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彭桓武:离世前三个月寄出论文更正信

2019-12-11 | 陈瑜 | 来源 《科技日报》2019/12/11 |

2007年1月,上海出版的《科学》杂志(59卷1期)最后一页,刊登了一封更正信。信的作者是著名物理学家彭桓武。“贵刊2006年1月(58卷1期)登载我文《具有启发性的广义相对论》后,在继续研究中,我发现该文中一等式(该期42页左栏下倒数第12行)右侧第三项的系数有错,–N/2应为+N(N–3)/4。因而此后直至文尾段前的讨论皆应作废。”

这封更正信的发出时间是2006年11月16日。3个多月后,彭桓武走完了92岁的不平凡人生。

“这是我发现的彭先生在正式科学刊物发表的最后署名材料,足以反映彭先生一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生刘寄星说。

刘寄星只做过彭桓武半年多的半个研究生(受黄祖洽、彭桓武两位导师共同指导),但他说,彭先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却一直深深感染着自己。

1994年底,中科院理论物理所领导班子换届重新组织学术委员会。时任理论物理所副所长刘寄星代表所里邀请彭桓武继续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不出所料,彭桓武选择了拒绝:“当学术委员就得做学术委员的事,理论物理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就是我当初和何祚庥商量成立的,一个规矩就是不要只当委员不做事的人,而且我们给了学术委员会很大的权,要决定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我都快80岁的人了,物理发展的许多新方向我都跟不上,怎么去决定理论物理所的科研方向?”

刘寄星劝他:“方向是大家商量,又不是你一个人定。你是理论物理所的创建人之一,不当学术委员,别人还以为我们这届领导连老所长都忘记了。”

也许是后一句话的作用,彭桓武终于在邀请信的回执同意栏下打勾签名,但补充了4个字——“只做半届”。

之后两年,彭桓武照常参加学术委员会会议,每次都积极发言,给理论物理所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但1997年初通知他来开会时,彭桓武却说:“当初为了支持你们新领导班子,我才同意做半届学术委员。现在我完成了任务,你们也干得不错,我就不当了。”

“这件事说明,彭先生无论对任何事都严格坚持科学态度。”刘寄星感慨。

人物简介 彭桓武(1915—2007),物理学家。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对中国第一代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和理论设计作出重要贡献。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相关新闻

  • 052008.12
  • 082022.08

    薛其坤院士:关于研究的三个层次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与部分“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南方科技大学青年学者,以“关于研究的三个层次”为题,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心得与经验。他鼓励青年科学家要不畏挫折失败,坚定冲击科学前沿问题的理想与信念,勇攀科学高峰。薛其坤在“科学探索奖”跨学科交流活动中与青年学者做分享以下为精选的分享内容在今天这个非常温馨的学术交流氛围中,我想从自己熟悉的三个领域来分别谈谈关于研究的三...

  • 082015.10

    三个“清华理工男” 顶个“月下老”

    中国顶级照明设计师郑见伟、智能物联专家叶军、LED照明领域行家安万忠三人在扬州市民中心广场东侧,运用艺术的语言和高科技的手段,匠心智造2499个“月亮....

  • 282022.10

    施汝为:搞研究不是为发论文、拿奖,而是为国防和工业

    1925年,24岁的施汝为先生成为清华大学物理系助教,在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先生的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成为我国最早的现代磁学研究学者之一。他在而立之年发表了国内第一篇现代磁学研究论文,即《氯化铬及其六水合物顺磁化率的测定》,又获奖学补助赴美国留学,终获耶鲁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但是,个人的成就,终究是要放在时代的洪流之中检验的。施汝为先生(1925-1930年受叶企孙之聘到清华大学任助教,并在叶企孙指导下从事磁学...

  • 202020.11

    张宗亮:把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

    1984年,张宗亮从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后,一直扎根西南边疆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科研工作。30多年来,他一直秉承初心、奋战一线、孜孜以求,无怨无悔地....

  • 102019.06

    学学王力对待论文的态度

    读书与论文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弟,是治学过程须臾不可缺的。我们反对“唯论文”论,但“不以论文论英雄”,不是不要论文,更不是否定论文。

  • 092021.10

    三个中国建筑学学霸,在上海创业,为中华盖楼

    赵深、陈植、童寯三人决定合伙,1932年元旦创立上海华盖建筑事务所。“华盖”之名由赵深的好友、陈植家的世交叶恭绰选定,一寓意为中国建筑师在中国盖楼;二愿景为在中国顶尖,盖为“超出、胜出”之意。英文名 Allied Architects。华盖建筑事务所无论其中文名字还是英文名字,都非常贴切地预见了之后长达二十年其在中国建筑界的辉煌成就和难以撼动的领先地位,以及三位合伙人保持终身的令人感动的互相信任和诚挚友情。

  • 262008.09
  • 182013.04
  • 072017.09

    清华大学成立三个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 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迈出里程碑步伐

    9月5日下午,清华大学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成立仪式在主楼接待厅举行。