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得诸社会,还诸社会

2018-08-28 | 许昭诺 |

——上海大学离休教授陈伯时向学校捐赠50万元个人存款背后的故事

陈伯时教授

七月的上海,骄阳似火。

10日上午,天气一扫梅雨季连日的闷热潮湿,蓝天白云格外明朗。上海西区万里城一个安静的小区,陈伯时教授的家里,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一行,向控制领域著名学者、我国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学科创始人之一、90岁高龄的陈老捐赠50万元个人存款予上海大学表达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还很健谈。回忆过往,娓娓道来。听他讲述动荡年代家族百年兴衰、传奇求学经历以及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专项教育基金背后的故事,倍感不易和钦佩。

求学坎坷道路艰辛

听说陈伯时老师的爷爷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学院晚辈们就想陈老年少时家境及学习成长环境一定很好,他捐出个人存款没有功利欲望使然。其实不然,陈老少年求学的道路十分坎坷而且艰辛。

陈老祖籍福建闽侯,世代簪缨,1928年6月出生于北京这个书香门第。晚清西学东渐时,其祖父曾在福州创办不同层次的新式学堂,成为现今福州一中、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妈妈是鲁迅的学生,许广平的同学。可是在陈伯时8岁时母亲就不幸去世。他和弟弟不得不离开在哈尔滨中东铁路局谋得一职的父亲以及年幼的妹妹,投奔上海的六姑妈。

陈伯时1935年在北平上学时直接进入小学三年级,四年级下学期因母丧转学上海,半年后,1937暑期抗日战争爆发,从此求学之路不无艰辛。抗战第一年他辍学,仅在家看看书,或插入战时小学学个把月。一年后,六姑全家西迁,让他寄居在上海九姑妈家。1938开学前,直接考进南洋中学初中一年级,好在战乱时期比较松,竟然考上了。

在南洋中学读了两年,成绩只是中等。1940年,初二结业后,在哈尔滨铁路局的父亲与继母结婚,有了家,把他和弟弟接回去住。父亲不愿意他进入日寇统治下的学校去接受奴化教育,就让他待在家里,父亲从铁路局图书馆里借来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的《因式分解》一书和其他书籍,让他自学。《因式分解》从初等代数写到大代数,他从头到尾读完,做完全部习题,结果都与书中答案一致,最后总结有1000道题,只有8道做不出,于是吃饭、走路、甚至睡觉都在思考,终于被他一一解出。这件事对陈老的影响很大,他说,此事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自学能力,对一生都有很大帮助。

一年半后,父亲感到让他长期居家终究会荒废学业,到1941年晚秋,设法让他再回到上海念书,继续住在九姑家。从1942年春直到1945年夏,陈老都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二院学习,看上去学习是稳定的,然而这时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上海租界,“孤岛”作用消失,姑妈和其他亲戚的家庭在上海赡养他日益艰难,而父亲已经无力资助他的生活和学习,陈老随时有辍学的危险。幸亏这时上海社会上有不少慈善机关能给贫困学生提供资助,陈老在高一时申请到《申报》助学金,高二申请到叔苹公奖学金,高三又考上能够资助学费、书费、伙食费和生活另用的保谦公奖学金,一直资助他赴清华大学读书,直到毕业。老人说,当时,只要有地方住,奖学金就能帮助自己完成学业。

由于战乱和家庭变故,陈老小学只上过三、四年级,初中只上了初一、初二和初三的上学期,但到了高中阶段,尽管生活艰辛,他却能乐观好学,各门课程成绩拔尖,年年考试全班第一。老人回忆总结了自己学习的经验,成绩好的主要原因是:1,专心听课,主动学习,课堂效率高。例如,在数学、物理等理性类课程进行中,他能顺着老师的思路思考,甚至于想到老师讲课的前面。如果老师后来说出的结论和自己一致,心里很高兴:如果不一致,多半是自己想得不对了,如果再能分析出个为什么,往往会事半功倍。2,自学能力强,常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组织自学。例如:找物理课外书籍上的题目一起答题,集中实验仪器组织课外化学实验,到市图书馆查找原始书籍分析古文的来龙去脉,等等。

桃李天下业界泰斗

1945年,陈伯时从上海大同附中二院毕业。当时想报考清华,可是清华还在昆明继续三校的西南联大,只好先在上海大同大学读一年电机系,1946年秋季,转学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二年级。入学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课都是刚从美国回国的钱伟长教授教的。清华很注重体育,而大同大学地方小没有上体育课的操场,一进清华就得补休体育,于是二年级连上两堂体育课,打完篮球再打排球,出一身汗就洗澡,马约翰教授还用英文教我们怎么洗澡。……。1949年,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的他留校任教。1951年,又由清华大学选派赴哈尔滨工业大学师从苏联教授攻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再回清华任教。

无论是1959年应急受周总理之命,参加清华师生小组与北京市规划设计院的工程师一同为人民大会堂舞台设计并调试电机传动控制装置,还是1990年代在很多场合呼吁并积极研发国产交流变频器,陈伯时始终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地为学科及产业发展孜孜不倦。在国内,陈伯时是最早开展直流传动、交流传动及电力电子技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奠定了我国电力传动自动化学科的基础。

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所有的电气工程师、电力传动与控制研发人员和管理者、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师生都知道“陈伯时”这个名字。认识他并非“追星族”热捧,也非媒体炒作,而是在安静的大学课堂上、工厂隆隆的机器旁,学习过他编著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他们由书及人,记住了这位我国电力传动和电气自动化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陈伯时。

1979年,他编写讲义,在吸收国外技术基础上,应用自动控制理论分析和设计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创造性地提出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调节器工程设计方法,创立了该课程的科学体系,成为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最有益的一本教材。不仅成为本科生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的蓝本,还成为广大研发人员至今都在沿用的实际设计方法。

1983年5月,他调到新上海大学前身之一上海工业大学。先后担任自动化系主任、电机与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电工学科评议组成员等职。在他的带领下,1990年上海工业大学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学科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国内该学科的第一个博士点;在他奠定的学科基础上,上海大学先后获得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两个相关学科的一级学科博士点。

上世纪80年代,他就开始研究交流变频调速和矢量控制等问题。1983年主持了昆明交流调速学习班;1986年10月,邀请国际电力传动大师德国布伦瑞克大学的Leonhard教授来上海工大开设“交流传动讲座”,组织全国教师听课。1989年,又发起七学会联合主办“中国交流电机调速传动(CAVD)学术会议”,负责学术工作,至2001年共举办7届。这些工作大大推动了国内交流调速系统教学、应用及开发的高潮。

在推动国内学术发展的同时,陈伯时教授还十分注意与国际同行间的交流合作。1986年7月,陈老参加了在意大利都灵为纪念感应电机发明100周年召开的“Evolution and Modern Aspects ofInduction Machines”国际学术会议,在大会上宣读数字化交流调速系统学术论文,受到与会学者的重视,开始进入国际电力传动与自动化的学术界;1988年,被聘为欧洲电力电子学会(EPE)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1997年,协助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创办国际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IPEMC)学术会议,第一届在北京举行,此后每三年举办一届,陈老担任了第一、二届国际指导委员会主席;1998年,由陈老代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参加韩国首尔电力电子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并洽谈中日韩联合举办亚洲的国际电力电子学术会议。

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他科研成果累累,学术论著颇丰。五十载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他的学生有的接过教鞭;有的续写恩师编著的书籍。很多学生现已成为学科带头人、企业领导和技术骨干。1998年,70岁的陈老离休。离休后,他仍勤学不息,积极参加社会与学术活动。直至前年和去年,他还亲自带领我校学科团队赴山东青岛、苏州同里参加学术会议。无论在何处,弟子们永远铭记导师传递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慷慨解囊躬身践行

九十春秋,桃李满天下,陈伯时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今年适逢陈伯时教授的九十大寿,系里晚辈谋划为德高望重的陈老庆生。他们积极创制陈老及其同事们教学科研工作的学科视频,还策划向有关企业化缘,成立一个以陈老名义办的教育基金。当陈老知晓后,当即说,由自己出50万元!原来,90高龄的他日前参加学校举办的党校离退休干部读书班时,副校长聂青那段“帮助贫困学生本人就是帮助了他(她)的整个家庭”的话和陈老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决定从今年90岁开始,停止出席社会上学术会议,只想再做一件实事,就是将储蓄存款捐出来创办奖学金。

作为电力传动控制界的一代宗师,他一生俭朴,淡泊名利。上世纪80年代担任我校自动化系系主任时,就曾将自己获得的奖金一万元捐助给学生,作为奖学金。后来,在团中央的助学网站上,他又捐资一万元给一位西南铁道学院的四川贫困大学生。2009年,在清华大学毕业60周年同学会上,他又向“清华校友1949级励学基金”捐出1万元。此后他就打算要为他所在的上海大学机自学院电力传动和电气自动化学科培养下一代做些贡献,要把多年来一直放在银行里的储蓄拿出来派用场了。

这位治学为人堪称师表、敬业授业更为学人传颂的九旬老人,遵循叔苹公奖学金倡导的“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叔苹公精神,再一次慷慨解囊。他说:“一个人生命有限。学生是未来,我们要培养下一代、更下一代。今年,我90岁了,大笔钱已不需要了。儿子为我们老俩口买了房子,上海市政府还经常给我和老伴等离退休老人加工资。”面对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人员说的您捐资助学是上海大学教师中第一位且数额巨大时,陈老平静地说:“没什么,有了这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

在2018年7月19日举行的“陈伯时教育基金”捐赠仪式上,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徐旭教授(左)代表学校接受陈伯时教授的捐赠

家人是其人生得以丰满、崇高的支撑。当他宣布将捐赠50万元个人存款资助学生时,家人一致表示支持。同样90岁高龄的夫人与他伉俪情深,鸾凤和鸣,在大问题面前想法自然一致。45岁的儿子还帮他在网上开了银行,积极地帮他网银操作完成善举。

这个美好的故事还未结束——

陈老捐出个人积蓄50万元后,他的学生、上海新航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志明校友,也以等额配捐50万元,加入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的“陈伯时教育基”。

比陈老小几岁,已在中国大陆10所高校捐资奖教助学近二十多年的台湾台达集团郑崇华董事长听说陈老捐出教育基金后,立即召回台达基金驻上海负责人陈奕祥先生返台汇报,考虑加入陈伯时教育基金的事宜(鉴于陈老曾经担任台达科教基金的“中达学者计划委员会”执行主任)。当陈奕祥先生来陈老师家商谈时,由于陈伯时教育基金是开放性的,双方很快达成一致。

一生书得江山绿,夕阳犹映晚霞红。玩微信,能和学科后辈畅谈马克思主义一个小时;能在咖啡厅和青年教师交流学科建设三个小时不倦怠,这位90老人可爱又可敬,祝愿桃李芬芳一辈子的学界泰斗陈伯时教授健康长寿。敬佩陈伯时教授学术高度、生命长度的同时,我们更崇仰其呕心沥血为学科为国家培养下代的大家风范。

南乡子 鲐背捐学

鲐背望来步,坎坷战乱求学路。祖代簪缨兴与衰,溯溯。桃李天下艾载馥。

年少百家饭,耄耋回馈后学犊。得诸还诸皆社会,德朴,大家风范敬仰慕。

(注,鲐背:鲐背之年,古人九十岁的别称。艾载:五十载)


相关新闻

  • 192023.01

    求生与求兴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92022.04

    如何从历史记忆中了解过去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52023.05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112020.08

    旧闻照登:痛苦的经验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12020.08

    旧闻照登:复员后之清华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12020.08

    怀念师友:范敬宜:一生一世新闻情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件

  • 192023.07

    鲜花祭英烈 泣泪奠忠魂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92022.09

    梅贻琦风范长存——纪念梅贻琦校长逝世六十周年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72019.10

    潘光旦:中国第一位社会生物学家

    潘光旦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清华校史专家黄延复曾提出“清华四哲”之说,除了陈寅恪、叶企孙和梅贻琦,剩下一位就是潘光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