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前言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长编》是旨在全面、系统、完整记录西南联大历史的大型编年体资料汇编。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广涉各种类别、各种体例、各种来源的浩繁资料,还要仔细梳理,区别归类,校勘鉴别。
这是一项工作量和难度都超出预料的艰巨工程,需要全国各有关高校和科研、图书、档案部门的通力配合,需要不同岗位的多位专家学者协作努力,也需要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渐进行。
由于这项工程非短期可以完竣,特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长编丛书”,以便及时推出阶段性的成果。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长编丛书”不拘形式,凡是1937年7月至1946年10月间所有西南联大时期的资料,均在其列。“丛书”各书以内容为书名,既有以学科、专题为名者,也有以体裁、性质为名者,既有个人文集,也有多人合集,既有授课讲义,也有听课笔记,既有各种演讲,也有报告记录。
总之,目的是成熟一部推出一部,完成多少推出多少,不限类别,不分批次,最终自然形成一个系列。
需要说明的是,“丛书”各书完成有先有后,且各自独立,各成体系,故各书之间所收篇目略有重复。
作为大型资料汇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长编》制定有统一凡例,“丛书”各书凡例由编辑者根据内容需要,在统一凡例下各自把握,并予以说明。
收入“丛书”的各书,多已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或授权,但由于时日旷久,有些失去联系线索,权且留待日后弥补。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长编》编辑委员会
《西南联大军事时局评论(一)》,戴美政编,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编选说明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文化传播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爱国知识分子运用新闻武器促进民族觉醒、推动抗日救国的特殊历史阶段。
在战时条件下,西南联大学者最大程度利用报刊广播传媒,宣传抗战,报道战情,引导舆论,意在激励军民士气,批判侵略行径,振奋民族精神,彰扬爱国主义,留下特殊时代的思想文化记录。
本书选编的是曾昭抡、蔡维藩、雷海宗、张印堂等11位联大学者的军事时局类评论106篇,大致分为世局观察、战场分析,国际关系、二战人物、武器军工5个部分。
其中,“世局观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军事局势密切相关的各国政治经济问题分析等,也有结合时局来阐述的国防科学、军事理论、军事力量等内容;“武器军工”包括武器装备、军事工业、战争物资等内容。所选编各位学者的原文,均出自民国时期报刊,主要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存续期间,即1937年11月1日至1946年7月,长沙临时大学开学至西南联大最后一批师生复员北上这段时间联大学者发表的此类作品。联大期间形成而后发表的作品也酌情收入。
《曾昭抡西部科考旅行记选》,戴美政编,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编选说明
2018年是西南联大在昆明建校80周年和抗战时期中国唯一一条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开通80周年的特殊纪念年。本书所编选的曾昭抡旅行记,恰好都与这两件大事有关,包括报刊连载的《缅边日记》《乐西公路行纪》《渝兰途中见闻》等长篇旅行记和《美丽的大理》《祁连山》等单篇,以及《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川康科学考察团展览会特刊》所刊曾昭抡及考察团几位同学的文章。
《缅边日记》是曾昭抡1939年3月11日至25日的半月中,沿滇缅公路旅行考察的记录。那时滇缅公路刚修通不久,该日记较全面地记录了滇缅公路沿途的情形,应属有关滇缅公路考察的最早记录之一。同行旅客中,陈昭炳是曾昭抡舅舅的长女,当时在迁到云南澄江的中山大学任教。
《我们怎样越过大凉山》《滇川两千里》两篇,为曾昭抡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川康科学考察团”考察大凉山彝族腹地的记录。
该考察团由曾昭抡任团长,团员有裘立群、陈泽汉、马杏垣、钟品仁、黎国彬、周光地、李士谔、康晋侯、柯化龙、戴广茂等10人,分别是西南联大化学、地理地质、生物、社会、物理、政治等系三、四年级的学生。
1941年7月2日,考察团从昆明出发,历时101天,步行1000余公里,对大凉山地区的地理、矿产、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状况做了详细考察。
当年9月回到昆明后,曾昭抡及时整理考察结果,1942年2月印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川康科学考察团展览会特刊》,接着写了《滇康道上》《大凉山夷区考察记》两本专著,全面记载此次考察经历与成果。
本书选刊的曾昭抡旅行记,可看作两本专著的简写稿,概括了考察历程和核心内容。为使读者更多地了解考察团的情况,参加考察的戴广茂、裘立群等联大同学所写的旅行记,也收入本书附录。
《乐西公路行纪》是曾昭抡的又一篇公路旅行记,1942年12月7日至1943年4月4日,在昆明《当代评论》杂志连载7期。该篇记述1942年春作者乘汽车沿西昌至乐山的公路旅行的见闻。
当时该公路刚修通还未通车,川滇西路运输局副局长吴星伯带了一批工程人员,乘该局公务车沿路视察工程情况,曾昭抡恰好搭上这趟车。该篇主要记述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高山河流、村镇农田等,赞扬了数万筑路民工的艰辛劳动和牺牲精神。
《渝兰途中见闻》记述1944年9月作者与夫人俞大絪一起乘汽车从重庆到兰州,参加中国化学团体第一届联合年会途中的经历见闻。该篇从1944年11月9日起,连载于昆明《评论报》周刊(四开小报),直到1945年4月28日,仍在该报第34期连载。
本书还特别选入曾昭抡《谈游记文学》一篇,借此可增加对曾昭抡游记作品的理解。
《五教授地理学文选(一)》,肖雄编,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编选说明
本书编选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五大地理学教授张印堂、洪绂、林超、陶绍渊、鲍觉民的部分地理学文章,文章彰显了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的特色,是研究近代地理学史的重要史料。
五位教授的地理学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为七类,其他三部分不分类,均按发表的时间顺序编排。
第一部分为地理专题论文,主要为人文地理学的论文,涉及经济地理、政治地理、军事地理、文化地理、人种地理等诸多领域,而纯粹为自然地理方面的论文并不多,仅有《云南气候的特征》一篇。
第二部分为地理教育和地理研究方法方面的文章。张印堂、林超等联大地理学教授一直致力于探讨近代地理学方法论方面的问题,力求把西方的地理教育教学方法和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到中国来,并根据中国地理科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力图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理学教育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为地理游记、地理考察简报和地理调查报告,其中《川滇道上》可称得上地理游记,《乡土地理调查手册》为乡土地理调查设定调查规范,提供具体的调查方法,其他两篇文章为地理考察简报或调查报告,即地理调查的成果。
第四部分为地理书评,编选了鲍觉民和林超两位教授所写的书评,书评具体介绍了两部经济地理学著作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肯定其学术价值,对于当下从事地理学术史研究的学者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所编选的地理学文章,主要为五教授发表在民国期刊上的部分文章,他们出版的地理学术专著因篇幅较长,本书没有收录。没有入选的五教授发表在报纸与其他期刊上的地理学文章以及他们的地理学专著留待以后编选,拟另编一至两卷予以收录。
本书收录的地理学文章,发表时间均在1937年至1946年,大致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包括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存在时间为断,此时期亦可称为西南联大时期。
虽然1946年5月4日梅贻琦宣布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结束,但考虑复员北返需要一段时间及师范学院的留昆,更为展现学术研究的积淀过程与连续性,本书收录的文章,其发表时间延伸至1946年底。
五位教授发表在1937年以前1946年以后的地理学文章本书没有收录;西南联大时期五大地理学教授发表的非地理学文章也不在本书的收录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