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吴澎:墨守成规不是一个好的工程师

2007-11-26 |

作者:林妍 刘苏阳 栾鑫

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现任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吴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吴澎亲自参与和主持完成的各阶段、各类工程项目近50项,其中大中型项目20多项,包括国家大型、特大型项目近10项。而他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创新,提升工程经济效益,成绩斐然,仅因改进工程方案而直接节省的投资就近8000万元。

就是这样一位曾获得过国家级、省级、部级大奖10多项的“风云人物”,在面对本报记者的采访中很少提到这些辉煌的成绩,大多数时间都是围绕着多年工程建设中进行探索创新的经历和感触侃侃而谈。

创新时不我待

吴澎表示,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因此,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我们也必须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行业、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吴澎的专业领域主要是在内河航运方面,因此他对这个领域的现状格外熟悉,他谈到,我国目前在港口、航道、通航建筑物等方面,无论从建设规模、安全可靠性、应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新材料的应用、营运效率等方面看,我们都有世界一流的产品。但在环保方面的考虑有一定差距,例如,在航道工程中对生态护岸的研究和应用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是有差距的。另外以降低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为设计目标的理念,也仅是近些年提出的,在这方面的积累还比较单薄。“这些薄弱的环节也将是我们探索创新的主要方向”。

创新需要宽容的氛围

创新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能够激励成功的创新,宽容探索过程中的失败。而营造这个氛围要靠全社会的努力,但其中主体应该是企业。

吴澎对此分析道,从工业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的普遍经验看,企业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多数技术研发中心建在企业,科技队伍的主体集中在企业。这是因为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具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推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经济国际化的大环境中,企业始终面临着竞争的压力,不搞创新,企业就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企业具有重视技术创新的外在压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中,能够使技术创新方向和目标的选择更符合市场需求。企业能够把科技要素、工程要素、资金要素、市场要素直接结合起来。在不断满足工程实践需要的过程中,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创新。

在实践中,工程建设企业创新的阻力更多的时候还要面对业主的顾虑——毕竟创新意味着没有先例,那么安全性、经济性是否会有保障呢?吴澎指出,创新是尚未经过实践检验的,但不等于不安全、不可靠。创新追求在同等安全性和可靠性下更经济,甚至在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的条件下更经济。例如,我院设计的大连港大窑湾岛式防波堤,在设计阶段经过多方案的比较,再通过系列的科学实验,最终采用了创新的梳式防波堤结构,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提高了结构自身的安全性(降低了作用于防波堤结构的波浪力,降低了作用于地基之上的正向荷载),改善了防波堤口门的水流条件,从而提高了船舶进出口门的航行安全性。

“工程技术创新确实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通过大量深入、系统的研究(数值模拟、物理模型等),可以证明创新是可靠的技术”,吴澎激动地说,“没有创新就没有技术进步,创新成果如果不付诸实践,就永远不会有新的成熟技术和经验”。

创新要有积极的心态

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对于工程技术的同行,特别是其中的年轻人,吴澎不仅鼓励他们要勇于创新——“墨守成规不是一个好的工程师”,同时更愿意将自己工作中的体会与经验倾囊而授。

吴澎谈到,影响创新的首要因素是思维方式。创新需要严谨、辩证的逻辑思维,但有时想像力丰富的非逻辑思维更重要。工程实践需要工程师有非常强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如果思维孤立和简单化,就很难把握事务的本质,很难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其次是要有不断追求更好的积极心态。追求更好就不要怕批评,也不要怕挫折。要有闻过则喜的心态,善于反省,在批评和挫折中完善自己的想法,获得更好的成果。

他还指出,工程技术创新一般是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在过程设计或实施过程中碰到问题,对工程师就是一次机遇,把握住每一次机遇,从中寻找创新的机会,是创新型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不要轻视、更不要轻易放弃每一次小的改进,更要重视阶段性的系统总结。总结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归纳,而是要提升”。

吴澎举例说,外高桥集装箱码头建设集成创新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其中的总体设计创新为例,从外高桥二期到五期码头的建设,每一期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都认真调研已建码头的营运情况,分析营运中发现的问题,调研国外集装箱码头的新进展,吸收有益的经验,在新码头的设计中加以改进。正是这些点滴的改进,最终积累成“全新的现代集装箱港区功能横断面布置模式”和“集装箱港区的科学布置与港口高效率运行的生产系统能力不平衡配置模式”的创新成果。以码头前沿作业区的布置为例,外高桥港区码头前沿作业区的宽度经历了一期工程为43m,二三期工程为50m,四期工程为545m,五期工程为58m的演变历程。每一次变化都是调研已建码头的营运情况,分析营运中发现的问题,而做出的改进。在外高桥集装箱码头建设集成创新技术研究中对此做了分析和研究,以前在码头前沿作业区宽度的确定中,没有充分考虑船岸装卸效率的发展,也没有充分考虑集装箱水平运输通道的能力应大于船岸装卸效率,以最大可能地降低装卸作业水平运输中某些随机因素对船岸装卸效率的影响。在外五期码头的设计中,采用虚拟仿真模型试验,在码头前沿作业区布置的论证中,得到了定量的分析成果,验证了五期码头采用58m宽度的合理性。这是“集装箱港区的科学布置与港口高效率运行的生产系统能力不平衡配置模式”提出的主要来源。不平衡配置模式的提出上升到了理论层面,反过来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此外,一项创新成果能够得以付诸实施,一定是它能解决已有技术不能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或能降低工程投资,或能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或能提高工程项目的营运效率,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最好是兼而有之,至少有其一,没有所得,是不可能付诸实施的。

最后,吴澎提醒有志创新的年轻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实现创新,必须有扎实的理论积累。理论是别人创新的总结,你只有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你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应该真正熟悉你所从事的专业,熟悉它的昨天和今天;熟悉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情,熟悉别人正在做的事情”。

人物简介

吴澎:198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教授级高工、副院长、总工。从事港航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等工作近20年,由他亲自参与和主持完成的各阶段、各类工程项目近50项,其中大中型项目20多项,包括国家大型、特大型项目近10项。

他参与或主持完成的项目获得了多项奖励,其中“外高桥集装箱码头建设集成创新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续建工程济宁-台儿庄段”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奖铜质奖、“上海港罗泾港区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奖一等奖、“上海港外高桥港区四期工程”获交通部水运工程优秀设计奖一等奖、“大连30万吨级进口原油码头工程”获交通部水运工程优秀设计奖一等奖、“上海港外高桥港区五期工程预可行性研究”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奖三等奖。

他在主抓工程实践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理论研究,发表或出版的具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的论文、译文10余篇,同时也是国际航运协会第29工作组(船闸)的成员。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20071123日)

相关新闻

  • 292008.10
  • 042024.03

    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彭菲:在复杂的AI世界里做一个单纯的工程师

    在3月1日晚的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上,汉王科技研发中心算法工程师、清华大学2003级生物医学工程系校友彭菲,作为人工智能行业代表,荣膺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接到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获奖通知,彭菲的第一反应是不真实感:是我?我做得够好吗?熟悉她的朋友们都笑:彭菲的“傻”劲又来了。彭菲小时候在湖南的大山里读书,山里的小学学生少,几个年级合在一...

  • 082010.02
  • 062010.01
  • 212016.09

    努力当好一名化学工程师——1972级系友富志侠学长访谈纪实

    清华大学是他人生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也为他一路走来的工作和发展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础,培养了使他终生受益的理念和学习习惯。学长不无自豪地感慨道“并不是清华....

  • 072023.02

    邢奕︱“老师堆里的工程师”,让他主业副业一把抓

    “只需照射5秒即可完成消杀,病毒灭活效率可达99.9%以上。”近日,在北京怀柔北科绿色环境创新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邢奕(清华大学1994级环境)向《中国科学报》介绍了他参与研发的一项“副业”成果——高能脉冲紫外线消毒设备。自2003年加入北京科技大学以来,邢奕主要从事工业烟气治理的研究。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密相塔半干脱硫技术,能够解决炼钢过程中...

  • 182017.09

    管德:“我是气动弹性专业工程师”

    我不是科学家,我是气动弹性专业的工程师。我不敢谈什么科学理论成就,我的目标是尽力把工程实际中的飞机设计工作做好。——管德

  • 022018.07

    青年工程师代表赵美玲:选择吃苦就是选择收获

    作为能源建设领域的一线员工,参加团十八大的代表赵美玲感受到新时代青年工程师满满的成就感与荣誉感。

  • 312024.01

    国家工程师薛峰与他建的“好房子”

    1月,中建集团中国建筑大师薛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校友)每周都要来到门头沟沿河口村,检查洪水灾后异地安置房项目的进展情况并提出细致的设计意见,这里离北京城区大概有2个小时的车程。7月底,门头沟区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沿河口村的96户村民的房子被冲毁,将近200位村民都等待着入住新家。从11月底开始,在被冲毁的村子旁,围绕近30棵天然的核桃树,一片诗画乡村开始建造。这将是一个新的建筑奇迹——从启动到完工...

  • 312024.01

    矢志创新,勇攀工程科技高峰︱走近“国家工程师奖”获得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广大工程师胸怀“国之大者”,勇攀科技高峰,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建设重大工程、铸就大国重器作出了突出贡献。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