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马伟明: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

2004-04-17 |
马伟明: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

马伟明: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
作 者: 发布日期:2004-04-17

2001年新增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我校1996届电机系博士毕业生、41岁的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最引人注目,他是中国工程院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作为舰艇电力系统的学科带头人,马伟明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项,国家专利4项,为我军装备建设和电力系统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落后不是中国人的专利

 我军新一代潜艇需要装配高效能的多相同步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当时,世界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能够研制生产这种发电机。

  “落后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就是舍下这条命也要打造出‘中国牌’的新型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马伟明在心底暗暗发誓。为了尽快造出原理样机,马伟明和工人师傅一起干,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我国首台样机宣告诞生了。这一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发明奖,并被评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对模拟样机和国外同类电机性能进行试验分析时,马伟明发现在整流系统中存在振荡现象。这是困惑电机界将近20年的世界性难题,西方发达国家也未找到可靠的解决办法。马伟明经过上千次的试验、上万组数据参数的分析计算和18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攻关,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了一个能够准确预测振荡的判据公式,并且找到了能有效消除这种振荡的方法。

两个符号决定谈判结果

  6年后,马伟明到外国公司验收某型设备,指出该设备存在重大隐患,并按照合同提出索赔。该公司请来几名博士与马伟明较量。马伟明在纸上只写了两个符号,告诉他们应该调整这两个参数。对方一听就愣住了,问:你已经掌握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技术?马伟明自信地点点头,对方再也没有吭声,谈判没有开始就结束了。这是一次成功的较量,为国家避免经济损失上千万元。对方还不得不花费巨资购买马伟明此项发明专利的一次使用权。随后,该公司3次发来电传,邀请马伟明前去进行技术指导;还破天荒地将原本对中方严密封锁的

电机设计图纸寄来请马伟明教授帮助审查。

先有“论文”后读博士

  1992年底,在为马伟明主持完成的带整流负载的多相同步发电机稳定装置课题研究举行的鉴定会上,我国电机界知名学者、清华大学郑逢时教授看了马伟明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报告后,主动提出让马伟明到自己门下攻读博士学位。郑教授的提议与马伟明的心愿不谋而合。郑教授返校后,立即拿着马伟明的课题研究报告向学校领导举荐。一路绿灯,马伟明很快获准免试攻读博士学位。先有论文,后读博士,马伟明在清华园里留下一段佳话。

从容应对技术权威的挑战

 有一年,我国引进某国的某型设备发生严重故障,马伟明教授受命主持技术检查,发现制造工艺存在重大缺陷。这一结论反馈给某国后,制造商率领由10位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飞赴中国。高傲的外国首席专家一开始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说他们的技术如何先进、产品如何安全可靠,矢口否认中国专家的鉴定结论,一口咬定是中国人操作不当造成的故障。马伟明早有准备,他铺开一张图纸:先生,这是我们根据测试绘制的设备结构图,请看这里……”他用手指着图中的一处处连接点,有条不紊地谈起对故障原因的分析,简明而深刻,直指问题要害。并将一本试验数据递到对方面前。对方首席专家的脸涨红了,汗水浸湿了鬓角。一动不动地呆立在那里,再也不说一句话。 (解方)


附 件:


相关新闻

  • 082023.01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葛修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4日20时47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葛修润1934年7月12 日出生于上海南汇。1952 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1954年进入苏联敖德萨建筑工程学院学习并获苏联优秀毕业生证书,1959年归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为我国...

  • 032009.12

    7位校友荣膺2009年新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2月2日,中国工程院发布2009年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48人当选为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 252023.10

    中国工程院院士、油田开发工程专家韩大匡逝世

    中国工程院院士、油田开发工程专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韩大匡,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韩大匡,1932年11月26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大匡一直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油藏工程的综合性和战略性研究,以及油藏数值模...

  • 122010.10
  • 222016.09

    发明中国自己的电机冷却技术——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

    “我要做成一两件外国没有的,或者外国人做不到的事。”这是电机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从清华大学毕业一年后,郑重立下的志愿。

  • 232023.11

    清华大学6位教师5位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李路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时松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胡事民、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段路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颜宁共5位教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吕俊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此外,还有5位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校友为国防科工局探月...

  • 262019.11

    他的名字与光源大科学装置紧密相连|专访中国工程院新院士赵振堂

    21年后的今天,这位中国工程院新晋院士,依然在为上海光源的运行开放、性能不断改进以及加速器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奔忙着

  • 062022.07

    中国工程院张宗亮院士受聘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兼职教授

    7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亮兼职教授聘任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泥沙馆数字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光谦为张宗亮院士颁发聘任证书。

  • 212022.02

    “星”光因梦想闪耀——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

    舱门打开那一瞬,王永志仿佛又变成那个站在发射架前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北京时间2021年12月2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翟志刚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这则新闻,王永志看了一遍又一遍。那片星空,承载着王永志的青春与梦想。为了推开中国人迈向太空的大门,他付出了多年的汗水和心血。从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成功发射,到今天我国进入空间站时代,担任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

  • 302011.05

    37位清华校友入选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5月25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共计485人,其中清华校友37人——清华教师12人,校外校友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