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王黎明:核燃料专用设备的攻关人

2010-12-30 |

中核集团首届“钱三强科技奖”获得者王黎明事迹摘登

   王黎明,1961年9月出生, 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2004年被国防科工委批准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成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2007年获中核集团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2008年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009年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2001年因工作成绩优异而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王黎明走上工作岗位之初,主要从事转子动力学的理论计算,同时参加了专用设备重要部件性能试验研究工作。他积极探索,研制出专用测试设备,在改善转子稳定性和部件优化设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九五”期间,他主持完成了专用设备图样设计和整机、部件的试验研究,达到了“九五”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完成了单机设计定型。专用设备研制初期,王黎明从基础研究工作做起,主持了试验模态分析的研究工作,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为单机研制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为确保专用设备稳定运行创造了条件。

   专用设备研制期间,王黎明敏锐地意识到,专用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将决定其工业化应用的前景。为此,他提出将专用设备可靠性研究列为专用设备研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并担任专题负责人。他制定了可靠性工作大纲,从各个环节开展可靠性理论和试验研究,建立了多个整机和部件可靠性和加速寿命试验台架。通过近10年刻苦攻关,创建了专用设备可靠性研究的基本模式,使专用设备可靠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专用设备的工业化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2年,王黎明走上了核理化院的领导岗位。作为专用设备的技术负责人,他主持开展研究工作和技术攻关,进行了整机和部件设计优化、主要材料研制和材料性能测试方法研究,加工工艺试验和研究,以及大量的单机和装架的物理和可靠性试验。这期间,正是专用设备从单机研制向工业化应用过渡的关键阶段,他带领全院科技人员迎难而上,解决了大量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实现国产专用设备工业化应用的道路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20多年来,王黎明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仅他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和国内、国际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论文就达30余篇。这些论文获得了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在荣誉面前,他说:“我就是学这个专业的,国家的发展需要我们去做这些工作,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转自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2010917

相关新闻

  • 212016.03

    三十年核工情 ——清华大学[1979级] 王黎明 访谈纪实

    王黎明学长于1979年考入清华大学。在高考之前,王学长就坚定信念要考入清华学习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技术,最终如愿以偿。 当时虽然生活比较艰苦,但是学校对....

  • 222021.12

    陈念念院士:以毕生精力钻研先进专用设备

    他是一位谦逊而严谨的学者,在他身上,展现出了作为科学家与管理者的双重才华。从项目带头人到院士,变化的是工作角色,不变的是为核工业发展献出所有的执着信念,他就是主持研制出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先进专用设备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念念。行胜于言,取得历史突破20世纪70年代中期,陈念念参与了某国产核心元件的参数测试工作。这种元件用量很大,而且对其参数、性能要求极高,因此,在试制成功后,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鉴...

  • 012022.03

    红烛燃尽洒光明 冬云知意寄吾情——怀念闻黎明老师

    2022年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闻黎明先生不幸辞世。闻先生为闻一多之长孙,在闻一多研究、西南联大研究以及抗战时期第三种力量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其代表作有《闻一多传》《闻一多年谱长编》《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抗日战争与中国知识分子——西南联合大学的抗战轨迹》《西南联大·闻一多——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知识分子》等。为纪念这位学术贡献和人格魅力兼备,在史学界内外具有重...

  • 062024.09

    校友总会副会长王岩一行赴天津核工业理化院调研并看望慰问校友

    9月4日,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副会长王岩,校友总会副秘书长朱亮一行赴天津核工业理化研究院走访调研,并看望慰问校友。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核理化院原院长王黎明,天津清华校友会会长庄宇、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玉林,核理化院副院长刘成业、党委副书记陈璐璐等陪同调研。

  • 152009.01
  • 122022.10

    党的二十大代表王恒:甘当科技攻关“急先锋”

    华南大地,粤西某机场,一场飞行试验正在紧张进行。伴随着引擎轰鸣,计时器上的数字不断跳动……座舱中的飞行员竖起大拇指,战机顺利滑出,一飞冲天,再次出动时间较以往大幅缩短。牵头这次飞行试验的,是空军某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王恒(清华大学2003级航院)。以快制快是未来战场的制胜法宝,怎样才能让航空兵部队反应更快?那年,王恒经过慎重思考,提出一个大幅提高战机再次出动效率的设想。但这一想法触碰到业内公认的“安全...

  • 142016.07

    历史学者闻黎明谈祖父闻一多:他是有个性的人

    今年是闻一多逝世70周年。1946年7月15日下午,闻一多在回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 112020.08
  • 102022.01

    闻黎明:一部校史,但又不仅仅是一部校史——易社强《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书后

    西南联大重返我们的视野最多不过20年,成为热门话题还是2005年以后的事。台湾也一样,若非鹿桥的《未央歌》,很多人对这所学校还闻所未闻。这并不奇怪,西南联大只存在了八年半,却已离开我们60多年了。然而,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可是响当当的,且不说它云集了北大、清华、南开的多少学术大师,也不说它培养出多少精英,只说这它掀起的一二·一反内战运动,与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并称为中国青年运动史的三大高潮,就足以让...

  • 042024.06

    王玉明院士:小专业也能干出大事业

    如今,83岁的王玉明还工作在科研一线,带队伍、做研究,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助人为乐,不遗余力,写诗、摄影……精神矍铄、乐此不疲。今天,我们就从王玉明院士的故事中汲取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