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深切缅怀李卓宝教授

2020-04-05 | 王孙禺 刘惠琴 | 来源 公号“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2020-04-04 |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清华大学原党委委员、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原国家教委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高等教育学科组组长、国家教委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首任所长,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杂志主编李卓宝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3月13日凌晨4时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

(一)救国求学

清华大学文科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教育学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1911年清华学堂设有哲学教育学科,1926年清华学校正式建立教育心理学系。1945年8月抗战胜利,次年5月西南联大宣告结束,随后,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分别迁回原来校址。复员后的国立清华大学未设教育学系,但仍设有心理学系。

1946年,来自名门望族的李卓宝怀着救国求学的理想,毅然只身从澳门北上,到清华求学。当年的清华理学院心理学系是全国知名的学系之一。那年考取心理学的有陈金秀、李卓宝、姜德珍、马利英等学生[1]。由此,李卓宝成为心理学泰斗、系主任周先庚先生的学生。四年后,1950年李卓宝毕业,获心理学学士学位,留校执教。

在清华党组织的关怀和引导下,李卓宝于1948年10月加入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开始革命工作。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至1953年,任清华大学共青团团委副书记;1950年8月至1966年6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委员;1953年至1958年,任清华大学速成中学副校长、党组书记;1958年9月至1966年9月,任清华大学基础部副主任,党总支书记;曾任北 京市第二、第三届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妇联常委、北京市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1984年3月至1986年2月,李卓宝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室主任;1986年3月至1992年10月,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首任所长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主编。

1987年7月,李卓宝获批研究员资格,是我校文科最早获正高级职称的教师之一。

1993年3月,李卓宝教授光荣离休。

李卓宝教授把一生献给了为之终生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献给了祖国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给了继承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民教育事业,献给了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事业。

(二)建所之功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心理学系随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尽管1952年院系调整至“文革”结束,清华大学没有设立教育及相关学科与课程,但关于教育研究的活动始终没有停止,特别是有关教育教学研讨会这样长期坚持的教育研究活动未曾中断。1953年开始,学校共召开过数十次教育教学研讨会,内容涉及学校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修订教学大纲、交流教学经验、推进教学改革等等。

李卓宝教授始终是清华大学开展教育研究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

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社会发展及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清华大学对原有院系、研究机构等进行了调整和增设。在李卓宝教授和多位领导的建议下,1979年10月26日,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清华大学理工科教育研究室”[2],下设应用心理学研究室、校史研究室、基础教育研究室等,直属学校领导。1980年起,汪家镠、邢家鲤、李卓宝先后任教育研究室主任[3]。办公地址设在明斋东侧一楼北头,白手起家,创业十分艰苦。

随着清华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1986年2月25日,在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工作会联席会议上,决定将教育研究室改为教育研究所[4],隶属于校机关。下设高等教育研究室、普通教育研究室(附中)、校史研究室(党委宣传部)、杂志编辑部、资料室。由学校有关校长领导,党支部属校机关党委领导。同年3月6日,校长工作会议通过,任命李卓宝为教育研究所所长[5]。办公地址迁到文科楼五层。

1993年12月26日,校务会议决定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育研究所隶属关系由校机关转至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由此,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由一个隶属校机关的行政事务部门转型为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填补了清华学科门类中缺少教育学门类的空白。

李卓宝老师坚持教育研究要大中小学一起抓,认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是“一条龙”,因而特别邀请附中校长万邦儒兼教育研究所普通教育研究室主任。李卓宝教授曾自嘲,清华大学与别的大学不同,别人称“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我们称“教育研究所”,比人家少四个字——“高等”和“科学”。因为我们不能只讲“高等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必须考虑到基础教育的发展和衔接;我们不是不追求“科学”,但我们更强调的是,讲求实事求是,讲求解决具体问题。

在高等教育研究尚属创始阶段,李卓宝教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和利用自身丰富的高等教育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深刻论述了理工科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对高等教育研究中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关系、领导干部与教师群众共同参与教育研究的关系、教育专业教师与理工科专业教师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思考。为清华大学和全国教育学科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作出了杰出成就。

(三)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以后,李卓宝教授意识到中国的教育要走向世界,提出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学习借鉴西方教育制度中的长处;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培养创新人才,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性;针对提高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需求,提出工科需要有坚实的理科和人文科学基础等重要思想。

为此,教育研究所成立初期曾招收专科生。1990年至1996年曾招收“高等教育管理专科班”和“办公自动化专科班”,开设高等数学、中国革命史、管理学、逻辑学、心理学、专业英语、电工与电子技术、办公自动化应用、普物实验等课程。[6]同时,教育研究所招收研究生,为高等学校、国家机关、教育管理部门以及重点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高质量的毕业生;此外,教育研究所还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培养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教学研究和管理骨干。

自1990年起,教育研究所相继获得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应用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后来还获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1年教育研究所获批高等教育学硕士授权点后,李卓宝教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并亲自讲授研究生主干课程《高等教育学》。

1993年,李卓宝教授指导的清华大学第一位教育学科研究生王宇毕业,并获硕士学位,毕业论文题目为《中国理工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之研究》。此后,李卓宝教授名下陆续毕业的硕士生有李学禄,硕士论文题目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张岩峰,硕士论文题目为《人与文化——大学人文教育之意义》。

(四)科学研究

在李卓宝教授的带领下,教育研究所除为教工、学生开设有关课程,承担教学任务外,还积极号召清华大学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学的研究,积极参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的发展规划课题,整理编写清华大学校史,为教育研究人员提供相关图书资料等。在此基础上,李卓宝教授亲自推动并建立了一系列教育研究组织和机构,拓宽教育研究的平台,壮大教育研究的队伍,使清华教育研究得以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会。1986年4月,作为群众性学术团体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会成立,“其宗旨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学研究,总结我国特别是我校教育工作的实践,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探讨教育的客观规律,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贡献。”[7] 时任校长高景德任理事长,方惠坚、李卓宝任副理事长,[8]至1990年,教育研究会“有会员200余人,下设15个研究小组,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总结、研究和交流活动。”[9]

1990年6月,召开第二届会员大会。1993年12月,召开第三次会员大会。大会通过第三届教育研究会理事会名单,其中,理事长杨家庆,副理事长胡显章、吴敏生、白永毅、郑燕康、王孙禺,秘书长李越,副秘书长李家强、刘惠琴。[10]

教育研究会的成立,“使学校教育研究队伍由少数专职和大量兼职人员相结合组成,日常组织工作由学校教育研究所负责,推动了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蓬勃开展,并取得大批研究成果,对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建设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11] 在李卓宝教授的带领下,教育研究会先后完成了有关“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理工科大学培养人才主要特征”、“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及其应用”、“应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以及“高等教育评估”、“高等教育管理”、“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全国哲学与社会科学“七五”、“八五”国家重点课题[12]

教育研究会承担的课题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其科研成果曾荣获“国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成果奖、北京市高教学会优秀成果奖等,获奖数量和等级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13]。如,“《大面积、多层次、多规格开展因材施教》的教改试验研究获第一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试验报告》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1990年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还有多篇论文分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成果奖和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协作组优秀论文奖。这些研究成果对繁荣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研究做出了有益贡献。[14]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12月28日,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会正式宣布成立,校长顾秉林担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15] 根据学会章程规定,“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会是学校广大教职员工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接受清华大学的领导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指导。学会将面向高等教育的实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16] 此后,我校教育研究会与高等教育学会一并运行,一并开展工作。

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1987年,清华大学建立了高校最早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17]。2000年,“教育研究所设立了心理学研究室”[18]。2006年4月18日,成立“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跨学科研究。[19]2008年5月14日,校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成立“清华大学-伯克利心理学研究中心”,中心“积极组织协调校内文、理、工、医等相关学科研究力量,开展跨学科前沿性研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致力于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20]

在李卓宝等教授等专家的倡导下,同年5月20日,校务会议讨论决定恢复建立心理学系[21],其中应用心理学专业由教育研究所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共同建设。

在学科建设方面,李卓宝教授在创立全国理工科大学第一个教育研究所之后,除了担任教育研究所首任所长外,还曾担任理学院领导小组组长等职务。曾多次召集校内外专家学者研讨清华大学心理学科建设问题。作为清华心理系的早期毕业生,李卓宝教授一生对心理学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生从未放弃过重建和繁荣清华心理学学科的梦想。

清华大学工程教育中心。2008年12月3日,校务会研究讨论通过,决定成立“清华大学工程教育中心”,挂靠教育研究所运行[22]。“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工业工程系、电机工程系、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等院系单位共同发起,在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院、企业集团的大力支持协助下,形成的‘学-产-研’跨学科和跨单位共同合作的研究机构。”[23] 校长顾秉林院士受聘为中心名誉主任,原教育部副部长、清华校友吴启迪任中心主任,谢维和、袁驷、王孙禺、林健等任副主任;学校老领导余寿文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24]。王孙禺任秘书长,李越、张文雪、刘惠琴等任副秘书长。

李卓宝教授对于工程教育中心的成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极大的支持。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成为后来成立的“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的前身。

李卓宝教授曾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高教组组长,一直积极承担、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领导组织工作。同时,参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发展规划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优异的科研成果。李卓宝教授承担和参与的部分重大科研课题有:《高等工程科学技术人才类型与主要素质培养的研究与试验》(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国家重点项目);《我国理工科大学培养人才主要特征及途径的研究与试验》(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国家重点项目);《理工科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试验与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教委重点项目);《我国社会主义理工科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及途径的研究与试验》(全国教育科学“八五”国家重点课题);《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回顾、现状与展望》(中宣部重点课题子课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国家教委课题);《新的历史条件下关于大学教育本质与大学职能等问题的研究》(国家教委课题)、等等。李卓宝教授在科研工作中多次获得国家级、北京市及学校奖励,其中曾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988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5年)、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6年)、获全国教育教育规划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等等。

(五)创办刊物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是国内理工科大学中最早创办的教育研究杂志,也是清华大学最早的文科学术期刊,其创刊于1980年。当时刊名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通讯》,李卓宝教授任主编。1986年杂志更名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拥有国内刊号和国际刊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最早被列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核心期刊”。同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还编辑出版了《教育研究参考资料》等内部学术刊物。[25]

李卓宝教授始终倡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办刊宗旨,在积极保持和发挥清华大学理工学科研究优势的同时,继承和发扬历史上清华的人文社会科学传统。李卓宝教授始终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作为教育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实验基地,作为坚持和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的思想阵地。李卓宝教授始终坚持《清华大学研究研究》必须隶属于教育研究所,强调学术性、专业性,不得商品化、产业化。

(六)学术交流

为提升自身科研水平,教育研究所积极组织和参加海内外教育及相关学术研讨会,派员赴美国、德国、日本、苏联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进行教育考察,同时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座谈、报告,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互访。

李卓宝教授参与的部分国际/地区学术活动有:1980年5月,作为清华大学访美代表团成员考察美国教育;1986年1月,率教育代表团考察香港教育;1990年6月,作为中国教育代表团成员赴德访问;1991年6月,作为中国教育代表团成员访苏,在莫斯科召开的中苏高等教育改革研讨会上宣读论文:“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此外,李卓宝教授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国际交流,选派青年教师出国(出境)攻读博士学位或作短期访问学者。

作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首任所长,李卓宝教授带领全所师生艰苦创业、砥砺前行,探索既不同于西方教育研究、也不同于师范院校的教育研究之路。在建所之初就明确提出清华教育研究所的宗旨,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力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改革过程中的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为中心,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规律,努力为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科学体系作出贡献。

经过长期的努力,清华大学的教育研究机构走过了初创和发展的进程,从教育研究室到教育研究所,再到研究研究院的成立。2009年11月6日教育研究院举行成立大会时,老所长李卓宝教授在大会上做了重要发言。[26]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成立,表明了学校对教育学科的高度重视,开启了清华大学教育学科发展的新阶段。2019年10月,清华大学召开了“教育研究院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李卓宝教授通过视频,表示热烈的祝贺。

如今,教育研究院经过多年的积累,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交流和服务学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学校和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春华秋实,继往开来。如今的教育研究院在学校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向宏观教育政策、面向学校改革、面向教育学科前沿,继承李卓宝教授的遗愿,努力推进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世界一流教育学科建设,为清华大学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和加快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做出更大努力。

敬爱的老所长李卓宝教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王孙禺 刘惠琴

2020年4月4日清明节

————————————————————

1.《国立清华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名录》,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4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460页。

2.《清华大学一九七九年大事记》,《清华公报》增刊(2),1979年12月31日,第15页。

3.《清华公报》,第67期,1982年12月30日。

4.《清华大学一九八六年大事记》,《清华公报》增刊(57),1987年3月2日,第3页。

5.《清华公报》,第117、118期,1986年4月3日。

6.《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记事》(1976-1996),1997年。

7.《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会简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0年第2期,第84页。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记事》(1979-1996),1997年。

9.《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会简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0年第2期。

10.《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记事》(1979-1996),1997年。

1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会简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0年第2期,第84页。

1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会简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0年第2期;桐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

13.桐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

14.《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会简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0年第2期,第84页。

15.《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会成立》,《清华大学每日动态信息》(2004)第2919号(2004.12.29)。

16.《清华大学成立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期。

17.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网站,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psy/2282/index.html。

18.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网站,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psy/2282/index.html。

19.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编印:《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工作简报》,第5期(总第5期),2006年12月30日。

20.《关于成立清华大学-伯克利心理学研究中心的决定-经2007~2008学年度第20次校务会议讨论通过》(2008年5月14日),《清华公报》,2008。

21.《关于恢复建立心理学系的决定-经2007~2008学年度第21次校务会议讨论通过》(2008年5月20日),《清华公报》,2008。

22.《关于成立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的决定》,《清华公报》,2008年。

23.《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清华大学每日动态信息》,(2009)第121期。

24.《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清华大学每日动态信息》,(2009)第121期。

25.桐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会简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0年第2期,第84页。

26.《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成立》,http://www.ioe.tsinghua.edu.cn/publish/ioe/5332/2010/20101222112814339329880/20101222112814339329880_.html。


相关新闻

  • 112024.05

    春天的故事:1979年清华校庆

    有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叫《春天的故事》,第一句是“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每当我听到这个歌曲,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1979年那个令人难忘的春天,那个属于中国,属于清华,也属于我的春天。对清华而言,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末,都会迎来建校纪念日。在清华百年风云变幻中,除了因为历史原因而中止外,春天里的“校庆”从来都是全体清华人为自己庆生的盛大节日。1979年4月26日《新清华》刊登的校庆预告1979年是清华大学建...

  • 312020.08
  • 072023.08

    康重庆:深切缅怀倪以信教授

    我国动态电力系统方向教育家、科学家,电机系1963级校友倪以信教授,因患病经抢救无效,2023年7月15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6岁。倪以信教授是是清华大学培养的第一位女博士,也是我国第一位工学女博士,曾任全国青联副主席、清华大学电机系副主任、清华-港大深圳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倪以信教授是著名的教育家,她倾注毕生心血教书育人,培养了一大批硕士、博士等专业人才。倪以信教授是动态电力系统方面的著名专家,曾被...

  • 262021.02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秦佑国教授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秦佑国同志于2021年2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秦佑国教授1943年12月29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扬州江都。1967年获清华大学学士学位,1981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7-2004年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曾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长。秦佑国教授将毕生精力奉献于建筑教...

  • 092023.06

    吴荫芳:怀念李卓宝老师

    《李卓宝文集》出版座谈会暨李卓宝奖学金设立仪式,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组织,于2023年4月29日举行,感谢邀请我参加并在会上发言,深切怀念李卓宝老师多年的指导帮助和致以深深地诚挚地感谢。《李卓宝文集》出版座谈会暨李卓宝奖学金设立仪式现场(2023.04.29)吴荫芳在会上发言李卓宝老师是我很敬重的前辈,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首任所长,是卓有成效的教育学家。她在开展学生工作,培训工农干部,加强基础课,开拓教育研究,...

  • 202020.03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道增院士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道增同志,于2020年3月1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 102017.04

    深切缅怀著名飞行器进气道专家、南航教授张世英

    2017年3月20日,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奠基人之一,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飞行器进气道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教授张世英同志在南京逝....

  • 182020.03

    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李卓宝逝世,享年91岁

    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清华大学原党委委员、原校务委员会委员、原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理学院原领导小组组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首任所长李卓宝教授于3....

  • 212022.02

    深切缅怀宗孔德先生

    宗孔德先生千古宗孔德先生生平宗孔德先生祖籍河北邢台,于1920年10月22日出生于邢台沙河县北掌村,1926年至1928年在原籍读私塾和小学,1929年至1939年分别在北京第二十七小学和市立四中读小学、初中和高中,1937年至1938年期间因日本侵华被迫回原籍逃难,1940年考入西南联大电机系学习,于1944年毕业。宗先生大学毕业后随即参军,加入到抗日队伍的行列。他1946年退伍后任云南大理中学高中物理教员,1947年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助教...

  • 05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