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72年投身力学教学科研的黄克智院士——“健康加勤奋,一生不虚度”

2019-04-15 | 韩晓萌 | 来源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5日 |

人物小传

黄克智:1927年7月生于江西南昌,著名力学家与力学教育家,长期从事弹塑性力学、薄壳理论和塑性理论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他在压力容器、智能材料本构关系、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可伸展柔性电子元件力学等研究中,做出了重要成就,也是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创建人之一,培养了一批固体力学研究人才。

黄克智早年照片

黄克智在给研究生上课

“健康加勤奋,一生不虚度。”在送给记者的书上,黄克智院士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话语如是,践行亦如是。年逾九旬的黄克智一直坚持清晨4点半起床,每天长时间工作,“从不浪费点滴时间”。在与记者约定9点见面之前,黄克智已完成打网球、阅读等“固定动作”。

71岁开始练习网球,黄克智已坚持20多年。说起这项运动,他热情高涨,“其实我和老伴的球艺并不高,但我们乐在兴趣,享受坚持。”

“把我的一生奉献给科学和祖国”

70余年科研工作中,黄克智始终很忙: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7部;发展求解壳体问题的合成分解法,把极复杂的壳体问题改变为几个更简单的问题;带领团队推动压力容器设计方法的进步,解决了两个国际压力容器界曾经公认的难题;坚持从交叉学科的角度研究页岩气高效开采问题,瞄准技术发展前沿……

说起学术生涯,黄克智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中是一位28岁的英俊小伙,背景是苏联时期的莫斯科大学。

1955年,教育部首次派出高校教师进修代表团赴苏联进修,刚被提拔成讲师的黄克智在清华大学的五人名单之中。在苏联学习期间,黄克智夜以继日发奋学习,三年没能同家里通上电话。最终,他的努力得到了导师——著名力学家拉包特诺夫的肯定。

在一次小组会议上,黄克智的导师发出赞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努力的学生”,并且建议黄克智争取莫斯科大学博士学位。

1958年底,正当黄克智初步拟就博士论文、准备答辩之际,一封召其回国、组建我国第一个工程力学系的电报被送到他手中。“我想这是国家最需要我的时候。”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黄克智放弃了即将获得的博士学位,坐了六天六夜的火车回到清华大学。

回国后,他在六七年时间里开设了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八门课程,为我国第一个工程力学系的创建与发展打下了基础。

教书育人,躬耕不辍。大学毕业后的72年,黄克智有71年都是在清华大学的讲台或办公室里度过的。“这一辈子我做了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把我的一生奉献给科学和祖国!”黄克智先生说。

“我把这里的年轻人当做自己的孩子”

改革开放后,国家百废待兴,固体力学领域急需人才。为了能够“把失去的十几年时间赶回来”,黄克智确定了后半生的“小目标”:为清华大学的固体力学建立一个年轻而强大的团队。

40年中,黄克智始终不敢有一丝懈怠:培养了上百名研究生、近70名博士生、5名院士……“清华是我的根,力学系是我的家。我把这里的年轻人当做自己的孩子。团队的茁壮,年轻人的成长,是我一生的期望。”秉持如此理念,黄克智注重从学生中物色苗子培养成才,动员留学的年轻人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提起黄克智,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的同学都亲切地称他为固体力学专业的“祖师爷”。学生眼里的黄院士,以“严”出名,对课题基础理论部分要一字一句地推演检查,“任何模糊的概念和不严谨的推导都休想蒙混过他的眼睛。”他的一位学生说。

回忆和黄克智一起学习工作的生活,清华大学教授薛明德眼中流露着感恩,“黄老师把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的机会,一次又一次推荐给年轻人,让我们得以在学术界展露才华。”

“每当我开一门新课,我就把自己读过、亲自推导过的文献连同我的笔记、讲稿毫无保留地交给其他年轻老师。”在与年轻学者的合作方面,黄克智总竭力为他们的研究创造条件。

被记者问及最骄傲的成绩时,黄克智笑着说,“当年的‘小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目前清华固体力学专业已经形成一个老中青相结合、团结向上的力学团队。在我们的集体中崇尚:科学的道德、严谨的学风和团结合作良性竞争的氛围。”

“固体力学的每一个领域都足够奋斗一生”

“每隔5—10年我就要换一个新领域:60年代研究壳体理论、塑性理论、蠕变理论;70年代研究压力容器;80年代研究智能材料相变力学;90年代研究微纳米尺度的力学……”

黄克智选择的研究方向,与当时的国家需要密不可分。“研究的课题为民族和国家做贡献,也是为自己做贡献,这是完全统一的。”黄克智说,“只要以国家需要为导向,力学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2012年,85岁的黄克智在参加中科院院士大会时了解到,我国石油页岩气开采产业与世界领先技术仍有差距。他立刻把研究方向投入到石油页岩气领域……

进入新的领域,困难重重,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但黄克智坚持了下来……回忆起和学生们一起研究的经历,黄克智说:“有一段时间几乎整天茶不思饭不想,就想着问题怎么解决,坚持一段时间以后,才慢慢地找出一条路子来。”

投身固体力学研究领域70余年,黄克智不曾觉得寂寞,“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怕赶不上发展”。黄克智说:“固体力学的每一个领域都足够奋斗一生。”

如今,92岁的黄克智与儿子黄永刚已合作30余年,共同发表SCI科学论文200余篇、专著两部;10年前已出版《高等固体力学》上册,现正赶着完成下册。提到92岁高龄每天还能坚持工作六七个小时,他说“成就出于勤奋,这是我一辈子遵循的法则。”

编辑手记:

向“追逐时光的人”致敬

吴凯

呕心沥血,每天4点半起床晨读,不断扩展研究领域;乐当园丁,身体力行传递为学态度,培养出研究生逾百人;心怀家国,面对即将获得的博士学位,毅然回国投身工作……与黄克智交流,丝毫感受不到鲐背之年的暮气,而是始终向阳生长的勃勃生机。

“黄老师是一个追逐时光的人。”当谈起与恩师的点点滴滴时,他的学生曾写下这样一句话。诚然,生命有限,黄克智倍加珍惜点滴时间,恨不得将每一分钟都献给学生、献给固体力学、献给国家。

在学生眼里,黄克智是一位严师,治学严谨刨根问底;在同侪口中,黄克智是一位挚友,对人坦诚毫无保留;在妻子心中,黄克智是一个好丈夫,感情细腻体贴入微。谈及一生中自己的坚持,黄克智的办法十分简单——“我认为成就出于勤奋。”


相关新闻

  • 112017.12

    黄克智:健康与勤奋使我一生没有虚度

    我的年龄可能是今天参加会的同志中最老的一个,但是我的心态还不老,身体健康也还可以,我目前还在上班,带研究生,参加创新的科研项目,我还坚持每天早晨打一场....

  • 102020.08
  • 142022.06

    盲人教授富明慧失明二十年如一日坚守教学科研一线——心中有灯塔 人生有希望

    因病失明,上课时要用磁铁辅助定位板书……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盲人教授富明慧,二十年如一日坚守科研与教学一线,用知识照亮他人。前不久,富明慧与同事胡玲玲共同完成的“拉胀材料的力学行为机理和增强机制”项目,荣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为何醉心科研?富明慧的答案是他的“两颗心”:好奇心和好胜心。享受追寻答案的过程拉胀材料...

  • 082022.12

    沉痛悼念黄克智院士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黄克智教授,于2022年12月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黄克智同志1927年7月21日出生于江西南昌,1947年毕业于江西中正大学,1948年进入清华大学后考取研究生并留校任教至今,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黄克智同志是著名的力学教育家,我国工程力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奠基人之一。他倾注毕生心血教书育人,培...

  • 232018.07

    科研“双院士” 育人“一甲子”

    刘永坦,1936年12月生。1953年-1958年, 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 072022.12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黄克智院士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黄克智教授,于2022年12月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黄克智同志1927年7月21日出生于江西南昌,1947年毕业于江西中正大学,1948年进入清华大学后考取研究生并留校任教至今,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黄克智同志是著名的力学教育家,我国工程力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奠基人之一。他倾注毕生心血教书育人,培...

  • 112019.03

    从清华起步的教学科研女神 你认识几位?

    在新时代的春天里,清华园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生代女神力量”。

  • 132023.02

    范维澄院士伉俪捐赠支持安全学科人才培养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32019.12

    朱邦芬院士:我在清华本科教学的19年

    朱邦芬长期关心国内教育和青少年学生成才,自2000年1月调入清华大学以来一直坚持给本科生授课。曾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教育部物理类专业教学....

  • 17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