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是一个偌大的园子,如果不骑自行车的话,是没法在这里工作或学习的。然而,十几年前,在我刚进清华园的时候,一次意外的受伤却让我在好几个月里没法骑自行车。回想起那段岁月,回想起那些在困境中默默帮助过我的同学们,我的心中时常充满了温暖和感激。
2020年12月3日,由时任《名家绘清华》活动组委会总策划兼执行主席、现任清华校友总会君子文化传承发展项目总干事、清华园里读经典主题文化活动公益总发起人、1983级学长徐林旗代表清华校友总会君子文化传承发展项目向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捐赠“以身许国图”珍藏版。捐赠仪式于当日下午三时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的“百年器象”展厅里举行,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代表接受捐赠并颁发了捐赠证书,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事业发展...
“以艺术家巧夺天工的画笔,探索清华园人才辈出的奥秘”。巨幅国画长卷《以身许国图》原作(220x1400cm),诞生于清华大学九十周年校庆《名家绘清华》大型主题书画创作展示活动,作品以万里长城和祖国大好河山为背景,生动刻画了国家表彰的二十三位“两弹一星功勋”中十四位清华校友“我愿以身许国”(王淦昌语)的豪情壮志,组委会委托时任中央美院讲师、“全国百位杰出青年画家”之一的毕建勋先生创作定制,现收藏于清华大学档案馆,清华大学校史馆显著位置专门展示,被誉为体现清华人文精神的“头号文物”。
从一个化学的门外汉,到钻研化学并研发出治病救人的药物,他感慨,人最大的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以自己的辛勤工作造福社会,为社会所承认。在他的科学生涯中,虽有多次科研方向的转变,但医用螯合剂的研究和天然产物研究是两条永恒的主线。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药物化学家和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谢毓元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27日11时05分在沪逝世,享年97岁。打开科学大门1924...
改革开放30年过去了,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我们30年前梦想不到的。我们想象不到家庭有轿车、农民住楼房、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没....
中国科技馆7月1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我愿以身许国”——喜迎二十大·王淦昌生平事迹展当天起在该馆正式展出。2022年是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55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诞辰115周年。王淦昌院士是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与开拓者,惯性约束聚变的首倡者,...
71岁开始练习网球,黄克智已坚持20多年。说起这项运动,他热情高涨,“其实我和老伴的球艺并不高,但我们乐在兴趣,享受坚持。”
2017年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先生诞辰110周年。王淦昌老师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不仅学术成就卓著,而且为人品格高尚....
6月26日下午,“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学习日活动第26讲开讲,本次学习日采用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方式进行,校友们相聚在云端和教室,共享学习盛宴。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工程系副书记骞伟中应邀为校友们带来“纳米科技与现代化工”的主题报告。清华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清华校友总会副秘书长杨柳参加现场学习。骞伟中作主题报告骞伟中首先向广大校友介绍化学工程系的发展历程、贡献成就、人才培养、师...
陈茹玉(1919.9.24-2012.3.11),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假如人生用幸福来做评判,有所追求是幸福的,实现梦想亦是幸福的。对于我国著名的有机磷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茹玉而言,她称自己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为祖国建设事业贡献自己全部力量。陈茹玉在查阅资料动荡中开启化学之路陈茹玉是在动荡中开启化学之路的。1938年春夏之交,怀揣着科学救国的愿望和强烈求知欲的陈茹玉离开天津,孤身踏上了西南联大求学的旅途。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