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黄刚:“我相信人格的力量”

2009-12-04 |

开阔的校门前,笔者见到了被许多媒体描述为东风商用车英俊潇洒的“少帅”黄刚校友。此时的黄刚是以某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学员的身份重返校园。尽管早在网络铺天盖地的报道里“见”过黄刚,但当笔者亲眼见着这位温文儒雅的中年人,仍然让人很难和报道中商界里的“他”相联系。

“十几年来,还没有这样的机会能重回母校学习一个礼拜。”清华大学的正门前,黄刚学长轻轻地感慨着,“……以前的东校门可不是在这里,是在主楼前面;现在高楼林立的清华科技园那时可还都是一片菜地嘞!”抚今追昔,健谈的学长打开了话匣子,聊起了二十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清华生活:感谢母校,做人处世“严谨”当头

二十年前,来自湖北农村的黄刚只身来到清华——这个颇有些遥远却渴望已久的学校,一切都是新鲜的、优越的,譬如宿舍,西区1号楼六人间的条件已让他十分满足。“我是农村来的孩子,当时觉得读书环境挺不错的!一个月生活费30多元,而本科时申请的助学金能有15元!”但新鲜感很快被学校紧张的学习气氛所取代:“当时自习教室很紧张,只有一教、二教、三教和新水等;学校里的学习又很紧张,我们宿舍的几个同学便轮流去占座上晚自习。有时候去晚了,占座的书被人扔到一边去了……”

除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入学后,高中时便已入党的黄刚当上了班里的团支书;临近毕业时,黄刚还担任了系团委副书记的职务。回忆起学生工作的时光,黄刚坦言对自己影响很大,“做社会工作还是有几点好处的:第一,做学生工作拓宽了我的视野,学生会、团委、科协以及辅导员系统,常在一起搞活动,大家交流很多,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第二,通过组织活动,个人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第三,这加深了我对社会的认识,例如对一些事件,我能够获得一些额外的信息,结合时局的变化,我能够独立思考并清醒地做出判断。第四,学生工作确实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有较大帮助,例如如何通过踏实的工作获得别人的信任和认同,这些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回顾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黄刚坦言,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对自己影响特别大。而在校期间,本科和研究生时期的导师庄人隽则具体化了这种影响。“老师和她的丈夫黄实老师在我步入社会前提示我,要做事先做人。我出生于教师家庭,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并铭记在心。”回忆起恩师,黄刚眼里闪烁着敬意与感激,“每次回北京,我都一定会抽时间看望老师。我很感谢她和黄实老师。”黄刚学长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当年毕业时,黄刚取得了保留研究生学籍的资格,在工作了五个年头后,已身为生产科副科长的黄刚,选择了回到学校读研。念完一年研究生学位课后,又回到工作单位接受了新的工作任务,顾不上做学位论文。看着其他同学都顺利完成论文毕业,黄刚却为确定硕士论文选题和能否顺利毕业发了愁。当时厂方的导师好心帮他出主意,提议让他写关于电控汽油喷嘴发动机的可行性报告。一来企业实践需要,二来论文也较好完成。但是学校的导师庄老师否定了这个设想:“清华大学的学生就是要严谨,没有工科生做这么一个软课题的!”黄刚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实打实做起了“EQ491i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进气管系的设计与开发”论文。而此时,国内都尚未有一款自主开发的电控汽油喷嘴发动机!选题的前沿性与难度不言而喻。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黄刚一边忙厂里工作一边开展科研课题,“五年磨一剑”,最终以当年毕业答辩最高分顺利拿到了硕士学位。而黄刚的辛勤付出也获得了回报,在他拿到硕士学位前后,正好是赶上国家实施第一阶段排放法规,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生逢其时。黄刚所开展的工作,引领着他所在的发动机厂站到了市场的前沿。而“严谨勤奋”的学风也内化成为黄刚为人处世的原则,推动着他从车间工人、生产科副科长,到工厂副总师、副厂长、厂长。

东风实践:踏实平和,普通士兵终成帅

五年本科眨眼而过,眼看就到了毕业的关口。那一年毕业并不是单纯的包分配,而是开始了双向选择的模式。

“当年就业时您没考虑留京么?京城条件应该更好吧?”

“京城条件的确会好一些,我是学汽车的,我当时建立了一个理念——搞汽车就要到大企业去,正好赶上当时身为东风老总的陈清泰学长来学校作报告,我听了很受鼓舞,加之我家乡在湖北,而且东风在清华设立了奖学金。诸多因素考虑后,我就去了东风。”

带着年轻人的梦想,黄刚与其他12名同学一道,来到了东风汽车公司。而分到发动机厂的大学毕业生,只有他一个人来自清华。当时那场政治风波刚过去不久,厂里定下了规矩,新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先在车间劳动“实习”一年才能分配正式岗位。

从大学生到“发配”为车间工人,当时一同分配到发动机厂的很多毕业生都不能理解。黄刚迅速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反正都是学习嘛!当时就抱着向基层师傅学习、增强实践经验的心态从基层干起了。”在车间实习的那段日子,对黄刚来说是宝贵的机会,他跟普通的车间工人一样,从事装配作业,倒夜班,别人能干的活他一样能干,有时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实习不仅让他增强了感性认识,熟悉了现场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并和基层的师傅们打成了一片,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大家都很信任他,遇到技术问题,总是找这个清华的学生帮忙;班组里搞QC活动,总是推荐黄刚来负责组织;厂里搞知识竞赛,车间也把黄刚作为种子选手推出去,而每次也都是载誉而归,特别是有一次厂里搞演讲比赛,黄刚代表所在的车间参赛,面对俱乐部里上千听众,黄刚从容大方而逻辑严密的演讲,令他在全厂“一举成名”。从此他在厂里备受关注,大家都知道发装一车间有个清华的学生很不错。

“此后我基本是两三年调整一次工作岗位,而每次工作变化都带来工作责任的增大。这些都归功于我对现场、对基层、对生产每个环节的熟悉。所以说,从基层干起不是一件坏事。虽然工作后的前五年时间里,看不到我在工作上有突出的建树,但是基层的锻炼奠定了我之后发展的基础。”

“当时在基层工作的时候,想到会有一天实现自己的陈清泰梦想么?”

“工作后就没有想这么多了。真正踏上了工作岗位,就只想着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无论是当车间工人、副科长,还是工厂厂长、公司副总,履行好岗位职责,追求卓越是我最大的愿望。我想这是清华学生特有的踏实作风吧!所谓荣誉和职位,都不过是做人做事的结果。我的每一次职位升迁,都是组织安排的,而本人事先并不知道。所谓欲速则不达,便是如此吧!”

人生收获:谦逊知足,一蓑烟雨任平生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当年那个心怀“汽车梦想”的追风少年如今已过不惑之年,而当年的理想也悄悄地被责任取代。

“现在的理想,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老实说,到现在这个年龄,物质条件和个人地位已经不是我的追求目标。现在对我来说,职务意味着责任,职务越高,责任越大。首先你得了解市场,在管理、产品开发、销售等诸多方面下大力气。毕竟把企业做好意味着责任,譬如我不但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而且得考虑全厂几万职工的利益,毕竟你是这个企业的领导,全厂上下都期待企业发展得更好,大家有一个好的归宿和职业发展空间;还有厂外的利益相关方,我们还得考虑上游的零件供应商、下游经销商以及十堰地区汽车相关联产业链的和谐。毕竟我们的业务影响着上下游十几万人的利益啊!”

与责任相伴的还有各种苦衷,“如今常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例如,朋友乡亲经常会拜托我‘帮忙’、‘关照’,在他们看来帮这样的忙,对我应当是举手之劳,而在我看来却十分为难,我的职权是东风赋予我去履行责任的,我的确可以‘利用职务之便’,但这样做却会破坏制度、程序、规则和公平。人不能没有朋友、亲情,面对他们的请求,我宁愿自己掏腰包帮助解决困难,也不愿行职务之便……而今我已步入中年,在责任和压力之中,我努力平衡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把握内心的平衡、保持健康的心态。”

每当提及现有的职务和荣誉,黄刚有着清醒的认识,总是表现得十分谦逊。“职务高低算不了什么,一定要注意不以职务高低论英雄,而要看对社会做的贡献的多少。我只是在各式各样的岗位上完成了应有的本职工作而已。一个人的贡献成就绝不能依靠职务高低来衡量。”

位高权重为黄刚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和成功,挫折、压力和不被理解也时常伴随。面对这些,黄刚显出了豁达平静:“在我这样的位置,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挫折和压力在所难免。这时候需要自己把握好自己,特别是内心的平衡,保持阳光心态。不以一时一地的得失论英雄……”

“如今我不希望有更高的职务,我只是希望把现有职责履行得更出色,同时平衡好工作与生活。我欠妻儿太多,希望有更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铁汉亦柔情。提及自己刚满六岁的女儿,这位车界高管满脸幸福。

学长寄语:勤奋求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的学生在清华应该学什么?”面对如今在校清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黄刚以《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语概括,并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

首先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应古谚中的“格物致知”。一般而言清华学生的基本功比较扎实,但是清华工科学生居多,对工科学生而言,除了学习工程类的知识之外,也需要补充必要的人文社科和经济管理类的知识,这样步入社会后适应性会更好。因为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我们不仅要Know-why(原理)Know-how(技能),还要Know-what(决策),甚至是Know-who(人际能力)。比如说:“Know-what”,就是要能根据情势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s)”比“把事情做正确(Do things right)”更重要,所谓“Do the right things right”。特别是进入管理层之后,决策能力和人际能力非常重要。

其次是品格和性情的修炼,这对应古谚中的“正心诚意”与“修身”。信任与平和是黄刚采访中的高频词,为此,黄刚解释说,学生工作的经历和在企业基层实践的历练,都让自己深刻体会到,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做人”,“我相信人格的力量”。清华为同学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去了解社会、认知社会,不妨在其中学会获得别人的信任、认同,养成平和的处世心境。刚毕业,物质条件考虑难免会多一些,但是要意识到荣誉地位都付出努力后水到渠成的结果,调整心态,平和处之。

再次是要注意把握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间的关系,不必过分追求崇高、过分在乎个人成就,这对应古谚中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需要能够结合起来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如今出国留学的同学很多,这不是坏事;但也因认识到我们国家发展的机会很多、需要优秀人才,回到国内发展会实现更大的价值。面对选择时,一定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与定位。就自身而言,刚毕业时自己在东风最基层工作,外面诱惑很多、好多同学工资待遇都比较高,心态也有过不平衡,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当然别人的经验不能复制,因此要选择最合适的路,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最后是要珍惜作为清华人的荣誉。能够成为清华的学生是幸运的,“清华”是无形的品牌。身为“清华人”,会让你受到更多的关注,所以当你进入新的环境时,“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如果你的表现被别人认可,别人会说“真不愧是清华的”,今后你可能就会得到更多的信任与机会;反之,别人会说“清华也不过如此”,不仅个人不被接受,连母校的品牌都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清华的荣誉,为学校争光。清华的学生只要用心做事,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成功!(陈睿 李浩 王波)

转自 清华博学网 2009年12月3

相关新闻

  • 182016.03

    我相信人格的力量 ——清华大学[1985级] 黄刚 访谈实录

    开阔的校门前,我们见到了常被媒体报道的东风商用车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黄刚校友。这次他返回母校是因为参加一个在经管学院举办的为期一周的管理培训。尽管早....

  • 112020.08
  • 082009.06

    西南联大教授们的道德和人格力量

    贺祥麟(1945,外文)近年以来,写文章赞扬西南联大者可谓多矣,例如说抗日战争时的西南联大为中国教育史上之“奇迹”,它只存在了8年,却培养出后来成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二人;说建国后成为院士者有当年联大学生多少人,占全部院士的几分之一;说我国原子弹、氢弹这“两弹之父”就是西南联大毕业的邓稼先;说西南联大教授中大师如云,联大教授的水平在世界上应属一流,等等。这些话都讲得不错,可是有一点,即:大家都只谈联...

  • 252024.09

    周琦玮 | 以“智”提质,“个体问题”中蕴藏“时代力量”

    2024年是周琦玮加入中国海洋大学(简称“海大”)的第二个年头,也是这所高校在风雨中走过的第一百年整。神州之涯,黄海之滨,致力续写“浩海求索,谋海济国”新篇的师生将“世纪海大,向海图强”的标语挂满了校园。行至百岁尾,驻足回头望,这所兼备“红色基因”“蓝色梦想”的高校已将“科教兴国”四字融进骨血,近些年来不仅引领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第五次产业浪潮,还提出并实施了“透明海洋”“蓝色粮仓”“蓝色药库”等...

  • 192024.02

    双脚沾满泥土 心中充满力量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092024.10

    00后清华毕业生坚守西北戈壁,为中国核工业铀浓缩贡献力量

    张基延(2018级本、2022级硕,工物)毕业后选择坚守西北戈壁,为中国核工业铀浓缩贡献力量。他入职的正是中核兰铀(原五〇四厂),中国核工业基础的“五厂三矿”之一

  • 292023.12

    清华园——我的力量源泉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72016.12

    杨绛:我信仰文化,我相信爱

    多位作者、学者向读者描述了他们心目中的“女先生”,勾勒出她“信仰文化、相信爱”的人生,以及对人生的不懈思考。

  • 282022.02

    中国航天中的清华力量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6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