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朱永院士执教58年暨80华诞祝寿会举行

2009-12-28 |

  1224日上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朱永院士执教58年暨80华诞祝寿会在紫光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朱先生及夫人黄慎仪出席了祝寿会。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王大中院士,校党委副书记史宗恺,学校老领导滕藤,化工系金涌院士、费维扬院士,核研院安继刚院士等到会祝贺。中核集团严叔衡先生、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叶国安、中核集团404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守忠、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原核二院)副总经理范仲等友好单位代表到会表达了祝福和问候。

  核研院院长张作义在致辞中回顾了朱院士58年来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勤奋耕耘的经历,以及朱先生在我国乃至世界核化工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他表示,朱先生是有一位有着远见卓识的学科带头人,是一位作风严谨、平易近人的师长,是清华精神的实践者。他希望朱先生的敬业精神、爱国情怀,所体现的清华精神、200号传统,将一如既往地激励核研院年轻一代,“知难而进,众志成城”,坚持自主创新,抓住国家重大专项这一契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研究院,迎接2010年核研院建院50周年,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添彩。

  史宗恺代表学校向朱先生致以诚挚的祝福。史宗恺说,应该珍惜老同志这笔珍贵财富,一方面,老同志身上充分体现着清华精神,是实践清华精神的典范,朱先生对工作的敬业、对名利的淡薄、对后人的提携值得我们大家、特别是青年教师们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对于现在的青年学生来说,他们也需要从清华的老教师身上学习清华精神,朱先生等老同志已经作出了很好的示范,需要广大的学生进一步发扬光大。

  滕藤先生是朱先生的老同学、又是最亲密的战友,他回顾了为“两弹”共同战斗的岁月。他特别赞赏温文尔雅的朱先生在社会动荡期间仍然坚持科学精神,有勇气亲自找周总理要求完成712任务,为钚的胜利提取赢得时间。此后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着他的核研团队,在强放射性废物处理的核心问题上赢得了世界关注。

  王大中院士对朱先生的八十寿辰表示祝贺。他与朱先生共事近50年,深感朱先生是清华人、200号人的典范。朱先生在后处理方面的成果不仅对清华大学、对核研院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国家国防、核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先生取得的成就带来三点启示:第一点是抓科研项目要看准方向、选对正确的技术路线。特别是对于核能,科技攻关周期很长,谁能领先关键就在能不能有前瞻性的眼光。第二点就是“知难而进”,方向和技术路线选对了,如果不能坚持也是攻克不了难关的。第三点就是“众志成城”,团队精神很重要。王大中还鼓励年轻的带头人和团队,接过接力棒、继承老一代,继续发展核研院的事业、发展后处理的事业、发展核能事业。

  根据朱先生从简的要求,祝寿会以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内部聚会为主,原工化研究室、120教研组、820工程项目、核研院老领导、核化学与工艺研究室全体同事及院内部分兄弟单位、朱先生弟子等一百余人参加了祝寿会。祝寿会由核研院党委书记周羽主持。

  中核集团、中核集团404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化工系60年代0字班、4字班、70年代0字班、00字班及朱先生的研究生等弟子也致辞祝贺。中国核学会、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以各种形式表达了对朱先生八十华诞的祝福。

  最后,朱先生在致谢辞中表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萃取法核燃料后处理研究,是在当时校、系领导的正确领导之下,在汪家鼎先生和滕藤同志的具体指导下,在全体120教研组和后来的工化研究室的全体同志和多届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从校外合作来说,核工业部的科学决策,原子能研究院、核工业第二设计院和核工业四〇四厂的密切协作,都为完成和实现这个流程的工业化做出了贡献。现在,核能发展面临一个大好的局面,从本世纪初的“适当发展核电”,然后提要“积极发展核电”,现在是“大力发展核电”了。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核资源的利用率,必须使放射性的核废物最小化。所以在建设核电站的同时,必须要建立先进的核燃料循环,核燃料化工担负着重大的任务,核化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型核燃料后处理厂项目已经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希望我们核化学与化工研究室承担任务的同志,实事求是、明确重点、分清主次,集中力量完成重大专项的研究课题,为我国核能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世界核能事业的进步做出贡献。

  此前,清华大学核研院组织出版了《永为有益之事》文集纪念朱先生八十华诞。(核研院 供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