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hina-United States Physics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简称CUSPEA)实施40周年。回首40年前,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关心国内年轻人的人才培养,呕心沥血、事必躬亲,克服重重困难,在改革开放初期,历时十年,让近千名中国学子赴北美求学。李政道对这些CUSPEA学者们寄予殷殷期望:通过你们,中国科学的将来就是世界科学的将来!
40年后,CUSPEA学者们在物理、金融、生物、计算机、教育等领域取得不俗的成就,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或行业领军人物。他们牢记李政道的谆谆教导:互帮互助,成立了CUSPEA同学联谊会、CUSPEA企业联盟等组织。他们饮水思源,投身祖国科教事业建设,薪火相传!
李政道为CUSPEA40周年纪念活动题词。李善时 摄
要让中华民族科技事业后继有人
目睹了当时祖国人才断档的严重危机状况,李政道忧虑万分:“为加快祖国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只在国内举办讲座补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尽快为祖国的一批年轻人创造系统学习和发展的机会,特别是让他们能到美国世界第一流的研究院和大学去系统学习,这才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长远之计。”
后继乏人 存亡绝续
1972年,李政道和夫人秦惠箬回到阔别20余年的祖国。当时,中国科教界自由学术交流的风气已经被“文革”革掉了,1960年能够自主制造“两弹一星”的强大科学家团队面临瓦解的可能。因此,如何帮助中国建立一支新的、年轻的科学工作者队伍,是李政道此次回国最为忧虑的问题。他对这一重大问题思虑再三,决定尽他最大的力量,让中华民族科技事业后继有人!
1974年,李政道第二次回国。他先在上海参观了复旦大学和上海芭蕾舞学校,参观后,写下了《参观复旦大学的一些感想》,文中建议:“中国要富强,就要重视基础科学的发展,要从培养人才做起,下决心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人才队伍。没有基础科学就不可能有科学创造,培养这支队伍的时间分配可以仿效培养芭蕾舞人才的做法,从少年中选拔,从小培养,有很好的老师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在20多岁的时候达到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和发挥效率的最高峰。”
这篇文章写成后,李政道托老同学朱光亚呈送给周恩来总理。在“文革”特殊时期,他力图用这样的方式打开一个缺口,以期改变中国教育几乎完全停滞的局面。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1974年5月24日周恩来总理接见他时,他会与“四人帮”作一场艰苦的辩论。当天,刚复出工作的邓小平也参加了会议。周恩来总理将这篇文章和当天的会议情况汇报给了毛泽东主席,毛泽东主席非常重视这件事,于5月30日接见了李政道,并采纳了他的一些建议,促进国内教育事业部分恢复。
197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简称“少年班”。这是在特殊历史阶段,为改变国内严重忽视人才教育状况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鼎力相助 言传身教
1977年8月8日,复出后的邓小平主持了著名的“八八座谈会”。会上,对于学术交流问题,邓小平指出:“接受华裔学者回国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具体措施,派人出国留学也是一项具体措施。我们还要请外国著名学者来我国讲学。”
1978年3月初,邓小平同意《中国科学院、外交部关于邀请美籍物理教授李政道来华短期工作的请示》。据此,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钱三强出面,邀请李政道于1979年四五月间来华讲课。
在1979年4月至6月,李政道开设了“统计物理”和“场论与粒子物理”两门课程,为期7周,在讲授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也传授了他的治学方法和多年来在研究工作中的心得体会,这些都是无法通过看书本、读文章学到的。对中国物理学科研人员来说,这次讲学活动无疑是久旱逢甘霖,他们近距离地感受诺奖级科学大师的风采,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他的学识风范。
严济慈曾幽默地说:“我们能够听李政道先生的课应该感到幸福,这相当于让大家出了一次国,到美国读了三年书。”
在讲学期间,李政道每天上午和下午讲课,中午和学生们一起吃饭、讨论。他发现,在国内科研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下,仍有些研究生素质不错。目睹了当时祖国人才断档的严重危机状况,他忧虑万分:“为加快祖国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只在国内举办讲座补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尽快为祖国的一批年轻人创造系统学习和发展的机会,特别是让他们能到美国世界第一流的研究院和大学去系统学习,这才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长远之计。”
培养人才的一个长远之计
一些很有影响力的美籍华人学者不和李政道讨论,直接给国内写信,反对CUSPEA。李政道不得不向最高层解释:清华留美考试是奖学金的考试,得了这个奖学金并不等于进入美国大学。如同现在每一位赴美国大学和研究院学习的外国留学生,都要经过由美国出题目的GRE和TOEFL考试一样,是与“丧权辱国”之类帽子毫不相干的事。
凿破混沌 别出心裁
1979年的中国还处于一个整体封闭的状态,并没有派向北美的留学渠道。国家财政也十分困难,不可能拿出大量外汇经费支持出国学习,同时,国内外还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而且,要进入美国的大学或研究生院,必须先通过GRE考试,非美国学生还必须通过TOEFL考试,但那时,中国还没有GRE和TOEFL考试。所以,按照正常程序是走不通的。
在北京讲学期间,李政道和他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教授们联系,请他们出一份能达到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研究院的标准试题,寄到北京。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严济慈、副院长吴塘的协助下,第一次PRE—CUSPEA试点考试成功举办,从中选出陶荣甲、陈成钧、裘照明、吴真、陈天杰5位学生。然后,李政道将他们的试卷和履历寄到哥伦比亚大学,请物理系开会决定,这5位学生是否能够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成为研究生,如果能够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能否由物理系承担他们所需的全部经费,直到获得博士学位。这5位学生由于成绩优良,都顺利入学。同时,他又请物理系替这5位学生向哥伦比亚大学招生办公室补办了入学手续。有了这一次的具体实践,他就比较好说服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的领导,获得他们的支持。
1979年底,李政道趁热打铁,举行了第二次PRE-CUSPEA试点考试。此次参与学校由哥伦比亚大学一所扩展到纽约市立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俄勒冈大学、匹兹堡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犹他大学六校的物理系,选拔了任海沧、李大西等10位学生赴美留学,并担负他们全部的教育和生活费用,直至他们获得博士学位。
1980年2月1日起,李政道陆续向美国53所高水平的大学物理系系主任和教授们发了200多封内容相同的信,向他们介绍CUSPEA项目。从那时起,CUSPEA才算正式启动。
统筹兼顾 意在笔前
中国专门成立了CUSPEA委员会,严济慈任主任,委员包括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等单位的领导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高能所、沈阳金属所等单位的领导和科学家,如黄辛白、钱三强、王淦昌、王竹溪、黄昆、马大猷、吴塘、谈镐生、沈克琦、赵凯华等。CUSPEA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由吴塘和北京大学副校长沈克琦负责日常工作。
为了让中国能尽量少用经费而使学生得到一流的培养,同时保证美国大学物理系招到一流的学生,李政道以个人名义给美国各名校发信阐述CUSPEA项目的设想、目的和意义。为了免除美方的担忧,确保美国大学招到最优秀的学生,李政道提出了由美国大学出博士资格考试题,中国各有关大学挑选、推荐优秀学生后,由中国方面组织考试和阅卷的选拔方式。
严济慈作为CUSPEA委员会主任,要求从报考、阅卷到决定名单的过程都由专业人员主持,必须严格公正。英语水平考试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外语系教授李佩组织出题和考试。两项考试后,再由李政道在美国组织的委员会根据考试成绩确定入围名单。然后由李政道邀请有经验的美国物理教授(一般是两对夫妇)来华对入围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面试。教授面试学生的专业水平,教授夫人面试英文。美方教授将面试评语交给李政道,他再转寄给参加CUSPEA项目的美国各大学物理系,作为录取依据。
李政道以这一套严谨的程序保证了美国学校能招到最优秀的学生,又以他的人格魅力和信誉争取到了各方面的支持。此外,前两期试点的CUSPEA学生成绩优异,也增加了实施这个项目的说服力。
李政道还精心设计了参加这个项目的美国大学物理系的信息表,包括校系名称、研究方向、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奖学金金额、学生需工作的时间等,汇集成册后发给中方各学校,以便学生申报,并且每年都对表格进行修正。
他设计的学生笔试成绩表,包括学生的分数和名次,用于向美方各校作第一次公告。他还设计了学生的口试成绩表,包括来华面试教授的评语等,用于向美方各校作第二次公告。
通过口试的学生可以申请三所学校,因此他还特别设计了所需填写的三所学校的志愿表和向美国学校申请入学的CUSPEA专用表。学生们填好表格后,寄至李政道处,由他及时帮助协调,将志愿表、CUSPEA专用表连同推荐信等有关材料寄到申请的三所学校,学校录取后将直接给学生发录取通知。由于种种原因未收到录取通知的学生,则按以上程序参加第二轮乃至第三轮的申请,并在美国各大学法定时间内完成录取。
在这十年中,每年国内学生向几十所美国大学发出的近千封申请信函都由李政道、秦惠箬和特拉姆秘书亲手寄出。因为信件太多填满邮筒,常使他住处附近的居民无法发信,以至于受到纽约邮政局的警告。最后,他只好推车走很长的路,把信件分送到几个街区寄出。
冲云破雾 得道多助
1981年,正当第一届CUSPEA繁忙地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却有一些很有影响力的美籍华人学者不和李政道讨论,直接给国内写信反对CUSPEA,甚至给CUSPEA扣上了“丧权辱国”“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半殖民地都不如”之类的“文革”式大帽子。
李政道不得不向最高层解释:清华留美考试是奖学金的考试,得了这个奖学金并不等于入了美国大学。入美国任何大学,还必须通过美国各大学承认的入学考试。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也必须是美国学校出题。CUSPEA仅是将几十个美国大学组织起来,举行一个集中的“入学考试”。况且,全部经费是由美国各大学来负担,所以试题当然是由美国学校出。如同现在每一位赴美国大学和研究院学习的外国留学生,都要经过由美国出题目的GRE和TOEFL考试一样,是与“丧权辱国”之类帽子毫不相干的事。
得道者多助。王浩、章义朋、杨炳麟、谢家雄、姚若鹏等海外华裔科学家,深觉此事对中美两国都有益处,纷纷给我国的国家领导人、教育部的专家学者写信,对该项目的开展表示支持。国内的物理学教授们也对此事非常关心,严济慈、周培源等学界泰斗都对此项目的开展表示支持。
在多方合力争取后,此事得到了邓小平、方毅等中央领导的坚定支持,在国内科学、教育界不畏压力的忧国忧民之士的大力帮助下,克服了重重阻力,CUSPEA项目得以继续实施。
栽桐引凤 近悦远来
中国的博士后制度独具特色,创始于1985年,与CUSPEA项目有着紧密的关系。
CUSPEA学者完成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后,如何让他们回到国内工作、发挥作用?对此,李政道先后于1983年3月和1984年5月两次写信给中国国家领导人,建议在中国设立博士后制度。在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若干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CUSPEA学者归来后提供工作条件。
1985年7月,在邓小平的关怀和决策下,中国博士后制度正式创立。
此后,李政道又为科研经费、实验仪器设备购置、工作手续、户口粮票等事四处奔走。1990年4月,经李政道建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成立。
在《对如何促进“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一些简单想法》中,李政道写道,如何吸引研究生回国,祖国当然不能用照顾个人利益的办法,假如讲个人利益,他们在海外赚钱会更多,不用民族的精神、团结的力量和理想来劝说是办不到的。要吸引他们回国,必须一方面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研究条件,使其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应稳定发展和提高国内现有的高质量的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
此外,他还坚持博士后的流动性,不仅在国内各博士后站流动,也可以国内、国外流动。这让一批学有所成的CUSPEA学者乐于回国做博士后,促进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大功告成 古道热肠
在CUSPEA项目开展后不久,GRE与TOEFL开始在中国全面推行,中国学生有了更多的留学途径。1989年,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救急”人才培养措施——CUSPEA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CUSPEA学者文小刚的母亲常说:“CUSPEA学生都是李政道的学生,李政道是CUSPEA学生的‘大家长’!”
初到国外的CUSPEA学者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生病需要救助,“大家长”关心备至,帮他们联系亲人,并送去专业书籍予以鼓励安慰;有的想换专业,“大家长”指点迷津,帮他们分析自身的情况,希望他们综合考量自身实力和行业前途,做出正确的选择;有的因考试结缘生情,想重新考试、转到同一学校,“大家长”成人之美,帮他们写信,推荐安排第二轮考试等。
处理这些事情,每天都要占用业余时间,如是十年,耗费了李政道1/3的精力,与国内沟通所产生的邮票、电话费也是他自付的,但他无怨无悔。“我觉得以此回报给我创造成长和发展机会的祖国、母校和老师们是我应尽的责任。”
CUSPEA学者 慈乌反哺薪火相传
“当年李政道先生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来改变你们的命运,来回报李政道先生对我们的付出。”“CUSPEA是一面旗帜、一个大家庭、一支队伍。”从单独回国讲学到创立学术品牌、学术组织再到企业联盟,CUSPEA学者用自己的方式慈乌反哺,薪火相传。
庠序之教 薪火相传
1985年,李政道曾在CUSPEA联谊会上展望:“CUSPEA作为一个团体,不仅将领导中国物理学的未来,而且将是领导世界物理学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势所必然的。你们应该为你们的前途感到骄傲,但是你们也必须负起你们的责任。”
CUSPEA学者不负李政道重望,到21世纪初,成为教授以上的高级研究者有数百位之多。他们为祖国的科学教育出了一份力,并且以CUSPEA学者群的形式,发挥完整、规范、持续的作用。
2004年,在李政道的首肯下,经有关领导批准,当年曾经为CUSPEA学者提供过赴学平台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设立了以CUSPEA同学讲学为主体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李政道讲座”,并且列为此后每年研究生院夏季学期的学分课程,每星期开办2讲,持续五六个星期。
15年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美国科学院院士文小刚等都曾到这一项目中开展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在讲座中常对学生说:“当年李政道先生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来改变你们的命运,来回报李政道先生对我们的付出。”
凝心聚力 不忘初心
CUSPEA学者漆那丁说:“CUSPEA是一面旗帜、一个大家庭、一支队伍。”
从单独回国讲学到创立学术品牌、学术组织再到企业联盟,CUSPEA学者用自己的方式慈乌反哺,薪火相传。目前,CUSPEA科学家遍布全球,在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技术发明、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等多领域成就卓著。在各国科学院中产生了8位院士、数百位世界各学界会士以及大量发明家和企业家。
李政道希望CUSPEA学者能够互帮互助,改变外国人对中国人“一盘散沙”的评价。感念于此,CUSPEA学者们成立了多个CUSPEA 组织,建立日常的通讯,交换共同的兴趣,分享共同的理想和目标,通过集体的努力,帮助自己、帮助下一代,取得中国在科学界的成功。
2002年,在CUSPEA实施2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举办“二十一世纪的物理与中国的发展——CUSPEA学者研讨会”,100多位CUSPEA学者济济一堂。
2015年11月23日至24日,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2015年CUSPEA同学联谊会,62位CUSPEA同学从世界各地赶来,庆贺李政道89岁华诞。
2016年在庆祝李政道90岁华诞期间,CUSPEA学者共同成立了CUSPEA同学会。11月28日,由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上海市合作支持的“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大成立。 CUSPEA学者季向东、何小刚在这里开展研究。
2017年,CUSPEA联盟成立,CUSPEA学者庞阳、朱晓东、严晓、叶菲、谢维泽、陈冠龙、庞怡担任工作组成员。其宗旨为促进CUSPEA联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集聚联盟的力量,广泛联合政府、院校、企业和社会力量,为解决中国经济、社会所面临的紧迫问题献计献策,培养国民经济最急需的人才,为产业提升科技水平,为经济提升国际范围的竞争力。
2018年,CUSPEA杭州应用技术研究院在杭州江干区揭牌,这里将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跨学科知识、有动手能力的创新人才。
2019年11月25日,CUSPEA 学者2019年研讨会在西安举行,近200位CUSPEA学者将再一次集结。我们期待着CSUPEA学者为中国、为世界、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