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中国高铁世界领先能立硬币,要感谢这位“网红院士”

2017-04-18 | 小朗 | 来源 公号“CCTV朗读者”2017-04-16 |

潘际銮是谁?昨天的大部分人可能要这样问。这个在昨天对很多人来说还陌生的名字,在《朗读者》第九期播出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潘际銮”这个名字,变得更加可敬可佩。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就在他们每次让高铁把自己运往目的地时,每个人都早已跟潘际銮产生了联系。而今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的人,每天都乘坐高铁穿梭在各个城市,总有人回家的旅程是从踏上高铁开始的。而潘际銮在他十岁的时候,却亲眼看见自己的家,被毁了。

恨别鸟惊心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也在这一年的12月,南京大屠杀,许多伤兵难民都跑到九江,日本兵开始南下。

那时候,日本人的飞机常常来,潘际銮和家人就躲到山上的大石头下,抬头就看到中国的飞机和日本人的飞机在天上对打,打着打着,日本人的飞机就掉下来了。

家旁边的纱厂和电厂是日军轰炸的主要目标,每天都有飞机来轰炸,不分昼夜。有一次他们丢下来炸弹,正好离他们家5米左右的距离,家被炸平了……什么都没有了……

战时的烽火还在,但长大的地方、学习的地方、玩耍的地方、出发的地方,对于那时的小潘来说,都已不在了。

“6年时间,念了6所中学”,这是潘老在跟导演提及这段岁月时简单的一句话。看似云淡风轻的概括,实在不知略去了多少辛苦。

而即使是这样的逃难,他也没有放弃求学,6年流亡,16岁的小潘以云南省状元的身份考取了西南联大。因为父亲的嘱托,他选择实业救国。所以读了工科机械系。“对于我来说,考上西南联大,就是为了掌握科学知识,报效祖国,赶走日本人——回家。”

潘际銮的一家都是“学霸”。潘父十四岁便是清末的秀才,大哥毕业于浙江大学机电系,二哥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姐姐毕业于天津大学,妹妹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

考大学为了救国,为了回家

抗日救亡是当时联大师生的共同目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对于潘老来说,10岁就穿梭在炮火之中,知道国家要亡了的滋味。所以读书纯粹为了求学问,将来能够救国和报国,功名利禄那时根本没有想过。

说起西南联大,董卿让在场的年轻朋友感受了一下当时这所大学的教师阵容:校长梅贻琦,中文系老师有闻一多、沈从文;历史系陈演恪、钱穆;外文系吴宓;哲学系金岳霖、冯友兰;经济系陈岱孙;政治系张溪若;还有林徽因等等。

当时给潘老留下最深印象的老师是霍炳权。这是因为他进校第一次期中考试,就是被这位老师给了不及格。

不及格后,潘老开始找方法,发现老师考试内容不局限于书本,而是囊括万千。后来每学期他只在开始的时候去上课,理清楚大概框架和脉络刻苦自学。学经济概论,每次测试时总分数总是很高,当时老师姓肖,老师都好奇“潘际銮”长什么样子,老师说“每天不来上课还考这么好”。

潘老在学业外印象深刻的回忆,和两首歌有关。一首是《松花江上》。一到晚上,有同学睡不着了,就会先有人小声唱起,然后没睡的越来越多的加入。直至最后,很多同学唱哭了。另一首诗《毕业歌》。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联大学子都很振奋。校园里到处都是自发的有人唱着,潘老也不例外。

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焊接”在一起

1945年抗战胜利,西南联大工科方向的学子自然北上回归清华本部。抗战刚刚结束的清华园,一片冷清,百废待兴。潘际銮心里下决心,要更加发奋,完成学业。

西南联大在战火中诞生,而清华则是“庚子赔款”国耻中建校。“生于国耻之中,长于国耻之下”,百年清华历经了西南联大时期的洗礼后,更显坚朗风骨。清华园里不仅充满着爱国者的硬气,也散发着岁月和战争洗礼过后的温情。

而在这里渐渐羽翼丰满的潘际銮,也实现了自己的承诺,选择了焊接专业,也成为了这个领域中国的第一人。

潘老说他平生工作学习,依靠两个动力:兴趣感和成就感。兴趣感其实就是最初,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成就感,是后来真的学进去、学好它,慢慢的发现,真的是最好的回报了父亲当时给他的“实业救国”的嘱托。高铁的通车,铁轨的焊接也是一个核心难点。潘际銮作为焊接顾问,铁轨焊接点要经过无数次冲撞实验,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实现。如今,高铁铁轨全国八十多万个焊接头,两万多公里,零故障。中国的高铁上,在行驶的过程中能立住一个硬币,这也是焊接技术的功劳。

才子佳人,建立小家

下面照片里的“网红院士”,就是潘老和李老!90岁的他骑着电动自行车带着85岁她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怡然前行,那一刻,温暖了学子,惊艳了时光。

《朗读者》第一期vip嘉宾许渊冲,是潘际銮的学长。许老为了追女同学翻译林徽因的诗,相比之下,工科生潘老似乎是家里的“乖孩子”,大学四年没谈恋爱,一心读书。

他是怎样拥有如此浪漫的爱情的呢?现场我们也请来了他的夫人李世豫。

“那时我来北京考大学,认识的老乡和潘际銮同屋。经介绍,先是给我补习功课,又是带我散步。这一来二去的……”

潘老笑说:“因为喜欢她我就辅导她!”

但就是曾经这样一对珠联璧合的恋人,也曾不被人看好。那时,潘际銮选修的专业是无人问津的焊接技术。夫人李世豫却是北大有名的才女。有人笑话李世豫:“你男朋友是焊洋铁壶还是修自行车的?”

他们认识三个月后,两个人就分开了五年之后又见面,就结婚了,谁也没变心。说起自己的丈夫,李世豫满脸骄傲。

潘老说,妻子扛起了家的大旗,没有她的扶持,这一切的成就都是不可能的。

清华园,我的精神家园

“从十六七岁考入西南联大开始,我与清华结缘。回家,曾经是我上大学的一大目标。可是后来,家也不在了。所以我非常感谢清华,不仅仅是我的精神家园,也给了我实实在在一个‘家’的感觉。在这里,我停止漂泊,停止流亡,找到了自我,也实现了报效祖国的愿望。我这一辈子,经常外调,少则几个月,多则五年十年,但我的根永远在清华,只要想到这里,就是一份替代不了的踏实、满足与幸福。”

潘际銮曾出任南昌大学首任校长,在他任上的第五年,为江西省打造出了第一所国家“211”重点大学;现在,他仍是西南联大校友会的会长,他说,自己之所以被选为会长,是因为“还很年轻”。而这个中国著名校友会成员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90岁。

潘老一生从事焊接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将近六十个春秋。今年是2017年,清华大学106岁,西南联大80岁,这一年,潘老,90岁了。四月底,我们要迎来清华大学106岁的生日,世界各地的校友都将回到母校,参加清华校庆。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朗读者》节目邀请清华九十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也是当年西南联大的莘莘学子——潘际銮,作为朗读者。他在节目中,与其他十二位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功勋级校友一同朗读了《告全国民众书》。

我们要高振血喉,向全国民众大声疾呼:中国是全国民众的中国,全国民众,人人都应负起保卫中国民族的责任!起来吧,水深火热中的关东同胞和登俎就割的华北大众,我们已是被遗弃的无依无靠的难民,只有抗争是我们死里逃生的唯一出路,我们的目标是同一的:自己起来保卫自己的民族!我们的胸怀是光明的:要以血肉头颅换取我们的自由!


相关新闻

  • 162019.10

    从“0”到“1”,再到世界领先:这个团队让更多中国患者用得起高端医疗设备

    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团队让众多中国医院实现装备升级,并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 112018.02

    这位清华才子是世界材料界的“中国名片”

    百年前的今天,一位给中国材料发展带来长达半个世纪影响的人诞生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严东生。

  • 262021.11

    院士张宗亮:携中国水电工程建设勇创“世界第一”

    记者20日联系到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宗亮院士表示:“当选院士仅仅是一个起点,将来要在推动实现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大作用”。37年来,张宗亮扎根云南,躬耕于绿色...

  • 042021.08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中国自动化焊接闪耀世界

    作为中国焊接领域的开拓者,94岁高龄的潘际銮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他参与解决了我国多项重大工程问题,让高铁轨道“天衣无缝”,让核电站“密不透风”。早在1984年,由潘际銮排名第一完成人的新型MIG焊接电弧控制法,就荣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2005年,潘际銮被中国焊接学会和中国焊接协会联合授予“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

  • 162019.10

    联影褚旭团队打造世界领先医学影像与治疗设备

    从零开始,8年时间里,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拥有了超过4000名员工,子公司和研发中心遍及全球。60多款国产系统和软件产品获得了国际高端市场的认可,....

  • 032009.02
  • 302023.01

    陈清泉院士:香港的科技工作者要身在香港、心怀祖国、放眼世界

    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陈清泉,是香港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耄耋之年仍奋斗科研和育人一线。大湾区之声在新年伊始特别策划《湾区·腾飞之光》,邀请陈清泉畅谈国家科技强国建设和香港创科发展。“虽然我86岁了,但是很有奔头”2017年6月,陈清泉牵头,与香港其他2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表达了香港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巨大热情,同时也期待国家能够帮助解决一些...

  • 122007.12

    清华材料系朱静院士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新闻中心讯】11月13至14日,第三世界科学院第十八届院士大会在意大利里雅斯特市举行。

  • 122010.10
  • 082023.01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葛修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4日20时47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葛修润1934年7月12 日出生于上海南汇。1952 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1954年进入苏联敖德萨建筑工程学院学习并获苏联优秀毕业生证书,1959年归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