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校房72校友浙江大学教授龚晓南博士获茅以升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奖

2004-06-03 |
我校房72校友浙江大学教授龚晓南博士获茅以升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奖

我校房72校友浙江大学教授龚晓南博士获茅以升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奖
作 者: 发布日期:2003-09-20

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于2003年9月20日在兰州交通大学举行第12届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颁奖大会,我校房72校友浙江大学龚晓南博士获茅以升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奖。该奖项每二年评选一次,每次一人。

龚晓南教授浙江金华人,1961年来清华园求学,1967年土建系工民建专业毕业。在校时曾任班长、团支部书记等社会工作。大学毕业后到国防科委8601工程处从事三线建设(秦岭山区),参加公路、桥梁、路堤设计、施工工作。1984年获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博士。1986年获洪堡基金会奖学金赴德国,为Karlsruhe大学土力学与岩石力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学者。1988年回国,同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岩土工程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主任。龚晓南教授自幼勤奋好学、刻苦努力,坚持厚德载物,自强不息。长期从事岩土工程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已发表刊物论文216,出版著作26部,已培养硕士45名,博士46名,指导博士后6名。近20年来,在建筑、交通、水利和市政等领域主持参与设计和咨询的工程建设项目达数百项。

他长期从事复合地基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在1992年出版的第一部复合地基专著《复合地基》中,首次提出了广义复合地基理论框架和系统的复合地基理论体系,并于2002年出版了《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进一步发展了广义复合地基理论。2003年主编出版了《复合地基设计与施工指南》,促进复合地基技术应用。

他长期从事地基处理理论和地基处理技术研究,地基处理咨询与设计,以及地基处理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工作。在水泥土桩荷载传递机理,强夯和强夯置换法、真空预压法加固地基机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作出积极而卓有成效的贡献。龚晓南教授1984年参加组织编写《地基处理手册》,1990年组织创办《地基处理》刊物,1997年著《地基处理新技术》, 2000年主编《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他长期主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工作,积极总结、普及、推广和发展地基处理理论和技术。

他在软粘土力学、基坑工程、土工计算机分析、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和纠倾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积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他将本构理论、滑移线场和极限分析法在土工中的应用融为一体,编著《土塑性力学》,促进了塑性理论在土工中的应用。他主编出版《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主持杭州大剧院等数十项深、大基坑工程设计,提高了我国基坑工程设计水平。龚晓南教授著《高等土力学》,主编《土力学》和《土工计算机分析》,促进了土力学学科发展和土工计算机分析水平的提高。

 

附:

茅以升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奖获得者

浙江大学教授龚晓南教授大会发言

尊敬的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今天我特别高兴,有幸获得茅以升基金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奖,有幸代表获奖者讲话。下面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谈几点体会。

1961年我考上清华大学土建系,开始跨入土木工程领域。从那时起,土木工程界的先驱詹天佑先生,茅以升先生就是我们心中的偶像。从那时起我决心努力学习土木工程,学好本领,献身我国的土木工程事业,献身祖国富强的事业。在大学时代读过茅以升先生有关桥梁和土力学领域的著作,大学毕业后在陕西秦岭山区从事三线建设,学习了茅老关于挡土墙土压力方面的论述,受益匪浅。我是浙江金华人,每当我经过钱江一桥时,我就想到茅以升先生的伟绩,茅以升先生修建钱江一桥是中国土木工程师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茅以升先生是我国科技者的楷模。茅以升先生是我国近代桥梁工程的先驱,也是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的先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分会就是茅老领导组建的。获得茅以升基金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奖我感到特别高兴。在此向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向基金会的工作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今天获得茅以升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奖时,我想说的是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的教育之恩,父母亲的养育之恩,祖国、人民和党组织的培育之恩。我的老师包括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研究生导师,以及土木工程界的许多老前辈,还有我的同事和同仁。我要向我的老师们,我的父母,祖国和人民,说声谢谢!没有你们无私贡献,没有你们的教育和帮助我是不可能获得茅以升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奖的。

我从1961年开始学习土木工程,至今已有40余年。最近有一杂志采访我,其中有一个问题:清华大学以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作为校训,您作为清华学子一直铬记在心,在事业上不断探索,勤奋耕耘,请您以您的人生阅历诠释这一校训的思想内涵。我是这样回答的:

1961年进清华大学学习对我的人生道路影响最大。进清华园最引人注意的二条标语是“清华园-工程师的摇篮”和“争取健康为祖国工作50年”。清华园不仅给了我土木工程的知识,而且告诉我如何去为祖国、为人民工作。

谈起清华精神离不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校训。我们这一代人,人生阅历是比较丰富的,经历过“大炼钢铁、大跃进”时代,困难时期也挨过饿,经历过“史无前例的文革风云”,最后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我个人,则更丰富。1961年进清华大学前是农家的穷孩子,进了清华园成了大学生。毕业后面向基层到秦岭山区搞“大三线”建设。修过公路、桥梁、防洪堤,搞过“三通一平”,建筑工程。1978年有幸读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成为浙江省第一位自己培养的博士,也是我国第一位自己培养的岩土工程博士。1986年有幸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赴Karlsruhe大学从事科研工作。1988年春回国,同年升为教授。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宝贵的财富。回想起来,什么是最重要的,值得提倡的。我觉得一是要勤奋;二是要干一行,爱一行;三是要有开拓精神,做一件事,就要努力把它做好。

无论是在学生时代学习,还是在工作岗位工作;无论是在秦岭山区修桥铺路,还是取得博士学位后在高校从事岩土工程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无论是在普通教师的岗位上,还是在系主任的岗位上;无论是一位普通技术人员,还是一位教授。我觉得自己都能自觉、不自觉地做好上述三点。特别是要勤奋,要有开拓精神,要努力把事情做好。

获得茅以升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奖是祖国和人民,是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对我以前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我将更加努力为我国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为祖国的富强多作工作,多作贡献。

以上是我的体会,最后祝诸位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谢谢大家!


附 件:


相关新闻

  • 052008.12
  • 232013.05
  • 162021.06

    江小宁校友当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

    2021年1月11日,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公布了2021年新选会士名单(SPIE Fellow),全球共72位科学家入选,其中包括我校1992级博士校友、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江小宁。

  • 222023.08

    清华校友柴继杰、何恺明获未来科学大奖

    8月16日,2023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共有8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分获“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其中,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校友、西湖大学教授柴继杰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俭民因发现抗病小体并阐明其结构和在抗植物病虫害中的功能做出的开创性工作而共同获得“生命科学奖”;清华大学物理系校友、Meta(原Facebook)科学家何恺明,与孙剑(已故)、任少卿、张祥雨因提...

  • 052012.11

    我校博士后校友欧阳晓平获何梁何利奖

    何梁何利基金2012年度颁奖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我校博士后校友欧阳晓平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222012.08
  • 092012.03
  • 162021.06

    我校1位教师8位校友当选2020年度国际计算机学会杰出科学家

    12月16日,国际计算机协会(ACM)公布了2020年度杰出科学家名单,全球共有64名杰出计算机科学家获此殊荣,我校1位教师8位校友榜上有名。他们是:我校计算机系副教授崔鹏(2005级博,计算机),研究兴趣包括大数据环境下的因果推理与稳定预测、网络表征学习等。加拿大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教授杨天若(1987级计算机),研究范围包括并行和分布式计算、嵌入式和普适性计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刘学(1992级数学;1996级硕,自动化),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理论及其应用、大数据、互联网和云计算等。美国天普大学教授王昱(1993级本、1998级硕,计算机),研究兴趣包括无线网络、智能感知、移动计算与算法设计等。通用汽车全球研发中心高级研究员白帆(1994级自动化),研究领域包括车载网络与移动建模等。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陈名华(1994级本、1999级硕,电子),研究兴趣包括在线优化和算法、能源系统(如智能电网和节能数据中心)、智能交通系统等。IBM Almaden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蕴瑶(1995级自动化),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库、人机交互等相关的跨学科领域研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副教授童行行(1998级本、2002级硕,自动化),研究领域包括大规模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尤其是图形和多媒体数据)等。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副教授张洪宇(2006—2014教,软件学院),研究领域是通过利用从软件数据中挖掘的知识来提高软件质量和生产率。

  • 082009.01
  • 202022.01

    王力哲校友当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SPIE Fellow)

    1月7日,国际光学工程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SPIE)公布了2022年新选的58位会士(SPIE Fellow)名单。清华大学电机系校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教授王力哲以其在光学遥感数据智能处理、分析与应用领域的杰出贡献而名列其中。王力哲王力哲,1998、2001年在清华大学电机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后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