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岁月,历经沧桑却记忆犹新,她的名字叫青春;有一个地方,阔别多年却催人奋进,她的名字叫母校;有一种精神,润物无声却铭刻于心,她的名字叫清华……
毕业于汽车系的毛辰学长觉得,清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的校训, “ 行胜于言” 的校风,都渗透在五年所受教育、培养的许多细节中,体现在师长们的言行举止中,让他无时不感受到校训的激励,并深深地影响着自己今后的思维和行动。
还记得当年六位室友挤在1 2平方米的宿舍里亲密无间地朝夕相处;还记得大家端着“盆”打饭,饭和菜放在一起,量足价低,虽然品种单一,只有白菜之类,却吃得津津有味;还记得当时每位同学每月粮食定量25斤,其中米票5斤、面票9斤,还有粗粮票11斤,南方同学吃不惯粗粮,北京同学慷慨帮助,拿家里的米票来换同学手中的粗粮票;还记得那灯火通明的自习室,那人满为患的图书馆,那妙语连珠的卧谈会……毛辰学长觉得,正是在这些平凡的生活中,自己受到了教育、受到了启发、受到了锻炼,受到了清华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
毛辰坦言,以前自己并不喜欢体育锻炼,但是在清华五年的学习生活,使他养成了勤于锻炼的好习惯。随着每天下午四点半以后的广播响起,心情也跟着活跃与兴奋起来,跑步、健身、打篮球,不仅提高了体育成绩,增强了身体素质,同时也锻炼了人的意志和耐力,培养了自信心,确实受益终生。
1987年毛辰由学校免试推荐到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攻读系统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实业有限公司工作,埋头一干就是14年。
在担任进出口部经理的日子里,他带领部门10多位同事,从零开始,齐心协力,通过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部门的出口指标年年提高,从1993年的80万美元到1998年达到3000万美元,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业务方式,得到了上海市外经贸委的表彰。在其后担任该公司副总经理期间,毛辰针对该公司下属子公司和各投资公司的实际情况,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 建立制度, 规范管理,提高收益,减少风险”的工作目标。一方面,通过制定公司投资管理办法,明确派出董监事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规范对投资参股企业的管理;另一方面,对投资控股公司提出了“清理整顿,充实完善”的工作设想,加强以财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经营管理,建立并强化以年度考核和经营者年薪制为主要内容的奖惩机制,推行以清理改制为主要内容的整顿工作。
2 0 0 4 年, 毛辰经有关部门推荐到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分管集团公司计划、资产管理和融资财务以及投资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在这一更大的舞台上,他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将所辖业务管理得井井有条。首先,他强化规范管理,建立并推行投资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流程化,使得投资管理更趋规范,股东权益得到进一步保证, 投资收益不断提高。其次,他在工作中发扬了工科背景的优点,注重细节、注重数据,注重实际效果, 力求精细化, 力求实效。第三,通过整合集团内部经营性资源和财务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集团内容的企业整合,达到减少管理层次、缩小管理幅度的目的。
回首毕业后二十载的人生经历,毛辰学长有颇多感悟,希望与如今的清华学子分享:“工作中一定要力求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到少说多做、说到做到,尤其是对看准的事、决定的事、形成共识的事,要立即落实到位。遇到困难不畏缩,遇到挫折不气馁,不回避矛盾和困难, 注重执行力,注重操作的细节, 注重抓具体工作。”
最后,他还语重心长地强调,“ 永远记住: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有团队意识,要谦虚谨慎地做人。踏实和谦虚是最基本的两项做人做事的素质,清华学生更要注意把自身的价值和团队的价值结合,要取长补短,虚心学习,主动适应社会的环境,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生记者 龚惠倩 《清华人》2007年第2期 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