的抗阻尼力矩机制,发现了反铁磁自旋霍尔效应;观察到交错自旋劈裂力矩效应,是交错磁体的“原创实验”,通过晶体对称性操控实现了交错磁体及其数据读写性能的有效调控;全创新链地开展了声表面波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构筑了新型多层结构滤波器;将磁性材料集成到声学射频器件,开发出低探测极限的弱磁传感器和小体积、大带宽、高辐射效率的磁电天线。

研究方向:面向高速、高密度信息存储与高频移动通讯的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信息功能材料研究,包括自旋电子学材料、声表面波滤波器和磁声耦合器件。

祝贺各位获奖教师和校友!


相关新闻

  • 082025.05

    祝贺!10位清华人荣获2025年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为表彰我国优秀青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贡献,集中展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激励引导全国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授予王传英等30名同志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授予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等30个青年集体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授予王崇鹏等677名同志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据校友总会初步统计,至少有10位...

  • 152022.09

    6位清华人荣获2022“科学探索奖”

    9月15日,第四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其中包括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肖百龙、医学院教授程功、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张强、土木工程系长聘教授冯鹏,以及博士后校友、北京邮电大学研究员王光宇等6位清华人。王光宇是今年最年轻的获奖人,也是“科学探索奖”首位90后获奖者。

  • 262024.06

    3位清华人获得2024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6月25日,202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上举行,共有5个项目获得陈嘉庚科学奖、10位青年科学家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在10位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中有3位清华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朱军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葛亮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生命科学奖,2000级校友、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田一超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

  • 242023.07

    八位清华人获得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7月17日,第五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48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其中包括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姚宏,化学系教授许华平,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葛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唐杰,化学工程系教授张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副教授曹鹏,以及清华校友、西湖大学教授曾坚阳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向导,共8位清华人。获奖人介绍数学物理学领域姚宏姚...

  • 142021.09

    11位清华人荣获2021“科学探索奖”

    9月13日,2021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科学探索奖”是由腾讯基金会出资支持、科学家主导的公益性奖项,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奖项每年遴选不超过50位获奖人,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在此极具竞争力与含金量的评定中,共有8位清华教师和3位清华校友获此殊荣!

  • 312025.07

    3位清华人当选“2025年度AI人物”

    日前,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中国·AI盛典》活动同时启幕。盛典揭晓10位“2025年度AI人物”、1项“年度AI创新应用”,展现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实践、丰硕成果及广阔前景。据清华校友总会初步统计,3位清华人当选“2025年度AI人物”,他们是:智谱首席执行官张鹏(1998级本、2002级硕、2018 级博,计算机),现任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研究领域包括...

  • 102024.12

    多位清华人当选2025 IEEE Fellow

    2024年12月7日,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发布了2025年会士(IEEE Fellow)名单,经校友总会不完全统计,在338位入选者中至少有9位清华教师和12位清华校友。他们是(9位教师、12位校友分别按姓氏字母顺序排序):戴琼海戴琼海,1999—2001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因对3D内容的理解和计算成像方面的贡献而当...

  • 142025.07

    “美的追寻”2025清华校友艺术与科学创作作品展举行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52021.10

    喜讯|五位清华人荣获第十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中山大学举行,本届共有17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包括5位清华人:1980级校友、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获“谈家桢临床医学奖”;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邢婉丽获“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娄智勇,2001级博士校友、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杨...

  • 202025.02

    4位清华校友荣获2025斯隆研究奖

    2025年2月19日,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公布了2025年度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获奖名单,包括4位清华校友在内的126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汤玮欣(2005级化学)获得化学奖,卡内基梅隆大学助理教授贾志豪(2009级交叉信息院)、俄亥俄州立大学助理教授苏煜(2008级计算机)获得计算机科学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张瑶俊(2003级物理)获得物理学奖。汤玮欣汤玮欣,2009年在清华大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