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三线建设”热土上的报国新篇: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发光发热——2025年化工系“春化秋实”支队赴四川攀枝花社会实践纪实

2025-10-15 |

【支队介绍】

是什么地方,六十年前服务国家战备需要而建,留下了三线建设的光辉历史?

是什么地方,在新时代肩负共同富裕试验区与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双重使命,继续书写服务党和人民需要的崭新篇章?

是什么地方,众多清华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发光发热的身影始终闪耀?

2025年,“春化秋实”社会实践支队第四年出发,来到了四川攀枝花——这个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这个清华校友努力发光发热的地方。本次实践由清华大学化工系主任张强教授和清华校友总会化工系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兵教授带队,延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发光发热”的主题。支队成员主体是来自化工系、探微书院的8名本科生,还包括化工系校友办主任以及一位博士生辅导员。在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和相关企业支持下,支队一行的足迹覆盖攀枝花市的4个区县,开展了2场专题座谈会,到访了6家企业、2个特色乡村、4个主题产业园和2家博物馆展览馆,通过系列活动学习市情社情、调研重点产业、访谈优秀校友,并在校地双方全面合作协议框架下共同探讨了系地合作的可能方向与模式。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由清华大学化工系1977级化72班于1979年提出。2022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一周年之际,清华大学再次喊出“实现伟大复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时代强音。为进一步响应学校党委号召,化工系党委和化工系校友分会从2022年起指导化工系团委组建“春化秋实”社会实践支队,在过去的三年里前往吉林、山西、浙江、新疆、福建、上海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曾两次获得清华大学社会实践金奖支队,并且因连续两年金奖获评“清华大学最佳社会实践奖”。今年的“春化秋实”支队来到攀枝花,在这片“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感悟时代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溯源·诞生于党和人民需要的英雄热土】

实践支队来到攀枝花的第一天,就在三线建设博物馆领略到攀枝花“服务党和人民需要”的红色基因。“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着觉”,走进博物馆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主席这句铿锵有力的嘱托。六十年前,在紧张的国际局势和战争威胁下,党中央和毛主席作出“三线建设”这一重大决策,将重要工业由沿海向内陆转移。在党中央号召下,全国数十万建设大军奔赴攀枝花,以筚路蓝缕的英雄气概投身钢铁基地大会战,建起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留下了一段“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发光发热”的英雄史诗。

而攀枝花的崛起,也是全国三线建设壮阔图景的一个缩影。博物馆展柜里,一份份泛黄的手写报告,字迹间透露出当年的紧迫与决心;一件件锈迹斑斑的工具和生活用品,无声地诉说着建设者们“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坚韧与奉献。时空在此刻交错,那段用青春和热血浇灌的奋斗史,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同学,留下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三线精神正是这段辉煌历史的生动注脚。

此次活动得到了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攀枝花市委书记吴群刚亲切会见了支队一行并开展座谈交流。吴群刚表示,攀枝花的历史和现在都是支队实践主题“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发光发热”的生动现实诠释。他带领大家回顾了攀枝花服务党和人民需要,开展三线建设的光荣历史,介绍了攀枝花新时代进一步服务党和人民需要,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区的发展规划和定位,并与张强教授、朱兵教授等深入探讨了校地合作的领域和路径。张强表示实践支队师生要认真学习体会新老攀枝花人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发光发热的精神。交流最后,吴群刚代表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为支队每位成员赠书《攀枝花三线建设简史》和《火红年华》,勉励同学们在三线建设历史中体会宝贵的三线精神,在未来奋斗中续写火红奋进的青春年华。

攀枝花市委书记吴群刚为支队赠书(左上)、支队学习三线精神(右上)参观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下)

三线历史的回响深深震撼着同学们。“在博物馆里,‘攀枝花是英雄的城市’这句话对我而言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这正和我们实践主题中‘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完美呼应”,探微书院2024级本科生胡欣雅的感触尤为深刻,“攀枝花因党和人民需要而诞生,那一代建设者几乎是从零开始,创造了一个奇迹。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传承三线精神,就是要主动去寻找、奔赴这样的‘需要之地’,为这部‘英雄史诗’续写新的篇章。”

【探索·共富试验与战略资源的报国新篇】

传承三线建设的光辉历史,如今的攀枝花正在扎实推进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实践支队在行前就已对此进行了重点调研,本次出行则更进一步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交流,切身感受攀枝花在新时代如何肩负“两试引领”的重要使命,以服务党和人民需要的初心,继续书写努力发光发热的新篇章。

攀枝花的共同富裕之路离不开系统谋划与科学统筹。支队此行与攀枝花市开展了校地合作座谈和共同富裕建设专题座谈两场座谈会。在与攀枝花共同富裕工作专班的座谈会中,支队一行了解到,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坚持“一盘棋”系统谋划推进共同富裕,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四化同步做大经济蛋糕,并通过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探索“分好蛋糕”的机制保障。

支队与攀枝花市相关部门开展校地合作座谈会(上)、共同富裕专题座谈会(下)

走进基层,支队一行看到了攀枝花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生动实践。支队此行探访了仁和区、东区、米易县、盐边县四个区县,从民族文化传承到现代产业发展,从乡村振兴探索到生态文明建设,在产业转型与城乡共进的图景中,真实触摸到了共同富裕的脉搏。。

走进迤沙拉村,支队了解到这个有着“中国彝家第一村”美誉的古村落,通过挖掘彝族文化发展文旅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故事;在青松林农业主题公园,低海拔粮经复合产业带、中山区特色水果产业带、高山区林果烤烟和畜牧养殖产业带层状分布,展现了现代农业立体布局的高效形态;来到禹王宫村,支队看到了村集体通过理清“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用活“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一般承包地——三地”,优化“果园、菜园、家园——三园”的系统改革,找到了打造农村创富共同体的发展新路;在金芋健现代魔芋产业园区,魔芋种植、加工与文旅融合打通了一二三产业,还为各乡镇提供了展示特色文化与丰富物产的平台;在米易城南生态湿地公园,当地坚持生态优先,放弃商业化地产开发,将生态效益转化为民生福祉的“生态蛋糕”,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体现……一路走来,支队一行见证了“党和人民需要什么,攀枝花就发展建设什么”的使命担当,攀枝花用共同富裕的实干诠释着“发光发热”的真义。

支队调研学习攀枝花市共同富裕实验区建设情况,分别为参观“中国彝家第一村”迤沙拉村、青松林农业主题公园、禹王宫村农村创富共同体建设、米易城南湿地公园(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从钢铁基地大会战到钒钛资源的创新开发,攀枝花通过战略资源的全产业链高水平综合利用,服务国家产业高端化升级需求。支队一行有幸成为了全国唯一以钒钛科技为核心的大型专业展馆——中国钒钛馆的最早参观者之一。攀枝花钛、钒资源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三,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支队围绕“开采-冶炼-制造”的产业脉络深入探访,亲眼见证了这座“开拓之城”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点石成金”:朱兰铁矿通过5G远程操控、自动驾驶等技术,实现从传统采矿向“智慧矿山”的跨越;攀钢研究院长期以来致力于攻克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核心工艺,使得曾被视作“呆矿”的复杂矿藏得以高效分离和提纯;攀钢轨梁厂拥有世界领先的轧制生产线,拥有中国唯一钢轨出口免验资格,其各型号钢轨产品贡献了全国70%的高铁线路;安宁钛材公司的年产6万吨能源级钛及钛合金材料全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将拥有超千米的生产线,并成为全球最大的海绵钛生产基地之一;当升蜀道公司锚定磷酸铁锂这一新能源材料生产,综合利用资源、能源优势建成攀西地区首家“智能零碳工厂”……这条完整的产业链背后,是一代代攀枝花建设者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发光发热的身影,闪耀着攀枝花服务党和人民需要的英雄底色。

支队参观中国钒钛馆、朱兰铁矿、攀钢轨梁厂、攀钢研究院、安宁钛材公司、当升蜀道公司(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在深入了解攀枝花的资源型产业布局后,支队还走进攀枝花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时期的代表性工程——二滩水电站。作为国家“西电东输”重要枢纽工程,二滩电站是我国在二十世纪建成投产最大的电站,支队一行参观了发电机组、中控室及大坝平台,近距离感受了世界级水电工程的恢宏气势与科技力量。滔滔金沙江水奔腾入库,在巍峨弧形大坝的拦截与引导下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清洁电力,为攀枝花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提供了不竭动力。

支队参观二滩水电站机组(左上)、中控室(左下)、大坝平台(右)

攀枝花在共同富裕与战略资源创新开发上的探索,给同学们带来了深刻启发。化工系2023级本科生刘明君感慨道:“这次实践让我真切地看到,攀枝花这座因党和人民需要而生的城市,如今仍然保有着报国初心,她不仅在探索共同富裕方面提供基层样本,更在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利用上肩负着重要使命。从共富实践的‘微光’到钒钛报国的‘基石’,这里的一切都启示我们,要将个人所学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主动走向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发光发热。”

【传承·努力发光发热的清华力量】

攀枝花今日的成就,离不开一代代建设者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艰苦奋斗与开拓创新。而在这幅薪火相传的报国画卷中,清华人的身影也始终闪耀,为“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发光发热”写下了生动的时代注脚。

化工系2000级研究生校友、安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德明学长一直致力于海绵钛和四氯化钛工艺研发与攻关。2000年,已在攀钢研究院工作的陈德明学长怀着对专业的热忱考入清华化工系,在研究生毕业后又回到攀枝花这片热土,投身钛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前沿。钛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化工装备等关键领域,其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壁垒高。陈德明学长多年来始终坚守在这一重要领域,将冶金、化工的学科积累深度融合于产业实践,从技术骨干做起,一步步稳扎稳打成长为百亿级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以扎实的技术积淀推动工艺瓶颈突破与产业升级。他“让钛制品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追求,展现了清华人立足关键产业、致力科技普惠、努力发光发热的深厚情怀。

化工系2005级校友、当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攀枝花市优秀共产党员陈新学长虽于2023年才来到攀枝花建厂,却已然成为“新攀枝花人”。2023年7月,当升蜀道启动第一批磷酸铁锂生产线建设,面对项目建设和工艺调试初期自动化条件缺失等重重困难,陈新学长带领公司骨干到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宣誓,在工作中进一步发扬三线精神,将50床被褥直接铺在生产一线,夜以继日抢抓项目进度。凭借“先生产,后生活”“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拼搏精神,当升蜀道仅用9个月建成生产线,于2024年4月实现量产,当年产值达到17.9亿元,以令人惊叹的“当升速度”创造了工程项目建设的奇迹。

此外,支队在实践中还与化工系2005级校友蓝锐、2016级博士校友胡应立、机械系2011级校友王小龙等在产业建设和科研攻关一线以及在公共部门工作的清华校友深入交流。在攀枝花调研学习期间,支队还了解到老一辈清华人在三线建设时期奔赴攀钢,将青春与智慧融入钢铁基地建设的动人故事,那份“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的坚定信念,至今仍然令人动容。如今的新一代清华人,正是继承了这样的优良传统,新老清华人共同汇聚成清华人“努力发光发热”的生动群像,在攀枝花这片“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报国篇章。

春化秋实支队访谈陈德明、陈新等校友(从上到下)

在访谈过程中,学长们也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经历,为同学们送上寄语。陈德明学长提到,一定要积极投身工程实践,提高技术能力、积累实践经验;陈新学长鼓励同学们发掘自身兴趣所在,在热爱的领域中深耕不辍,而系统的思维方式与扎实专业知识则是突破瓶颈、开拓创新的基础。

校友们的奋斗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同学们。化工系2023级本科生吕浩说:“从学长们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自强不息’。当升蜀道项目建设所展现的‘当升速度’,仿佛将我们带回了三线建设时期钢铁基地大会战的场景,一代又一代的攀枝花建设者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将个人所学与国家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探微书院2024级本科生徐浩田的感触同样深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在学长们身上变得具体而鲜活。他们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发光发热’,就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和领域,沉下心来,创造价值。这激励我更要珍惜在校时光,夯实基础,未来才能有所作为。”

【尾声】

此次攀枝花之行中,攀枝花与化工系双方还探讨了校地合作的方向与模式。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于进川在座谈会中表示,攀枝花渴望与清华大学携手,共同将“四川的攀枝花”建设成为“中国的攀枝花、世界的攀枝花”。化工系主任张强表示,希望化工系能够与攀枝花强强联手,在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合作共赢,把科学研究做在攀枝花这样的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清华化工系要为攀枝花建设发光发热。

“春化秋实”支队注重做好实践全过程设计,在行前、出行期间、总结宣传等各个环节让同学们有所收获。出行前,同学们分工进行预调研,并在支队例会上分享调研结果。实践期间,每位同学每天及时记录当日实践感想,并在实践结束后进一步总结提交。下一步,化工系将以即将到来的80周年系庆为契机,继续做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人才培养与校友工作相结合,让优秀校友的榜样力量、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发光发热”的时代精神辐射更多同学。

经过连续四年的社会实践,“春化秋实”支队见证了优秀校友在各行各业拼搏奋斗的足迹和实绩,深刻体会到他们身上所表现的踏实与纯粹的个人品质,也必将号召更多包括化工系同学在内的清华学子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转化为实际行动,到像攀枝花这样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发光发热!

相关新闻

  • 302022.08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发光发热——化工系“春化秋实”支队社会实践纪实

    1979年,清华大学化工系1977级化72班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成为一个时代青年精神的象征。2022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一周年之际,清华师生再次喊出“实现伟大复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时代强音,学校党委团委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为进一步响应学校党委号召,在化工系党委和化工系校友分会指导下,化工系团委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发光发热”为主题,组...

  • 232024.09

    继承传统再出发,光荣之城看未来 ——2024年化工系“春化秋实”支队社会实践纪实

    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提出45周年之际,清华大学化工系“春化秋实”支队开启连续第三年的实践之旅。四天的行程由化工系党委书记吕阳成带队,支队延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发光发热”的主题,重点与6位校友座谈交流,并在校友工作当地参观调研,还与多位长三角地区中青年校友交流。化工系校友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兵,系党办主任、校友办主任慕璘参加...

  • 122023.10

    继承优良传统,努力将远大志向转化为实际行动——2023年化工系“春化秋实”联合支队社会实践纪实

    清华毕业生,会做出什么样的职业选择?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专业和行业将发挥什么作用?传承四十余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在今天能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暑假,清华大学化工系“春化秋实”联合支队再次出发,探寻上述问题的答案。支队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发光发热”为主题,前往新疆、福建、浙江三地,在18天时间里访谈了十多位清华校友,并在校友工作当地参观、调研...

  • 272025.08

    四川成都校友会举办2025迎新送新会

    8月10日,四川成都校友会“水木同行——2025迎新・送新庆典”在若水居举办。60余名新生和40余名新毕业入川工作校友,以及四川成都校友会名誉会长、特别顾问颜家瑾,会长费永刚等40余位在川校友代表参加。在新生座谈会上,在川校友分享了读书期间的学业探索、校园生活及成长感悟,同时结合自身经历对新生给出了发展建议。新生们踊跃参与互动,与在川校友深入交流。费永刚在致辞中向新生表示祝贺,向新校友表示欢迎。他强调,清华...

  • 252023.06

    爱你所爱 发光发热︱校友刘锐在环境学院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刘锐校友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3年毕业典礼上发言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学院的邀请,让我能荣幸地回到母校,参加学院毕业典礼。首先,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各位学弟、学妹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你们即将奔赴四方,愿你们爱你所爱,与每一座城市、每一份工作双向奔赴,去发光发热。我是东北人,出生在吉林。18岁时,我考入了清华环境系,从本科一直到博士,在清华度过了无比美好、受益一生的9年。此后,我在国外工作...

  • 272025.05

    2025年四川成都清华校友会会员代表大会及理事会圆满召开

    在清华大学114周年生日之际,2025年5月10日,四川成都清华校友会会员代表大会及理事会在蓉城隆重召开,来自各界的清华校友齐聚一堂,共襄盛会,为校友会的发展出谋划策,共叙清华情谊。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姜胜耀,四川成都清华校友会名誉会长黄寅逵、沈国俊、颜家瑾,会长费永刚等两百多名校友。姜胜耀向大会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就学校发展与总会重点工作和各位代表进行了分享。他表示,学校永远是立...

  • 142021.04

    化工未来发展论坛暨清华校友总会化工系分会成立大会举行

    4月10日,清华大学化工未来发展论坛暨清华校友总会化工系分会成立大会在刘卿楼报告厅举行。原国家化工部副部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原会长、中国化工学会原理事长李勇武,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谭天伟,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万泰,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唐杰,化工系老领导、校友代表及在校师生代表150余人出席论坛。清华校友总会化工系分会成立仪式由清华大学化工系党委书记王玉军主持。王玉军介绍了...

  • 312023.07

    党委副书记过勇赴鄂尔多斯访问并看望校友及学生社会实践支队

    7月24日至25日,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带队赴鄂尔多斯访问,出席校友及研究生社会实践支队座谈会,考察调研当地发展情况。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李理,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汇良等会见过勇一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闻何等参加相关活动。李理会见过勇一行李理对过勇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对清华大学长期以来给予鄂尔多斯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介绍了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及人才引育情况,回顾了市校之间的合作历程,希望未...

  • 052025.06

    清华校友总会化工系分会理事换届会议暨清华化工发展座谈会举行

    5月24日下午,清华校友总会化工系分会理事换届会议暨清华化工发展座谈会在清华大学英士楼举行。化工系原党委书记胡献华,化工系主任张强,化工系党委书记吕阳成,化工系校友代表等五十余人参加会议。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由化工系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兵主持。会议现场胡献华作为系里老领导和老校友代表,热烈欢迎各位校友返校;她表示本届校友分会在联络校友、服务校友成长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

  • 062017.04

    赵锦铎:记20年前赴夏津的社会实践活动

    前些日子整理在单位的宿舍内务,翻出了一张1997年人文学院赴山东省夏津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名单,一本绿皮硬壳的记事本。这份名单和记事本就是师生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