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馈母校

助困励学 爱校育人 ——纪念清华校友励学金创立10周年

2016-04-07 | 孙哲(1970工物) 编辑 | 来源 清华校友总会 |


       “清华校友励学金”是清华校友总会面向校友发起的一项捐资助学工程,创立于2006年1月,今年是“清华校友励学金”实施10周年。清华校友励学金工程是清华校友工作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校友工作的一大创新。

       “清华校友励学金”工程于2005年底开始酝酿,2006年1月向社会公布,2006年3月《“清华校友励学金”倡议书》向海内外清华校友正式发布。倡议书中说,“清华校友励学金不同于学校已有的奖学金、奖助学金、助学金模式,将创造一种全新理念:校友捐资、奉献爱心,学生受助、勤奋学习,毕业成才、荣为校友,饮水思源、回馈母校。通过广大校友捐资助学的义举,将使他们减轻学费生活费的负担、安心学业。获助学生步入社会,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回馈母校,继续参与励学金捐赠活动,使之成为清华精神与文化的一种传承。”“清华校友励学金”倡导“助困励学、爱校育人”,专项用于资助由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使学生在获得经济资助的同时直接感受到校友给予的精神激励,是清华精神的一种传承,也是校友参与和支持母校人才培养的直接渠道,同时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校友和母校的联系,体现校友热爱母校的深厚感情。

       让我们回顾一下清华校友励学金创立初期的情况。

       励学金项目一经启动,立即得到了海内外校友及各地校友会的积极响应。校系领导带头捐款,广大校友通过年级班级、各地校友会、清华校友龙卡,以及校友企业等多种渠道,积极参与励学金捐赠,感人事例不胜枚举,彰显清华大学强大的凝聚力。

       “清华校友励学金”捐赠第一人。2005年12月,励学金项目尚处于酝酿阶段就收到旅美校友谢澄甫(1948电机)捐赠款9500美元,设立“清华校友谢澄甫励学基金”,这是励学金项目创立以来收到的第一笔海外校友捐款。2006年2月23日,1987级水利系校友田涛向刚刚启动的“清华校友励学金”项目捐赠人民币20万元,成为国内校友“清华校友励学金”的第一捐赠人。田涛还承诺将连续捐赠6年,共计120万元人民币,希望资助60名家境贫寒的学子。田涛生长于贵州省一个贫穷的地区,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生活以及家庭熏陶,在他的内心埋藏了一颗知恩图报的种子。清华大学五年的学生生活,学校的帮助,师长的教诲,使他终生难忘。毕业后经过多年的努力,事业有成,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希望回馈母校。“清华校友励学金”项目的创立为田涛“饮水思源、回馈母校”提供了机会。在2007年召开的清华大学第11次校友工作会议上谢澄甫、田涛等13人获得励学金捐赠突出贡献奖。谢澄甫和田涛的爱校义举感动了众多校友,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三院士带头捐赠“热能系教师励学金”,倾注一片真情。在2006年9月初召开的热能系全系干部会上,全体干部和责任教授热烈响应捐赠励学金,一致同意并通过设立“热能系教师励学金”的倡议,用以资助本系家庭困难的学生。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件既能体现爱心又能增进师生感情的好事和实事,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师长的体贴和温暖。倡议书发布第二天,全系老师积极参加捐款。倪维斗、蒋洪德、徐旭常三位院士和系主任姚强一马当先带头捐款。李政夫妇捐款设立了冠名励学金。班主任张建胜多年来捐助“希望工程”,这次参加励学金捐款,他说钱不多,表示对自己学生的一片心意吧。不到一个月,已有十多位老师参加捐款,捐款额9.85万元。

       深圳校友会全面发动,(当年)捐赠额遥遥领先。2006年9月,深圳校友会专门召开秘书处、理事会会议,讨论如何在深圳校友中筹集清华校友励学金问题。理事会确定了深圳校友的捐款目标为资助50名学生、每人6500元。为此专门成立了清华校友励学金深圳工作组。广大深圳校友积极响应,深圳校友会会长关志成、副会长冯冠平、连果义、杨向阳以及工程院院士郑健超、徐大懋等带头,众多校友争先恐后,慷慨解囊,有近500位深圳校友参与捐赠。信用担保中心、广东核电集团、深圳能源集团、清华研究院、清华力合集团等校友企业,深圳法学校友分会、深圳经管校友分会、深圳建设与房地产(筹)分会等机构也不甘落后,积极参与。截至2006年10月19日,深圳校友励学金捐款额达到39万多元,协议捐款总额51万多元,圆满完成了理事会制定的目标。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校友会的筹款工作也在热火朝天地开展之中。2006年10月底各地筹款已到金额:深圳校友会39万,重庆校友会13万,河南校友会11.2万,广州校友会10万。山东、广西、珠海、安徽、福建、江西、海南、长沙、扬州等地校友会,以及海外的大芝加哥地区校友会、硅谷清华联网、全英校友会、波士顿校友会等校友组织的筹款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郑建新和“李伟励学基金”的故事。李伟将军是清华10级老校友(1938年毕业于清华土木系),2005年8月逝世,生前任解放军总政宣传部部长。李伟将军对清华母校怀有深厚感情。2005年12月,李伟将军的夫人郑建新老人遵照李伟将军生前遗愿,为清华捐款5万元“以培养德智双馨的清华人”(后转为“李伟励学基金”)。此后她每年都为清华捐款,直到2014年她共捐赠12万元,先后资助7名学生。逢年过节清华校友总会都会派人看望老人,汇报“李伟励学基金”使用情况,给老人带去被资助学生的感谢信以及捐赠证书和捐赠发票。“李伟励学基金”规模不大,资助的学生也不多,但李伟夫妇热爱清华、助困励学的精神却十分感人。郑建新老人生活简朴,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把自己的退休金积攒下来回馈社会,被誉为“捐款专业户”。郑建新老人说,“我多次为社会捐款,但我最感欣慰的是给清华捐款,不仅因为清华是李伟的母校,更因为给清华捐款最实在,最落实,也最规范。”

       清华校友励学金工程一方面体现了清华校友的爱校情怀和校友间的互助情谊,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校友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捐赠励学金的校友不求回报,受到励学金资助的学子不需偿还,如若将来生活宽裕时可再捐赠励学金给后面的学弟学妹。享受校友励学金的同学相比于享受其他资助项目的同学更多了一份亲情和自豪,也更多了一份社会担当。

       10年来,“清华校友励学金”走过了光辉的历程。2006年当年就筹款486万元;2007年翻一番,筹款近1000万元;2008年再翻一番,筹款约2000万元。截止到2015年底,10年间共筹集励学金(含励学基金)1.26亿元。捐赠励学金的校友共计2.7万人次,设立励学金392项。总共发放4934万元,共资助本科生10351人次。2006年8月,学校开始建设包括助学金、勤工助学、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和困难补助等在内的“家庭经济困难本科学生资助体系”,10年间清华校友励学金发放金额约占清华大学家庭生活困难学生资助总额的三分之一,成为清华大学“新资助体系”的重要支撑。从2014年开始,清华校友总会将励学金工程由“助困、奖优”扩展到“酬勤”和“国际交流”,推出“清华校友—勤工励学基金”和“清华校友—国际励学基金”项目;励学金工程的理念也从一开始的“助困励学,爱校育人”发展为现在的助困励学、奖优励学、酬勤励学、国际励学相结合的多种励学体系。

       “清华校友励学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是清华大学对社会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抓铁有痕,在清华得到完全落实,这其中清华校友功不可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