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周凤起做客人民网谈新中国成立60年能源成就

2009-08-20 |

818电,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现任高级顾问周凤起在做客人民网“中国能源会客厅”栏目时谈到,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能源产品价格改革随国家体制的改革而改革。

  周凤起谈到,我们国家解放以后一直是计划经济为主,一直到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一直是国家定价,尤其是能源产品,国家认为能源产品事关国计民生,因此是严加控制的。经过改革开放以后,绝大部分的产品都已经放开了价格管制,但是能源产品的价格仍然是现在唯一保留的少数的若干个还在继续监管当中。所以大体上由国家定价到逐步放开进入市场经济,希望它能够转换为由市场来定价,这个过程已经经过了60年,应该说还没有完全完成。

  周凤起说,国家定价的特点我们当时也是学苏联,认为能源价格应该实行低价格,保证老百姓基本的生活需求,价格高影响老百姓的生活,影响其他产品的生产成本,所以采取低价政策,这在当时大家很满意,当时大家的工资也较低,低的能源价格和当时低的工资还是基本相适应。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那么我们各种能源也开始和国际社会进行交换。周凤起说,比如说我们煤产量比较多,我们当时是出口国,最多出口到8000万,希望出口1亿没有达到目标,因为国内情况变了,国内需求超过了预期,那么出口就降低了,石油我们开始是出口的,1993年变成石油净出口国。这就有一个和国际接轨的问题,现在是逐步和国际接轨,仍然没有完全完成,最近很多社会公众关注我们的价格改革,这对政府也是一种推动,使得它采取更加积极,更加符合国情的政策来推动价格改革。

周凤起,研究员,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

曾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中国能源研究会顾问、中国节能协会和中国能源投资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能源委员会顾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能源咨询专家组成员等职;任日本亚太能源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战略与技术工作组中方专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2次、第3次、第4次评论报告和技术转让特别报告主要撰稿人。

  曾任世界银行能源和环境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银行示范碳基金(PCF)技术顾问组顾问、2000年世界能源评论报告主要撰稿人。

  研究领域包括能源规划、能源发展战略、能源政策、节能、再生能源、清洁煤技术、能源和环境等。

转自 人民网 2009年8月1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