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钱学森:归国潮中第一人

2004-04-16 |
钱学森:归国潮中第一人

钱学森:归国潮中第一人
作 者:中国青年报记者 江华 2001年6月29日 发布日期:2004-04-16


红色文物揭秘

  再过几个月就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90大寿。而半个世纪前,为回到祖国怀抱,钱学森险些被美方枪毙。

  这封信便是钱学森1955年写给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叔通的,请求其帮助回国,以投身新中国建设大潮。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闻知祖国建设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三四十年代留学海外的学子们纷纷举家回国。1950年,留学美国的钱学森买好车票,托运了行李,准备报效祖国。

  而美国却无理阻拦。当时,37岁的钱学森已是世界知名科学家。闻知他要回国,美国海军次长电告司法部:“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允许他离开美国,决不!他至少抵得上五个师!”

  于是,钱学森被指责为“携带机密资料”、“非法入境”。在此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受到监禁和监视。

  钱学森归心似箭。1955年6月,他在寄给比利时亲属的包裹中巧妙夹带了这封信,由亲属辗转交给陈叔通副委员长,后转给周恩来总理。

  钱学森在信中倾诉自己的心情:“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我们在长期等待解放,心急如火,惟恐错过机会……”   钱学森在信中戳穿美国政府的谎言:“美方又说谎,谓中国学生愿回国者皆已放回,我们不免焦急。我政府千万不可信他们的话,除去学森外,尚有多少同胞欲归不得者。”

  在最后一句话的下面,钱学森特意用红色铅笔划上粗杠,以醒目。如今40多年过去了,信纸已泛出微黄,但那条红杠却分外耀眼,似一条割不断的血脉,似一颗跳动的心。

  两个月后,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中方代表拿着这封信与美方交涉,要求允许钱学森等离境。铁证面前,美国政府不得不放人,并与中方达成了允许平民回国的协议。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携妻带子乘美国克利弗兰总统号游轮回国。随后,大批科学家回到了祖国怀抱,从而掀起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蔚为壮观的海外学子归国潮。   半个世纪以来,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为新中国的火箭、导弹等事业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附 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