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历史学者闻黎明谈祖父闻一多:他是有个性的人

2016-07-14 | 宋磊 | 来源 《长江日报》2016年7月12日 |

闻一多之子闻立鹏油画作品《红烛颂》

今年是闻一多逝世70周年。1946年7月15日下午,闻一多在回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日前,《闻一多传》增订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闻黎明是闻一多长孙。近日,闻黎明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讲述闻一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闻一多先生长孙闻黎明

“抗战将士在拼命,我们不过生活苦些罢了”

闻黎明说,写《闻一多传》他认真比对材料,去除重复,突出人们不了解的历史。其中,关于闻一多的生活情况,均是闻黎明听父亲闻立雕(闻一多次子)和长辈们所讲。

抗战开始后,闻一多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闻一多传》记录了他在昆明的艰难生活。

当时物价飞涨,昆明物价高居全国之首,知识分子生活跌落至社会最下层。“在艰苦条件下,闻一多没有怨言,他总和前线抗战将士相比,说人家在拼命,我们只不过生活苦些罢了”。

闻黎明在书中记述,1940年住昆明陈家营时,是闻一多生活最艰苦的时期,一个月的薪水难以养活一家八口,常常提前支薪,再不行,就借债。“饭碗里半月不见一个肉星,每天吃的是豆渣和白菜,偶尔买块豆腐,就算改善生活”。

为省钱,闻一多清晨总带孩子去小河边洗脸,每次去总要抓点小鱼小虾,回家打牙祭。听说蚂蚱可以吃,他还到周围的田野里四处捕捉,除此之外,还捞田螺、捉田鸡。

为弥补生活不足,闻一多开始为人刻印,这笔收入让他能养活全家,照顾多病的母亲。

竭尽全力让闻一多历史记录完整

闻黎明1977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85年,闻黎明参加第二次全国闻一多学术研讨会,看到各地寄来的论文,总体感觉是重复居多,突破有限。

于是他萌生一个想法:何不把现有材料做一番较为系统的整理,这样,可免去闻一多研究者的检索之苦。那年开始,闻黎明四处寻找闻一多史料:奔走各地,“泡”各地图书馆、档案馆,走访、信访近百位与闻一多有过往来的同学、同事、朋友、学生。

1988年,闻黎明与妻子侯菊坤完成86万字“大部头”《闻一多年谱长编》,“至少五分之三都是我辛辛苦苦查找的最新资料”。

然而,出于经济效益考虑,一般出版社不敢接受这样一部著作的出版。当闻黎明陷入苦恼时,戏剧家张光年鼓励他:利用这些新材料,写一部新的传记。一语击中心怀,闻黎明激情投入写作。写作中,他无时不刻不被闻一多的所做所为感染。“在七百多个不眠之夜里,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爱国主义激情”。

初版《闻一多传》引起学界重视。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铃木义昭曾讲授闻一多作品多年,看完《闻一多传》后吃惊地说:我对于闻一多居然有这么多情况不了解!于是,他把该书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引起日本学者对闻一多的关注。

继《闻一多传》于1992年再版一次后,今年1月,人民出版社编辑给闻黎明去信约稿。当时,闻黎明因病连住了五次医院,做了六次微创手术,加上去年年底老伴逝世,他顶住精神与身体的苦痛,与出版社积极沟通,促成了增订版出版。“我又一次竭尽了全力”。

多次赴台证实“李闻惨案”内幕

《闻一多传》增订本特别收录李公朴、闻一多惨案(史称“李闻惨案”)善后情况。闻黎明称,这是一段非常重要、又常常被人们忽视的史实。“很多人看来,闻一多就是蒋介石指使特务杀害的,这种说法不尊重历史”。

闻黎明说,包括中国台湾、日本在内的史学界都一度对“李闻惨案”的幕后主使者产生曲解,“很多人没去找史料证实,只是想当然”。

为弄清那段历史,2004年以来,闻黎明先后五次到台北,其中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访问台湾省,每次都在两个月以上,查遍了台湾“国史馆”、国民党党史会、“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和历史语言研究所保存的材料,其中许多是核心资料。

闻黎明据史料在书中记述:“李闻惨案”主谋为云南警备总司令霍揆彰,而他制造惨案是在蒋介石不知情的情况下的私自行动,目的是借此讨好蒋介石。“李闻惨案”在国内外激起轩然大波。

闻黎明还在台湾省“国史馆”找到一份重要史料,那是“李闻惨案”后不久,杜鲁门写给蒋介石的一封书信,信中杜鲁门明确提醒:国民党必须慎重处理惨案,不然会对援华立场进行重新审定。《闻一多传》增订本原文照登这封信。“这封书信也解释了,为什么蒋介石会在之后严查惨案凶手”。

【访谈】了解闻一多的思想转变,才能知道他的闪光之处

●他是有个性、情绪化的人

读+:《闻一多传》有何特点?

闻黎明:《闻一多传》涵盖了闻一多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大大丰富了闻一多的历史,比如他早年家庭生活、人生经历等。

我是一个历史工作者,研究历史是我的专业,受到过比较严格的史学训练。所以我写的闻一多,首先建立在详实的材料上。大多是第一手文本,无一事无出处,无一字无出处。

这部书里,我尽力完整地叙述闻一多在不同历史时期、环境条件下,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而且较侧重于他在政治方面的思考与活动。对于文学、学术、教育诸方面的成就,我也多从这个角度去观察。

我曾把部分书稿给我的叔祖、闻一多弟弟闻家驷审阅,他看后说其中4/5的内容都不知道。

读+:在您眼中,祖父闻一多是怎样一个人?

闻黎明:他是有个性、情绪化的人,感情丰富,常常激情澎湃。

他的思想、情绪转化很快,又相当剧烈,大多是突变。安静的时候,他心思缜密,明察秋毫;躁动的时候,热血激昂,显得冲动。所以,他拥有艺术家的气质,那种激情的冲动,让他写出好诗。他的所作所为,也非常容易感动人。

这与他的个人性格有关,他很本真,从不伪装自己,不畏人言,完全遵从自我。

读+:正因为如此,闻一多的一生从思想到观念都在激烈变化?

闻黎明:没错。《闻一多传》一直在反映、详细描述这种变化。他的所有观点、主张都不是从天而降的,都是有一个流变过程的。把这个过程交待清楚,我们才能真正了解闻一多,知道他闪光之处在哪里。

思想的转变,必定会带动行动的转变。早年的闻一多是个书生,理想是从事中国文学研究与教学。他长期不问政治,我奶奶曾说,闻一多很长时间连报纸都不看。所以,闻一多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民主斗士,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身上有朴素的爱国爱民品质

读+:“九一八”事变时,闻一多曾反对青岛大学学生运动,您怎么评价这段历史?

闻黎明:他这种思想有当时的原因。闻一多对日本侵略同样义愤。当时国联反对日本侵略东北,因此,国民政府和很多国人,包括闻一多在内,都期望国联干涉日本侵略,用调停手段解决问题。闻一多认为公理必能战胜强权。

另外,闻一多不擅长做行政工作,处理学生运动时容易情绪化。所以,闻一多不赞成学生涌向南京请愿后,结果受到学生们的抨击。

应该说,那个时候,闻一多对国联抱有幻想。但是,他后来转变了,而这种转变也代表当时一批爱国民主人士的普遍思想历程。不回避、讲清楚这段历史非常重要。

读+:闻一多后来成为共产党挚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闻黎明:抗战后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军事节节败退,让闻一多对当时的政治时局产生怀疑,不禁思考:中国怎样才能取得抗战胜利?经过观察,他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方针,非常赞同。所以闻一多成为共产党的挚友,最核心的原因是他支持共产党的主张,在思想上走到了一起。

依闻一多的性格,他的转变必定的非常彻底、说一不二的。所以,1946年,一些国民党顽固分子称闻一多等民盟人士为“共产党的尾巴”,闻一多曾干脆地回敬:“我们就是共产党的尾巴。”可见他对共产党拥护的坚决程度。

闻一多身上有着朴素的爱国爱民的思想品质,这种内因,让他终会站在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党这边。

在武汉任教是因为家乡情怀

读+:闻一多多次来过武汉,还曾定居武汉一段时间,他对武汉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闻黎明:他对武汉感情很深,他是湖北浠水人,离武汉不远。他是一个非常眷恋家乡的人,我奶奶曾告诉我,爷爷上课说普通话,回家里只说湖北话。

读书时,闻一多在武昌两湖师范学堂念书,从武汉考到了清华学校。在北京,他每年寒暑假都要回家乡探亲,都在武昌中转,坐船回浠水。

抗战爆发后,闻一多一家曾住在武昌磨石街新25号。这栋房子我十多年前去过,就在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附近,离长江很近。

1928年,闻一多到武汉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前,是中央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任,已经举家搬到了南京,准备在中央大学干一辈子,为什么又去了武汉大学任教?其中最大因素就是家乡情怀,觉得应该为家乡出力。

读+:他后来为什么辞职离开武大?

闻黎明:“离开”这事很多人知道,但事情的原委很少有人知道,很长时间也未见文献记录。

在编纂《闻一多年谱长编》时,我到武汉大学档案馆查找资料,无意中发现谭戒甫教授写的一份材料。据他的说法:1930年春,武大新聘教授刘华瑞以《江汉文化》一文投稿校刊,因文中大讲太极之道,未谈到古今文化,性格直来直去的闻一多不赞成发表,引起刘的不满。后来闻一多出面调解学生与谭戒甫的争端,刘华瑞乘机挑拨,攻击闻一多,闻一多一气之下写了辞职信,当年暑假前离开武汉大学。

他其实不该离开武大。时任校长王世杰曾劝说他留下,闻一多虽然也曾想在武大扎扎实实干一番,但他非常强调“合而群”,只愿意与关系融洽的人在一起共事,绝不将就。

读+:他给现在的武汉大学留下了什么?

闻黎明:珞珈山就是闻一多命名的。1928年武大建院筹备时,当时的珞珈山称落驾山,又称罗家山。讨论新址时,闻一多建议改名为谐音“珞珈山”,他觉得这个名字更文雅,更有诗意,得到很多人的赞成。他在清华学校的校友,也是被他聘请到武汉大学的方重教授回忆这件事时说:“……忽而灵机一动,把原有的不登大雅的旧时代祖传地名代之以富有风味的‘珞珈’二字……这是诗人的灵感之一。”

【书摘】 闻一多遇害细节披露 长子为保护父亲身中五枪

闻一多与闻立鹤不慌不忙地走着,西仓坡行人本来不多,此刻则像死一样寂静。看看宿舍院子的大门近了,近了,只有十多步了。突然,枪声从阴暗中响起,埋伏已久的几个特务一起扣动扳机,子弹像雨点一样朝着闻一多射来。

闻一多头中三枪,胸部、左腕也连被击中。他右手下意识地抱着头,身子一软倒下去。鲜血从身上喷泉般地涌出,染红了土地。

立鹤一听到枪响,便立刻知道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他看到父亲痛苦地倒下去,想也不想,毫不犹豫地扑上去。他想用自己的身子挡住罪恶的子弹,掩护好父亲。特务丧心病狂,子弹又连珠炮似的射来。立鹤拼尽全力大喊:“凶手杀人了,救命!”突然,他感到浑身无力,从父亲身上滚了下来。直到此刻,他才看见闻一多满身枪眼,血流不止,手杖、鞋子、眼镜都被打落。闻一多面色苍白,嘴唇微微动了几下。立鹤想爬过去,可怎么也动不了,这才知道右腿已经断了,他还没感觉到自己身中五枪,肺部被打穿,一颗子弹离心脏仅有半寸。

十米外,几个彪形大汉继续射击,有几个还走上前踢了几脚。一个特务恶狠狠地对立鹤说:我不打死你,留着你报仇。

枪声响起时,高真顿然惊起。她拼命向大门口跑去,赵妈、大妹闻名、小妹闻惠羽,还有住在家里准备和闻一多一家一起北上的立鹏的同学庄任秋,都冲向大门。

大门外,父子俩横一个竖一个倒在血泊中。高真抢上去抱住闻一多,血立即染红了她的衣服,白色的脑浆也流了出来。高真又挣扎着往立鹤那边看,见他瞪着两只充满仇恨的眼睛。

西仓坡宿舍门口,高真还在抢救闻一多父子。不知是谁从门里扔出一张行军床,又好歹拉住一个挑夫,才把闻一多送往云大医院。庄任秋也拖住个洋车夫,和赶来的联大附中洪川诚老师一起,竭尽全力把立鹤抬上车。两天后,闻名和闻惠羽从医院回到家,看到渗进地里的血迹,一阵心碎,两人一起从地上捧起浸满父亲热血的血土。这血土,一直保存到今天。

(选自《闻一多传(增订本)》)

【手记】不做研究,只送“炮弹”

“写闻一多的书不少,但没有一部涉及的史实能跳出我的范围。”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闻黎明正在昆明,谈到《闻一多传》,他语速很快,显得相当自信。

闻黎明坦言,在研究之前,他对祖父闻一多的了解并不比一般人多。

“他既是我的亲人,也是科研对象。”在闻黎明看来,写闻一多历史是他的本职工作,不管自己与闻一多是否有这种亲情纽带,他都应该认真完成工作。“这种使命感不全是因为亲情,还有历史学者的责任”。

采访中,闻黎明多次纠正记者的说法:“不是研究,只是梳理历史”,“就是‘送炮弹’,让研究者能进行深入的研究。”

闻黎明解释说,闻一多的孙子做出的研究成果,容易让人有成见,不如不做。“我不如把史料给你们研究好了,别人的研究成果更能让人信服”。闻黎明家在北京,近年来频繁来往昆明。他感慨:闻一多已融入昆明的城市文化中。大街上到处都能感到闻一多的存在:闻一多故居西仓坡,已辟成“闻一多先生红烛文学艺术走廊”,闻一多雕像伫立在云南师范大学草坪上,街头立有闻一多故居的指路牌;提起闻一多,昆明大人小孩大多都知道。所见所闻让他感叹:“认识文化比文化本身更重要!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千年,就是由于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


相关新闻

  • 262018.06

    闻一多:诗人的心 学者的魂

    1932年8月,父亲应聘回到母校清华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他谢绝了中文系主任的职务。学校还在扩建,房子不够。父亲暂时只身住在西门外的达园,半年后才搬....

  • 212022.06

    最刚烈的勇士,有最柔软的心肠∣“父亲闻一多”

    近日,“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在这场父子二人的作品展上,观众很容易便能察觉到一种传承的流动,看到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之外的“艺术家闻一多”。同时,从照片、信札和闻立鹏的画作与讲述中,人们还会看到“父亲闻一多”的形象,并惊讶地发现:最刚烈的勇士,原来有一副最柔软的心肠▲闻一多全家在云南昆明住宅前合影,左起三子闻立鹏、闻一多、长子闻立鹤、夫人高孝贞、小女儿闻惠...

  • 112021.10

    闻一多致梁实秋便笺浅释

    稍具现代文学史常识的人都知道,闻一多(1899—1946)与梁实秋(1903—1987)在清华学堂学生时代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以此为起点,二人的事迹、行迹多有重合和交集,并保持了长期的友谊。梁实秋先生之女梁文蔷所著《春华秋实——梁实秋幼女忆往昔》“家中新发现的闻一多海外遗痕”一节,刊出闻一多先生致梁实秋手书便笺一页,为此前所未见。现将便笺稍加释读,请方家教正。

  • 242018.08

    闻一多怎样讲课

    1925年11月2日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成立,闻一多参与筹备,并担任美术史课老师,这应该是闻一多教书生涯的开始。

  • 202019.08

    王康与闻一多

    今年是闻一多诞辰120周年,本文记叙了王康与闻一多交往过程和为其立传的始末,以资纪念。

  • 042019.12

    作为演说家的闻一多

    今年是闻一多先生诞辰120年。闻一多不仅是伟大的诗人、学者、斗士,也是杰出的演说家。他有“一部好胡子配上胡子发光的眼睛”,有诗人的辞句、革命家的热情以....

  • 042019.12

    作为演说家的闻一多

    今年是闻一多先生诞辰120年。闻一多不仅是伟大的诗人、学者、斗士,也是杰出的演说家。他有“一部好胡子配上胡子发光的眼睛”,有诗人的辞句、革命家的热情以....

  • 142016.07

    闻一多拒绝做官

    从本质上看,闻一多是个激情澎湃的知识分子,按照他的诗人脾性,他会循规蹈矩安安稳稳地过一生?

  • 252019.11

    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120周年展览在清华大学开幕

    11月23日上午,“诗人 学者 斗士——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120周年展览”开幕式在清华大学主楼大厅举行。此次展览由清华大学校史馆、档案馆、图书馆、人文学院及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副校长、文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彭刚,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校党委原书记、校史编委会副主任方惠坚,闻一多先生亲属代表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现场闻一多1912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赴美国学习美术,并致力...

  • 022016.12

    2016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今年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殉难70周年。10月22日至23日,“2016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盛赞闻一多在学术文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