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当代诗坛上的“九叶派诗人”郑敏

2012-10-17 |

晚年郑敏

“九叶诗派”的诗歌是“诗歌历史意识”和“诗歌的戏剧化”的完美结合。“九叶诗派”主张“诗歌戏剧化”。

“九叶诗派”提出实现新诗现代化原则,主要是要纠正当时文坛上流行的“感伤”与“说教”的倾向,其目的在于寻求诗歌表现的客观性和间接性。

“诗歌戏剧化”主张的理论前提是现代人生日趋丰富复杂,人的意识也充满着更多的冲突,要捕捉表达这种人生现实,单一的感伤抒情或空洞的说教都是无能为力的,因而必须扩展诗歌的表现方式,让它融入更多的因素,以求诗歌对人类意识揭示的最大化,目的是提高诗歌表现复杂生活的能力和诗歌表现生活复杂矛盾的能力。

在中国现代诗坛上,有一群诗人被称为“九叶派诗人”。曹辛之、辛笛、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和袁可嘉等8人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应曹辛之的邀请在北京聚会,决定每人各选一组自己在上世纪40年代写就的诗作,好让后人了解当年的诗歌创作,而这书名就定作《九叶集》(加上了穆旦的诗作,1981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就是“九叶派诗人”称谓的由来。

昔日的九叶派诗人,绝大多数已作古,硕果仅存的一位就是女诗人郑敏。郑敏于西南联大读书时在冯至教授影响下踏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她在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寻求着结合点,以哲学作为诗歌的底蕴,以人文的感情作为诗歌的经纬,把哲理和思辨融入形象,其沉思、宁静,既富于音乐的流动感又具有凝重的雕塑之美的诗歌启迪了不止一代读者的心智。

早年经历

郑敏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古典哲学。西南联大是一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学校,那里集合了不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他们的思想敏感,学术空气活跃,各种社团遍及校内外。她把自己的愤懑、忧悒、彷徨和期望,倾注在内心,她开始写诗,写出了《金黄的稻束》等优秀诗篇,诗风凝重而又含蓄。1943年她大学毕业到了重庆在中央通讯社做了一名翻译,抗战胜利后随中央通讯社回到南京,期间她一直写诗。

1948年郑敏去美国留学就读于布朗大学,1950年转入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研究院,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著有研究英国诗歌的论文。19548月,她在美国听到了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发言,非常兴奋。她顿时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腰板硬起来了——民族自豪感在心头油然而生。中华民族新生了,千千万万游子的心也复活了,她想方设法也要回到祖国去。他们先向移民局递交了申请书,很快就得到了回答,先是不准离境,后又同意离境,但限制在10天以内,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这明明是阻挠。但她思念祖国的心切,匆忙启程。

出版诗集

1947年底,巴金先生主动找到郑敏,希望她整理自己的诗歌作品。而这本诗集最终在19494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收入巴金所编的文学丛刊第十辑,书名为《诗集(一九四二——一九四七)》。这是她的第一本诗集,成为她早期创作成果的汇集,是她整个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本现代抒情诗集,收新诗62首,分为三辑。

她的诗往往通过生动丰富的形象,展开浮想联翩的画幅,把读者引向深思的境界。她注意雕塑或油画的效果,以连绵不断的新颖意象表达蕴藉含蓄的意念,通过气氛的渲染,构成一幅想象的图景。对生命与时间的沉思,在《诗集》里有显著地位,如《读Seligs Sehnsucht 后》、《时间》、《生命》、《寂寞》等。反映黑暗现实的题材,有《呵,中国》、《人力车夫》、《清道夫》等。咏物诗和吟画诗有《雷诺阿少女的画像》、《马》、《荷花》、《鹰》、《池塘》、《树林》等。

《诗集》里的诗,开始时抒写的还是一些从具体事物引出的抒情,如《晚会》、《音乐》、《怅怅》等;后来诗人从绘画、音乐寻找诗的灵感,写了好些题画诗,如《濯足》、《荷花》、《兽》、《雷诺阿少女的画像》等;以后诗人的眼光更多地投向现实,写了《西南联大颂》、《呵,中国》、《学生》等诗。她的诗语言婉约而深沉,如:“自同一点发出一串的演进,生命/是一个力量的不断的连续/在看得见的现在里包含着/每一个看不见了的过去。”(《读Seligs Sehnsucht 后》)形式上是自由的,但韵律感很强。

从困惑到振作

郑敏于1956年回国,先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英国文学,1960年调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

她一踏上祖国的土地,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似一阵的意识形态领域的狂风暴雨,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反右派斗争……郑敏先是站在局外,冷静地、真诚地看待这一切。1960年她从文研所调到北京师范大学教书,以后又参加“四清”运动,两次下农村,接受改造。“文革”中她和广大知识分子一道经受了考验,虽几经折磨和摧残,总还算平平安安地过来了。

回国之后到1979年郑敏中断了新诗写作,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在时代的感召和友人的鼓励下又写起了新诗,出版诗集《寻觅集》(1986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心象》(1991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和《郑敏诗集(1979年—1999)(2000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郑敏的学术成就受到国际学界的尊重和认可。她于1984年和1986年两次应荷兰鹿特丹诗歌中心之邀,参加其国际诗歌节及世界作家会。1985年她应聘为美国加州大学客座教授主讲中国诗歌。1986年应美国加州圣河西诗歌中心之邀在加州举行为期两周的个人诗歌巡回朗诵,之后获圣河西名誉市民称号;应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之邀作为该校名誉研究员进行访问,应美国科学院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之邀访问美国。1990年她应香港中文大学之邀,在该校英文系讲学。1991年她应瑞典、挪威、丹麦三国邀请,在斯德哥尔摩、奥斯陆、哥本哈根等地访问、讲学。

(王鹏)

转自 人民政协网 2012927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